傻失《夹竹桃树上的紫蝴蝶》
——守望原创文字的探索与发现(第10期)
原文地址:http://www.sw020.com/N/show_article.asp?id=5751 傻失:《夹竹桃树上的紫蝴蝶》的灵感来源及创作思路 创意评论 主角:我,紫烟。配角:紫烟的男友,院长,我的妈妈。道具:夹竹桃树,蝴蝶。 故事内容:紫烟是业余的人体模特,在我的个人作品画展结束时,我公布了与紫烟的恋情。由于我们是LES引发一系列人性的挣扎,最后她背叛了,我用夹竹桃叶子毒死了她,把她埋在夹竹桃树下。 1、从夹竹桃花写景开笔,引出我与她曾经心灵受过伤害,为同性恋埋下伏笔。 2、进一步渲染夹竹桃树叶子的毒,诠释故事的逻辑关系。特写我绘她的人体,让文字充满暧昧,引出我在纸上画蝴蝶。 3、油菜地观察蝴蝶,我们接吻。 4、她学会了纸上画蝴蝶,引出最美的人体彩绘,我们进一步爱恋。 5、在我画展结束时,我公开了与她的恋情,由于我们是LES引发一系列人性的挣扎,我被单位开除,带她见我的妈妈。回应我曾经心灵受过伤害的原因。 6、由《最后的晚餐》引出她的背叛,于是我毒死她,把她埋在夹竹桃树下。 关于细节 1、她的美对我来说无疑是错开在三月的梅花,她眼神中独有的一丝忧郁,一直是我描绘的心结。关键字忧郁与心结,为我作品的成功,她与我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我们不可取代的爱,埋下伏笔。 2、我爬到妈妈身边,她哭泣着对我说,这世上的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隐藏着的寓意就是世下是好男人。如果能理解,那么后面的剧情就不可能发生了。因为不能理解,才可以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与回味。 3、需要时我会从中提取色素,做水性颜料。她弯腰拾起飘落的竹桃花“不要碰,有毒”我慌忙制止并解释,“我患有慢性哮喘,医生建议种竹桃花,闻气味而平喘。”水性颜料就是遇水则化,无毒的颜料,我们用口水把身上的彩绘抹掉,正如:吻着她腹上的蝴蝶。一点点的吻,一点点的让它飞走。也是中毒的必要条件。闻其味而平喘:竹桃花叶及茎皮有剧毒,入药煎汤或研末,均宜慎用。能强心利尿,定喘镇痛。为结局我产生的抗体做逻辑解释。 4、紫色花瓣躺在水花里幸福的荡漾着,散发出清纯之香。茉莉的花語是清純、貞潔、是向征我们的爱情。 5、一尘不染的她曲展着身姿,做着天鹅之死的挣扎。最开始我想到的是雄鹰展翅。可是她是个美女也,于是我想到了美丽的天鹅,天鹅之死是个名剧,也是她死的暗示。 6、我铺开宣纸,选一枝长锋的羊毫画着蝴蝶,最好的是狼毫,我用在画布上,所以在纸上绘画,我选次一点的羊毫。 7、望着光滑如丝的肌肤,水珠却具有生命般在她锁骨窝处滚动。原来最美的不是在画布上绘画,而是在人体上。其实重点,最美的是在人体上绘画。但是为了让这一句显得饱满与自然我就加入了水珠的美。 8、我一下跑过去,牵着她的手说,“这就是我的男友,紫烟给了我最美的灵感。”“呀……”周围的人们传出一片哗然声。当读着看到这里已经明白我们是女同性恋,如果我是个男人,就会说她是我的女友。非常关键的转折。 9、院长找到我单独谈话:我们艺术圣地,不允许具有LES倾向,有违道德伦理的同志,继续执教……进一步说明我们是具有LES倾向。 10、门外坐着一个满头银发,皱望着天空的老妇人.为何用皱望,因为她的脸有沧桑的皱纹,这样遥望着天空。亦如彼此用唇缘触离着,唤醒心底深处最柔漫的那片草原。关键字柔漫,柔软与浪漫的意思。目的是减少词语尽量多的体现意境。 11、我每晚喝一杯自家后院蜜蜂酿造的蜜,产生了抗体。蜂蜜要采竹桃花,因为花有毒,但是蜂蜜却不死,所以它有抗体。属于逻辑问题。 关于达芬奇的画《蒙娜丽莎》,人们一直在猜蒙娜丽莎的原型是女,是男,还是双性人。那么我与紫烟的恋情,我是单纯的同性恋还是双性恋?一样扑朔迷离,伏笔。 《最后的晚餐》是关于犹大背叛,用在文章里是暗示她的背叛。 返回的路上,她困惑的问:“妈怎么疯了。”我说:“十年前,我带着男友回家,她就疯了,于是住进了这里。”男友是个疑点,这个男友的性别是男还是女?假如我带的是男性回家,妈觉得这世上的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于是她疯了。假如我带的是女性回家,妈觉得我是个同性恋,于是她疯了。这里存在与妈妈的误会,妈妈希望我带的是男性回家,然而我误会了妈妈,却带着女性回家,于是妈妈感到内疚,影响我对爱人的选择。但是我不知道啊! 这就是文章最深刻的寓意。 关于人格的多重,她的前男友突然找到我,要求我放弃紫烟的爱。我说,她有权利选择爱与被爱,同样我们如此,尊重她就是尊重自己。后来她选择了分手,我就应该尊重她的选择,我不应该毒死她,说明一个人想的与说的不一样,表里不一。 突然我看到不是她,是自己,原来我一直在和自己爱。女同性恋多称为“磨镜”,双方相互以厮磨或抚摩对方身体得到一定的性满足,由于双方有同样的身体结构,似乎在中间放置了一面镜子而在厮磨,故称“磨镜。”我终于醒悟一直在和自己做爱,爱的不是她是自己。所以同性恋有严重的自恋倾向。于是我后悔了下了毒药,但是鼻子已经在流血,没有办法收回。 凝子 致傻失: 总体而言,这是一篇不错的小说——有小说波折的故事情节,笔调却是散文十足,在整体文字,从语言上显示出别致与优雅,从而为文字为小说营造出一种淡然、忧凄,透显风花雪月诗意的朦胧感。 小说以小节的形式启承转合,显得干净利落,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从小说写作的角度来看,看到作者着力注重人物内在的情感体验,以情爱感受为线索,往下铺陈,使小说短小精致,直接向精神领域标高,直击心灵柔软处,给读者留存下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回味空间。读之,让人有一种再三回味,细揣摩其表达方式与用意之余味。 然而,过于淡化太多的生活细节,摈弃人间烟火之气息,其不足处是没有小说“细微之处,深藏大义”之魅力,于琐碎间,与原生态生活中体现生活。如这里:“她的发与衣被大雨湿透了,我去书房给她倒一杯热水,让她暖暖胃。她说,有时来了例假,男友不顾我的腹痛,强行要。”这段话,在内容的衔接上,有突兀之嫌,不够顺畅,前面的铺垫工作不到位。过于的节省情节与生活细节,使得有些地方有不清楚之缺憾,与一种大跨度思绪的跳跃。 文中,有时候对恋人的称呼,有时候用“他”,有时候用“她”,不知是作者粗心了,还是在不同的地方,有寓意地有意为之? 总之,是学习了。学习作者用语言营造文字意境与氛围的笔法特色。 金相玉质 致傻失: 拜读小说后有两点浅见如下,有待斟酌: 1、情节 小说中的“我”爱得痴狂时能接受对方的一切却不能面对离开,能承受世人唾弃却不能忍受背叛。这样的“我”活在自己的认知里,而这个认知早在多年前父亲的绝情母亲的绝望中形成。而“她”对男友的报怨以及那抹忧郁的美似乎激发了“我”的认同与情感,所以这段感情的开始也就顺理成章了。然而世俗的力量有时候强大到无法想象,面对接踵而来的阻力,“她”选择了放弃来回报“我”的执着。这样的行为对于这样的“我”来说无疑是最不能原谅的背叛,所以选择了用激烈的方式来结束年轻的生命。总的看来,小说情节的发展看似不可理解实则符合逻辑。 2、细节 开端部分的景物描写“金色之光”“笑红了脸”等描述与小说略显抑郁的调值不太一致。 结尾处的对白有略显突兀之处。如“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这类熟得不能再熟的对白对妈妈来说是合适的,可对这样的“我”来说似乎有些太寻常,个性未能得到彰显。另外“她”在临死前的语言与反应也过于理智和平静,我想也许可以在此情此景处籍此进一步展现故事强烈的感染力! 郑力萍 致傻失: 一、“妈妈抱着爸爸的腿说,看在孩子还小的情分上,请你不要离去。”我觉得这里改成“妈妈哭着跪在地上抱着爸爸的腿说,看在孩子还小的份上,求你不要离开,给她一个完整的家吧!”因为我觉得这里应该是比较伤心,催泪的。为以后自己的性取向埋到了隐幻,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所以应该写的动情一点。 “爸爸的移情别恋让他疯了一样,狠狠的踢倒妈妈。”这里前半截有点不通,是不是少了一个“像”。 “于是我为商业产品展会的模特,”中间少了一个“成”吧。 二、标点的问题: (一)她说,有时来了例假,男友不顾我的腹痛,强行要。今夜他又喝醉了,要我拿出所有的现金给他去赌博,他嫌少,就用烟头来烫我,打火机来烧我…… 这句话应该是你给她倒了热水递给她的时候她说的话,照前后来看应该加引号吧! (二)她弯腰拾起飘落的竹桃花“不要碰,有毒”我慌忙制止并解释,这句话的标点也有点问题,它是一个连惯性的动作,在说话的前面要加一个逗号。 最后一节中两人流鼻血的那几句对话,似乎少了些什么。说话的口吻可以用语言描述一下吧。 文中我有两个地方不明白,她眼神中独有的一丝忧郁,一直是我描绘的心结,你描绘的心结这一点对我来说真的好难理解。还有一个就是为什么她的前男友会来找她,找她的目的,你安排在这里有何用意。如果说是让她自己选择,但是她知道他来过吗? 这是一篇爱情小说,一段不能让所有人理解的爱情悲剧。 有人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而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有时候爱情不止是两个人的事,因为当与大多数人心中所想的爱情相比它会显得那么渺小。同性恋,只是极小部分人的性取向与大多数人不同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同性恋的比例也逐渐上升,但是仍不能避免被一些人说闲话。生活的压力与别人异样的眼光应该说是这场情杀的真正杀人凶手。当自身不能承受某些心理压力的时候就会产生自杀或杀别人的想法,如果没有及时制止就会发生悲剧。 这个世界中最复杂的感情就是爱情,两个年轻的人相爱然后结婚一直到老,这期间爱情会慢慢淡化成为亲情。其实每个人最爱的人是自己,只不过是因为世间的现实问题而让人们有了亲情友情爱情。人出生的时候是一个人,到死的时候也会是一个人,虽然期间有不少人陪在身边,但是谁能保证他们是一直不会离开的。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而活。 晚亭 致傻失: 本篇小说采用了倒叙方式,先交代已成的事实,之后,通过对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进行暗示,让读者在人物的动作展示中获得某种揭示,以此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文章的起始自然,深情,景致的描写很有特色,拟人手法娴熟,均可见文字功底的深厚。 在情节安排上,作者努力通过以一种唯美的语言讲述故事,并推动情节发展,这样的初衷未尝不可,但在情节的完善与构筑上需要深思熟虑,否则,只会教读者品味了文字的本身,而忽视了故事讲述的本意,无形中形成喧宾夺主的局面。 情节处理上,例如在第一章节处,“我”的回想部分,仅仅说到“我爬到妈妈身边,她哭泣着对我说,这世上的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便噶然而止,感觉这样的处理欠妥。虽然本意是想简洁,可此时的情节加入无疑是感情生成的诱导与萌芽,如能在此处情节加重笔墨无疑是对“我”的心态变化起到补充刻画的作用,也为后来因她对感情的放弃而突起的杀机埋下很好的伏笔。因此,感觉此处不能因为需要完美而做省略处理。 在情节安排上,因前期未对“我”的性别做交代,随着故事一路的发展,直到最后明白,这样的安排的确达到了悬念的效果。不过,仅仅依靠了几个场景的描述做背景来衬托感情对主人公的必须,似乎还欠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她们果真相爱吗?她们真的相爱吗?因为有这样的感觉生成,因此便怀疑“我”最后杀她的动机。说到这里,可以说读者对故事结果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因此,对于读完之后再来回味故事本身想要表达的寓意,便多少淹没了先前已有的兴致了。 在用句上,这句“我喃喃自语:你的背叛,我才可以陪你一世?”从段落行文上读来没有包含征询之意,因此,最后的问号应换做省略号或其他为宜。 从故事的立意上来说,感觉不出多少积极的成分,对于人生态度与人生目标的指向缺少一个积极肯定的态度。故事结尾虽然诗意,却带有暗示的作用,容易给人以机会主义的错觉:杀人可以逍遥法外。当然,这样的思考不是从文字角度来谈的,而是从故事结局的一种引申上来考虑的。 不置可否,文章的语言是优美的,构筑的场景也是很美的,从这点让大家看见了你的进步,以及语言上的突破,值得祝贺。 以上仅仅是个人的一点小意见,供你参考。问好。 随风赏雨 致傻失: 全文三千余字,为一篇具有悲剧色彩的小说。 在准备评论傻失的这篇小说的时候,正好读到老舍先生的《怎样读小说》一文。于是便借用老舍先生在文中所阐述的“先看文字,再看内容”的小说阅读要点,来现学现卖地说说这篇《夹竹桃树上的紫蝴蝶》。 先说文字: 这是傻失的小说第二次进到《文字发现与探索栏目》,对比这两篇小说,可以说在这篇《夹竹桃树上的紫蝴蝶》上,作者的文字功底得以展示。通篇自然、平雅、凄婉的文字,对全文的悲剧色彩,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散文的写作笔法,更是在文字运用上的一大亮点。正如老舍先生所言:“小说是用散文写的”。不知此点是笔者在刻意追求一种风格,还是偶然间的一种巧合。个人的一己之见认为,前者的成分稍大于后者。 再说内容: 这是一篇以同性恋为故事背景的一篇小说。不能说它不新颖。但如果说他新颖,也是在是牵强。随便到纸媒、小说网上搜索一下,不难得出的结论是:有关各种“恋”的小说是多如雪片的。之所以还要说它有新颖的地方,就是在绝大多数的“恋情小说”的情节描写上,“恋床”远远大于“恋人”。这样的作品要对现如今的所谓“上床比握手还要寻常”的“青年时尚”负有责任。傻失的这篇小说,尽管运用“我”和“她”的人称构制了一个贯穿全文的悬念,但是在细节处理上却十分的干净。方显作者附庸纸媒但不附庸世俗的从文理念。 老舍先生说:“要断定一篇小说内容上的好坏,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关心社会的便好,不关心社会的便坏”。按照这个标准,个人拙见认为,傻失的这篇小说,在内容上将是不好不坏。之所以这样说,是在通篇的文字中,我们找不到笔者对“同性恋”这一社会现象的态度。没有融入作者思想的文字,也只能是在形式上定论它应属于那类文学体裁,而不能称之为文学作品。 当然,对于文坛泰斗的至理名言,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解。用泰斗的标准来衡量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也是过于严厉的事情。但换一个角度来说,泰斗的标准,不是适用于我们的标准,但却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一己之言,不周见谅。感谢傻失能够再次走进《文字探索与发现》栏目。期待我们之间的更多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