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散记人生>我家的婚事

我家的婚事
  作者:香烟飞虱 发表:2011/1/10 14:30:48 等级:4 状态: 阅读:2194
  编辑按:质朴的文字,记录了不同时代里一个家庭的三场婚礼,反映了当下社会的进步与改变。文笔冷静沉着,且描写细致到位,不但有现场感,三场婚宴的强烈对比亦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印象,推荐欣赏!
  
  结婚,是人生的头等大事。而我家的婚事,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演绎了不同的浪漫情趣。
  俗话说“长兄为父”,我念初中那年,父母就为大龄的幺叔婚事费神了。大年初四,便邀请本村的媒婆来说亲。经过合议,便物色了邻村的冯姑娘,让媒婆带上幺叔的照片去问话。
  这是乡下婚事的开始。那天,幺叔穿了崭新的“的确良”衬衣,买些水果、饼干,由媒婆引着去女方家“打照面”。女方母亲询问我家的境况,见幺叔高大健壮,谈吐不俗,彬彬有礼,便把姑娘从里屋叫出来。她确实如媒婆描述的那样,身材标致,辫子细长黑亮,眼睛水灵,贤淑温柔。“照面”席间,媒婆郑重其事递上“照面”礼,商量“察家”的事情。
  “察家”,是指女方全面了解男方情况的一种“巡视”工作。一般由女方家领着大姑、舅妈、大嫂、婶婶等至亲,去男方家走访邻居,四处“望闻问切”,从正、侧面侦察男方的为人处世、田产和收入。“察家”通过后,双方就会坐下来,拟议红单、嫁妆、彩礼和归门的事情。“察家”那天,冯姑娘甜蜜地笑着收下幺叔送她的定亲戒指。
  幺叔和冯姑娘便名正言顺地来往了,农忙时,未来的婶婶常来帮我家做些农活,比如砍柴、插秧、割禾,干得很利索。到了岁末,两家人便开始张罗他们的婚事了。添置家具,准备嫁妆,择定吉日,发送请柬。
  娶亲那天大清早,“抢亲”的亲友们拥着幺叔,坐着拖拉机,扛着娶亲的各种礼品,浩浩荡荡到女家去“接亲”。
  彩礼的争论是婚事的热门焦点,村民们称为“添子添孙”。一般“察家”后都包了一部分礼金给女方,剩余的在归门那天结清。但是,到了娶亲那天,女方家有意找点碴儿,抓些把柄来闹一闹,让男方下不了台阶。幺叔的彩礼谈判,由“刀磨子”的刘大伯唱主角,他不甘示弱地说:“红纸黑字都写得一清二楚,多一块都不给!”女方的父亲僵持着反驳:“现在的物价天天在涨,少一角也不行!”媒婆见火候到了,从中站出来逗乐:“你们公公婆婆都有理,就我媒人不懂理,实在说不拢,这笔账就记在我头上算了!”双方见媒婆圆场,也就作罢。刘大伯老练地调节紧张气氛,笑着让步:“不吵不闹不相亲,添子添孙添福寿,添加起来!”女方的父亲怨气云消,心平气和地发了出门号令。人们欢声笑语,鞭炮喧天,新娘发出阵阵哭啼声,沿着高高低低的山道一路回荡。
  到了村口,幺叔把新娘背下车,挂在门口的鞭炮“劈哩啪啦”地炸响。烟雾散开,新郎拥着新娘踏过“火盆”,进入新家。幺叔穿着蓝色中山装,新娘蒙上鲜红的头巾,在燃烧了香烛、点亮了油灯、竖立着家族祖先牌位的厅堂前,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夫妻对拜之后,然后敬茶,婚礼便进入高潮……
  第二年冬,幺叔和婶子生下了堂弟。我的一大家子随着人口的增多,后来也分家了。他们种地,栽果,养猪,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日子一天天过去,由媒人牵线、父母拍板的婚事在乡村逐渐少了,自由恋爱风吹得“千树万树梨花开”。长大的我,后来离开了那个小山村。大学毕业后,我留在城里工作,同样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我的爱人是我的大学同学,缘分让我们走在了一起。学习生活中,彼此相遇、相识、相知、相爱了。毕业后不久,我们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我们的婚姻简单明快,没有像幺叔那样繁琐冗长。只是向一些交往密切的好友发了喜糖,然后回到家乡,请了直系亲戚摆了三五桌吃顿饭,就宣布结婚了。我们把大摆筵席的钱节约了,两个人去了黄山旅游度蜜月。
  堂弟是90后的人,他的婚恋是超级时髦的类型。他中专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上进心强,人勤快务实。他和女友是网上相识的。起初在一个“玩婚”网站注册登记,玩起“结婚、离婚又复婚”的游戏,过着虚拟的网络夫妻生活,时尚且浪漫。后来,两人居然“玩出火”,由虚拟的空间走到现实。双方一见面,马上就擦出火花,交往两个月,便去领了结婚证。
  堂弟结婚的那天早晨,我携妻儿回到了故乡的热土。幺叔这几年承包土地种果树赚了,盖起了五层的小洋楼,院子里停靠着贴满彩花的小车。幺叔笑眯眯地迎接我们回来,我问他:“叔,这车租来贵么?”他哈哈大笑,“这是自家车,租啥!”我连连竖起大拇指夸赞他的成绩,放眼四周:咦?真奇怪!除了幺叔家大门上贴的大红喜庆婚联,屋内外却不见人影,地面也没有成箩成筐的碗筷,也没见搭起棚子烧火炒菜的临时灶台,更闻不到熏鼻诱人的鸡鱼肉香味。叔看出了我的疑惑,拍拍我肩膀说:“大侄,一星期前就在镇上最好的酒店订了酒席,十二点半准时开席。”
  开宴时,酒席前端中央亮起五彩霓虹灯,酒店经理致祝酒词,镇上的摄影师握着数码相机。接着,音乐响起,一身唐装的堂弟拥着艳丽旗袍的高贵新娘,两个花童散花,踩着碎步,款款登场……
  看着堂弟别样的婚礼,我的眼前浮现当年幺叔那“打照面”、“察家”的场景,妻子送给我的“温暖牌”毛衣,……三桩婚事三个年代,家乡的一切变化,都一幕幕奔涌出来,陶醉了我的心,湿润了我的眼睛……
分享:
责任编辑:时光尽头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白贝壳 发布于 2011/1/11 13:32:24  
看着作者的文章我回到了故乡。
评论人1351 发布于 2011/1/11 23:24:01  
非常有生活气息的作品。喜欢。
评论人梦桐疏影 发布于 2011/1/12 19:10:20  
飞扬同学。发这么多佳作。。。嘿嘿,不错。是好久没见着你出山了 问好:)
作者回复:小桐子呀,你也来这里多玩玩呀,兄弟惦记您呢。
评论人夜半歌声 发布于 2011/1/12 21:47:08  
我姐夫说,结婚是结给别人看的,是个无奈的现实。
评论人老撷 发布于 2011/1/15 16:44:39  
很生活的一篇文章,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回复:谢谢老伙计夸奖。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1/2/6 17:05:44  
[推荐]守望文学网2010年元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4&Id=9216
评论人风飘何处 发布于 2011/1/30 18:54:43  
婚事,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永远都是相同的,就是喜庆。
评论人飞飞儿 发布于 2011/1/28 18:34:42  
不管什么样的结婚仪式,都会值得纪念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