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窗前
![]() 城居的我每次返乡,为着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必到老屋走走,看看,想想。 堂哥,总会笑话我:“都十几年没人住了,满眼都是蛛丝灰尘,有什么好看的?”我浅笑一下,没有辩说什么。但是,我深深知道,老屋记载了家族变迁的历史,记载了前人的生活点滴,也记载了我童年的欢声笑语,我对它还是很有情分的,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 在贫瘠的山村中,我家的老屋普普通通,没有任何显眼的地方。只是一座用老土的泥巴砌成房墙,顶上覆盖着层层叠叠的灰黑瓦片,大约120平方米左右的大屋子。门前有三级石阶,推开木门,首先经过一个天井,左边是厨房,右边是柴房,跨过第二道门槛,里面是大厅,大厅两边有两个小门,那就是睡觉的房子。大厅最里面常年摆着一张窄窄的长桌子,上面有香炉子,记忆中那会儿祖母是每天第一个早起的人,总在洗漱后燃起三根香烟,口中念念有词,然后插到香炉子里。小时候的我不明白个中道理,只是觉得那香烟袅娜的姿态甚是好看。对于老屋,我没有细问过祖母关于它的来历,现在更无从考究它的由来了,不知是祖父还是曾祖父盖的。但是,老屋的所有摆设于我是熟悉的。从小我在故乡长大,这里留下了我童年所有的阳光记忆。我只知道老屋一直居住着慈爱的老祖母,她一生未曾离开这个叫家的地方。她嫁于斯,活于斯,死于斯;老屋的每件物品都有她的痕迹,那些刻在岁月里的斑斑点点,每次在老屋窗前,总让我愁思感慨连连。 人的记忆真是奇特。十多年过去了,这间屋子的一切细枝末节竟然都还贮积在脑海的最底层。曾经的人,曾经的事,曾经的喜怒哀乐,似乎化作了滚烫的血液,默默地流淌在生命的长河里。等到一见面,触景睹物之时便会全都翻腾起来,像一个个涌起的浪花敲击时间的彼岸,连每一块土墙,每一个石子,每一片瓦儿,甚至每一条木纹,每一个污斑,每一缕被灰尘压断的蛛丝,都被严谨密缝地对应上了。曾经温馨的生活片段,仿若海市蜃楼般呈现,思恋和感伤的泪水粘合在潮湿的梅雨天里,情到深处便会在那半明半暗的云层里窥见那一抹幽蓝的悸动。站在浸满雨水的光滑台阶上,我痴痴地环视一周,有伸出双手沿着土墙的结口隙儿抚摩过去,眼睛定格在那个残旧的门闩上,就像凝视这自己的肌体,审视着自己的灵魂。一切的思想似乎都定根在脚下的光溜石阶,一股甜甜的味道从脚下生出,迅速蔓延开来,抵达全身。就在儿时,就在午后,就在吹着柔风的阳光里,躺着,仰着,偎依在祖母的怀里,听她给我讲一个个离奇而美丽的故事。 “老屋窗前!”走进老屋,习惯性地侧目就是这熟悉的风景,看着古老简朴的小敞窗,已经完全布满了灰土,我不由得微叹。透过窗,看到了里面倒放的大锅,生冷的土灶,以及挂在窗前的小竹篮子,除了穿堂的风声,没有任何的声响,难言的痛楚和烦躁折磨着我的神经。我不敢再回忆什么,生怕引起更深的记忆。站在天井,目光马上转移方向,让我异常地惊讶起来。“啊,瓦楞花”我从心里叫出了声音,这十多年没有人住的屋子,居然就在这黝黑的瓦垄间长出了鳞状的花冠。惊喜和感动让我从苍凉和感伤的情绪里走出来,面对它们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我脑子一下子又空白起来,无法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眼前只是跳跃着另外一幅情景:四月多雨的季节里,我常常披着祖母按在身上的大斗笠,长日坐在天井的屋檐下歪着脖子斜斜地看雨,看瓦楞花在风中的悸动,在雨中独特的美丽和高傲。就这样看着,就这样想着,我忽然记起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到自己对这种天上植物的宠爱和赞美,也从屋瓦之花所悟出的道理——迁徙栖息,家园的不断变迁,为了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和生存的热土。 老屋窗前,回归老屋,也许我寻找的并不是回忆,而是一种零度的状态,一种在城市生存下的韵味回归。城市给了我很多很多,有对欲望的满足,也有满足欲望后的失落;有生存的便捷,也有享受便捷时的困惑;有五光十色的新鲜,也有车水马龙的拥挤……但是,那种来自于历史、风土、家族文化的承载、耐心、自然的韵味,对于迁徙城市的我,能让我以自己的方式来感受吗? ![]()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1/1/18 20:46:28
[分享]老屋窗前 ◎作者:香烟飞虱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4&Id=9129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1/2/6 17:08:33
[推荐]守望文学网2010年元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4&Id=9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