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可以爱得这么的深沉
![]() 先前就在厦门的西伯利亚杏杏林上班,离那个叫灌口的古镇不远,下班时总会到那里去溜溜,早些年,什么娱乐设施也没有,只是图着那里的东西便宜,吃的,用的,因是厦门、漳州、泉州咽喉地段所以经这里辐射到其他地方的商品较为齐全。车少,人流量也不大,这个小镇完全还处于农耕状态,一到晚上,少数店家的灯忽闪着,其他的早已关门歇息了。 然而,若干年后,这里腾飞了。灌口古镇成了厦门新兴的机电工业的集中区,金龙客车、厦工机械、三圈电池等厂家入住,仅2005年至2006年,辖区工农业总产值从50多亿元增长到100多亿元,外来人口数从8000多人上升到30000多人,道路里程从86公里增加到181公里,车流量从日均8000多辆发展至28000多辆,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与飞快的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交通秩序乱象多,重大交通事故发生频繁,对抗执法现象也相对多了起来。 2006年初,一个叫作陈清洲人来到了灌口中队。闽南人爱较真的性格,让这个浑身是闽南色彩的人一上任就带上小本本,仅用一个多月时间摸遍辖区大街小巷、村头社尾,就初步掌握了辖区外来人口和农村居民占95%以上,高危人群多;货运车辆和摩托车占80%以上,高危车辆多;路口、弯道、陡坡等高危路段多。1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竟然没有一座红绿灯,没有一座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甚至一米的隔离护栏,没有一盏路灯,夜间路灯照明系统空白。与千强镇这个衔头极不相称。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一个迅速改变辖区落后交通面貌的思路逐渐在陈清洲心中形成,那就是要让灯亮起来!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掌握好辖区交通安全基本数据、变化发展情况、满足交通安全意识、交通安全设施、物流与人流变化发展、影响交通、治安群体性事件的防控需求、创建“五项目标”(打基础、找突破、创特色、推典型、争先进)为主要内容的队伍建设及业务工作思路。陈清洲将其制作成宣传单,张贴到辖区各个宣传栏中,在社会上宣传,让辖区干部、群众、民警包括协警协管队员们一起来了解、监督交警中队工作情况。 灯要亮,钱得来。要钱就得找有关部门。经过充分的摸底调查后,清洲把调查报告一份份递送了出去,不分昼夜、不分场合,那里的他可以说已成了一个“喋喋不休”的老太太,只在逮到机会就开始了他的口水攻坚战,说的当然就是灌口交通安全形势如何严峻,交通安全设施如何迫切需要解决等等。有一次市里安全生产部门的领导到灌口调研,集美区分管安全的副区长赶紧找来陈清洲,趁机让他顺势再唱一番道情从而引起了调研组的重视。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有了努力就有了各级领导的支持。这些年来,各级投入在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专项经费达4000多万元——18条斑马线、86面交通标志、128米减速带、172个临时停车位、率先完善了辖区14所中小学校交通安全设施,老师家长们无不拍手称好;国道324线辖区15公里路段全线也相继亮起了路灯。10座红绿灯、6座高位照明灯、24盏太阳能警示爆闪灯也亮了起来;3座人行天桥、万米隔离护栏、18个交通广角镜直立在灌口辖区的各条交通要道上,19条新建乡村水泥道路、山地旅游专线路全部增设了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等,路灯还建到了双岭、东辉、田头等偏远山村,百姓家门口也亮起了路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 这是一生于闽南,长于闽南的人。他,就是被誉为“亮灯交警”的厦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集美大队灌口中队中队长陈清洲。没有玲珑精致的五官,没有挺拔伟岸的身材,没有口若悬河的口才,只因他了解民情、关注民生、顺应民意、化解民忧、落实民需、贴近民身、融合民力、沟通民心得到了平民百姓的拥戴,毕竟,人民群众的眼光是犀利的,只有真正地为人民办事的人,才是最为明亮的那盏灯! 洲仔的爱可以爱得这么的深沉!因为他爱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与人民。 ![]()
评论人守望散文小组 发布于 2011/3/31 17:06:08
[推荐]守望文学网2011年3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4&id=94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