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是创建文明卫生城市
![]() 厦门,一座以文明而闻名的城市。 今天的厦门文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尚,一种城市精神底色。 厦门的文明创建之路,走出了“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的独特步伐。真正让广大群众成为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角,发动全体市民知晓、支持、参与文明创建,深入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把文明理念、城市精神渗透到广大市民的血液和灵魂中,让市民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涵养文明基因,也近一步地体会到爱一座城,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 随着经济大潮的涌起,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他们带来的一些“反文明”行为制约了城市的文明化进程,尽管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在文明礼仪方面都还是不错的,然而,绝非每一个人都能自觉地参与到文明创建的工作中来。 镜头一:下班高峰期公交车上。一个带着三四岁女孩的母亲独占了两个位置,她身边有怀抱婴儿的乘客、白发苍苍的老人以及身怀六甲的孕妇。有乘客请她让出一个位置来,然而这个女乘客依然刷着手机。在众人的指责下,不让座位者面带羞涩提前下了车。 镜头二:学校门口。培训补习班工作人员在发放资料,有的家长看完后随意丢弃。保洁员要求发放资料者将遗弃的传单捡起来而遭受到讥笑与辱骂。一个长者主动上前帮助保洁员捡起落在马路上的传单,发放资料的工作人员也许觉得自己的行为并不文明,弓下身子拾起了落下的传单。 镜头三:一个打扮入时的少妇一手拉着狗,一手提着垃圾,袋口没扎紧垃圾落了一地。一个小学生提醒少妇:阿姨您的垃圾落地了! 三个镜头下的不文明举止得到了制止,折射出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生活这座城市的人有着看得见的变化,让人感受到抽象的文明概念已内化成市民持久的自然而然形成的行为,全市人民同心同向携手擦亮了城市的“文明底色”。 笔者认为:文明代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风尚,它不单单指作为一名社会成员的公民所特有的素质和修养,它还指对公民有益的教育和影响。改变新融入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文明素质现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毕竟卫生习惯和文明意识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当然,我们也理解,外来务工人员要参与到文明城市的创建中,完成从农民到市民这一过程的转变,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融入这座文明之城的外来务工人员经过这么多年的熏陶,生活习惯与文明意识上与城市居民日趋接近。市民文明素质是城市文明内在核心与灵魂,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所在,让文明观念成为全体市民的共识和行动指南,在日常中涵养文明基因,最重要的工作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都能知晓文明城市创建,只有加大宣传文明城市的力度,结合日常工作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让更多的人自觉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的活动中来才是硬道理。 毕竟,不文明的行为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快速见效;也要靠治本,由表及里、洞悉本质。以治标促进治本,坚持标本兼治,才是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向深入推进、纵深发展的关键。因为对百姓而言,身边的美好变化是幸福感不断增强的源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