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散记人生>柳色青青

柳色青青
  作者:予艺 发表:2011/3/31 12:52:01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406
  编辑按:文字流淌爱柳之心,旁证左引道柳之韵,走进柳的世界,提炼柳的风情,一篇柳的赞歌,赏读,问好。
    
  人的灵魂,是一团柳絮,轻飘飘地在清寂落寞里翻动……
  柳絮的灵魂是什么呢?只有大地才可以真正地亲近她,也许会体味出一切灵魂的味道。
  柳絮为着自己心中的信念,漂泊,找寻一片可以植根的土壤。柳絮,举轻若重,重视“柳族”的言行。人和柳絮拥有自己不同的人生,即是那样的丰富,又有这般互相不可企及的隔膜。
  五月飞絮,柳,延续生命的轨迹。
  飞絮五月,我拿什么回报曾经拥有的一沓古铜色的光阴?
  我没有理由不向柳絮表达敬意。她吸纳日月之精华,拢住岁月更多的营养、更多的情感,把更多的念想留给期盼绿色的土地。蜿蜒的虬枝,婆娑的柳条,青绿色的柳叶,拴住热闹的抑或是清寂的历史,拴住我迈动的脚步,拴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爱情。
  柳,一如亘古就有的屏风,遮覆住行进在路上的墨客探询的目光。
  活在柳的诗行里,婀娜与风情穿行在古色古香的中国水墨画卷之中,我躲在墨色的烟雾深处,吹奏起丝丝柳笛的弦乐。
  柳是村庄里优雅的清客,掩映张望的目力,自己却羞怯无语。在村庄的中央,抑或是边缘,让我无法忘却的就是亦树、亦址的——大柳树,长在人们念想里的,就是青青柔柔绵绵婉约的柳。
  《诗经•雅》之中生长的《菀柳》诗云: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自此,柳以文化的姿态走进人们的视野;自此,陌生而熟悉的柳,行色匆匆的柳,形而上地成长为我们民族一个特色的文化符号。
  柔质的柳、多情的柳、嶙峋的柳,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柳……开始在中华文化史河竞相“争奇斗艳”。多少文字在青青柳色里氤氲情绪,给每一个经过柳旁的人以婉约的心境,留给每一付心境纤纤的背影。
  青色的柳,骨骸里弥散着浪漫的情调,每一种清丽婉约的风韵在柳枝间荡漾。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因为太白深知人间别离之苦,戏说春风故意不吹柳枝使之发青。多么浪漫而深沉的情感啊,畅想着没有了青青柳枝,就没有了别离的袭扰。然而,“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我们无法阻挡“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风儿毅然决然地裁割出那么多新叶。也就难怪人们爱莫能助地发出“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的哀叹。
  黯淡的神色,一杯浊酒天下计,西出阳关,谁人与我穷欢乐!
  数千年之后,我身旁的柳,含烟无语。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我竟无语凝噎。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竟然让佳人不忍心撇折,柔顺的柳枝,一腔幽怨不由自主地声放“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嗟叹。
  于是,白居易无奈地倾诉“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今日无人数阿谁。”这是历史的回声,隽永地辉映着柳树里的《诗经》。于是,柳树经久不息地生长在文化的殿堂,成为骚客宣泄情感的道具,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念想;柳树就这样成为一首唱不完的歌,顺流而下,不绝江河。
  我,一个行走在村庄边缘的人,怎么能够拥有过多的奢望?只是顺着自己的心性,沿着时光的河流释放生命的瞬间光亮,以至于不使自己看见更多斑驳的荫绿,俄而,“偷随柳絮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罢了。
  柳色青青,青了我的眼眸,绿了我的神志,却不能“绿遍天涯”……
  柳,赠色馈姿,摇曳别样生趣。柳色是春天的色泽,坦然吐露心曲。她超凡脱俗使得心性清浅,没有粉饰的任何痕迹。她不像垂榆,弄一付火爆腰花式的头颅,惊艳人们的视觉;她不像红的花、绿的果,刻意追求花与实的风骚和性感。
  就这样,她咸淡皆宜地生活在村庄的某处,也生活在我们的星空里。
  柳之所以在文化史河里被那么多心情中人偏爱有加,不在于她拥有别样的奢华,而在于难能可贵的浪漫与气质,在于她与人相同相连的秉性。柳就这样生色生香、滋润地生长在我们的心上,牵绊着每一位敏感、多情而又寂寥的生命。一如,声调婉转清丽的黄鹂,鸣唱柳的风骨;一如,驶往东吴万里的舟旌,猎猎地欢欣柳的绰约。
  柳的姿色平平,却拥有一付惹人心襟的风流。东风恶,吹折挺拔俊俏的青杨;柳,万绦拂风,拢一抹绿烟袅娜升腾,让人心生舒缓。她不需要沃野千里,更无需精心呵护,无意之中折柳插泥,定然还你一眸绿荫。她就是耪地的耱,抚平大地黯自神伤的心;她便是熨心的斗,熨平一双双“却把吴钩看遍”的眼眸。她怀着激越而缄默的心性,就这样坦然地站驻在心上,笼翠生色,生意盎然。即使春寒料峭时节,她俨然是春之使者,燃绿黄土,灿然、莞尔地站驻春首。
  柳枝但凡做成羌笛,定会响彻孤城,直扑万仞峰巅,吹落西岭千秋雪。她才是真正的守护神,呵护边地众多的灵魂,滋润自在的声声驼铃。她从不在乎昏鸦晨雀的聒噪,不在乎天边寒云的张牙舞爪,专心地挑亮生命的灯火,悉心地燃放清幽淡漠的心境。虽曾经被痴汉酒徒鲁达拔断她与大地相连的经络,倒地的刹那,便铸就了柳和僧的佛性。所以,我依然相信大相国寺依旧有青青柳色,也相信那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智深和尚的豪情与智慧。
  柳站立,仙风道骨;柳下研读或诗或书,的确是寻道之境,养心之址;柳下横身躺卧,一股慈悲之流流淌进我的胸怀。柳自从在诗经中辗转反侧,如风,趟过唐诗三百首发黄的纸札;如雨,淋湿宋词中欸乃有声的舟楫;如画,步入红楼浅梦中,忘却彻骨之恨意、别离之愁绪,也许还忘却了天涯归路。但从不忘记春风和煦,笼一肩翠青;从不忘却夏雨绵延,滴落一地泣言噎语;从不遗忘飞雁秋思,萧木落叶更伤情;从不忘怀冬日僵芥,静默地与月相顾相守,相对两无声,对影成三人。
  柳生来积健而雄,虚心地茁壮筋骨,不与风花雪月相妒,墨守戒律清规;柳絮扑跌、榆荚乱飞,以期拥有一片土壤,立锥兴盛。
  柳之气息似茶若酒,似茶般浓酽淡泊,难忘茗心一段清香扑鼻;似酒者醺醺然陶醉,贵若杜康一般醇和绵延。
  柳之淡泊,积翠悦色;柳之为木,笼烟生霞;柳之为玉,吐芳献翠。
  然而,与柳相对,相忘于江湖,久矣。
  
分享:
责任编辑:然野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