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主题征文】燕归
![]() 一个人踯躅在空旷的田野,突然一声鸣叫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举头望去,一只孤燕性急地甩开伙伴发出呢喃的声音在头上盘旋。 春天来了,报春的燕子承载一冬的渴望,从南国飞到了希望的北方。也许拽住了春光就收获了希望。 燕子是候鸟,每年盛夏一过,当寒风瑟瑟、冷雨霏霏的深秋到来时,燕子为了恪守报春的职责,不得不携儿带女,成群结队的离开觅食困难的北方,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带着生的希望飞向南方。燕子既是鸟类中的“飞行家”,又是“混凝土建筑大师”。一对狭长的翅膀,分叉的尾羽,似一把把剪刀,划破湛蓝的天空,以每秒钟98米的飞行速度名列鸟类前茅。迁徙时,往往几万成群,每天飞行140—220公里。它们的宫殿不用寸草片叶,而是泥土和着涎液一口一口地衔接而成。早在三国时期,诗人曹睿就写到:“衔泥旧燕垒新巢,来往如辞曲折劳。”燕子亲近人类,爱将巢穴营造在屋梁之上,巢内铺着疏松柔软的羽毛、软草,为生儿育女默默辛劳。 记得小时候,邻居新房落成,一对燕子飞来,在梁间筑巢建窝。主人小女见它们口衔泥巴来去匆匆,想到父亲建房时的辛苦,就和了泥巴,搬来梯子帮它们造窝。小女十分细心,把燕窝做得光亮照人,宽敞玲珑,最后还镶嵌些彩色玻璃予以装饰。 口衔春泥的小燕回来,看了看那巢穴便掉头飞走,从此再也不见归来。小女好一顿伤心,恨自己好心却办了“坏”事。是啊,自古以来,人们就视燕子为吉祥之兆,欢迎它们入住同居。南朝万天民在《迎燕》中抒发了自己对燕子的感情:“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面,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望着高飞的春燕,不禁联想到燕子对人类的贡献。特别是在保护庄稼过程中,燕子的功劳不可磨灭。有人计算过,一对家燕和它们的两窝雏燕,180天中能吃掉50万—100万只害虫,较之药物治虫造成的环境污染不知要好上多少倍。燕子还能预报天气,天气晴朗时它们飞得特别高,遇到阴雨潮湿的天气时,因空气中含水量高,气压低、湿度大,它们就靠近地面飞行。有一句谚语说的好:“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要到”。一方面称赞燕子在预报天气中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揭示了阴雨前燕子低飞的科学道理。 春风吹绿杨柳,大地飞红点翠。燕子依赖日出的方向,星辰的指引,以及地球磁极线的导航,准确无误地飞回故乡。燕归的景象,曾扯动多少古代文人的遐想,留下一篇篇咏燕的诗章。清代周京的“烟雨疏疏复绿苔,海棠时节燕重来。不辞故园三千里,还认雕梁十二回。”以清新的语言表达了对怀恋故地的燕子的赞美,成为脍炙人口的诗句。 燕子归来,不仅把春的信息送到千家万户,也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人们的心田。而更让人们喜爱和赞誉的还是燕子忠贞不渝的情怀,热恋故土的纯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品格不也正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吗? 春风细细地吹着,和着燕语送来一阵阵浓郁的馨香。寻着燕子的踪迹,伴着燕归的吉祥,我加快了前行的脚步,目光、春光一同甩向远方…… ![]()
评论人守望散文小组 发布于 2011/4/8 11:59:55
欢迎朋友和我们一起来守望,赏读佳作,所有参赛作品已整理集中发往论坛以便交流!问好!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4&Id=9456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1/4/8 12:25:46
欢迎回来,问好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