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的红砖古大厝
![]() 红砖古大厝,让多少闽南人心心念念。 走遍天南地北,那骚骚(念作QIO)的屋脊,高昂翘起的优美曲线像飞翔的双翅,诱惑着每一个闽南人再苦再累也要在冬至那天返回家园。 多少时光从手心淌过,故乡呼唤着红砖大厝的儿女们清明时节再遥远的路程也赶回来,在祖宗的灵前焚上一柱香…… 儿时,在外婆家的红砖大厝里长大,那是最完整的红砖大厝。座南北向的五开间三进院落,东西各带一排侧向护厝,围绕正厅,形成一个向心的整体。外婆用的是前两落,而后一落是别人家的,外婆让我们也称那家人的大儿子叫舅舅,也许是自己的亲戚吧? 我很小的时候,大厝的前面还有竖旗杆的碣,是两块相同的碑石相距两掌宽相对而立的。听外婆说她很小的时候曾经看过两石中树立一根很高旗杆,这两对碑体上凿有菱形孔洞是用来固定旗杆的。再后来,南北反(北阀战争)时木制的旗杆腐烂掉了。有一天的清晨,起个大早发现我们曾经爬上爬下手持木棍子,扮成孙悟空远眺的这两对碑体消失了,外婆说是政府敲掉了修工事去了,那是1958年。 那落古厝能竖起旗杆,说明了外婆家的祖上一定曾经获取过功名,也许是望族的府第吧,外婆已逝去多年,已无从去知分晓了。 印象中,后厅的横梁上有一块牌匾,龙飞凤舞地写着两个大字,应是“会魁”或是“文魁”,烟熏得整一个牌匾黑得发亮,置在那里威武得很。到了文革初期破四旧时,外婆怕事,自己叫人将这牌匾拆下来用刀劈开当柴火烧了,现在想来挺可惜的,如果真的能保留下来,也许是一件文物。 如今这红砖古厝已经不复存在,小舅将这老房子拆了,盖了楼。童年的记忆随着那座老房子消失渐趋远去。留在脑海深处的仅是儿时的夏天躺在白色花岗岩的阶石纳凉,那种日子虽然清贫,在宽大而随着岁月磨砺成光滑的石板上午睡,那是一种很享受的过程…… 在全国四大古民居占有一席之地的红砖大厝越来越少了,也许再过若干年,那闽南古厝的风韵只能出现在梦里,成了永久的记忆。 老厝老去,我们也在老去,如果真有下辈子,但愿还能住在红砖大厝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