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致富的领头雁
——记湖北省秭归县九畹溪村离任村支书屈代财
![]() 宽阔整洁的街道,巍峨气派的楼房,街上车水马龙,店铺林立,人群穿梭,处处透露着繁华、热闹、富裕的气息,这就是位于长江西陵峡南岸、九畹溪漂流景区终点的湖北省秭归县九畹溪镇九畹溪移民新村。 近日,笔者慕名采访该村前任村支书、移民致富的带头人屈代财。屈代财的家离村委会仅有50多米,三幢华美漂亮的小洋楼隔街相望,在移民新村煞是醒目抢眼。 在屈家宽敞豪华的客厅里,笔者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屈代财书记。他今年已满60岁,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精神矍铄,目光睿智,非常健谈。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屈代财从容淡定,侃侃而谈,笔者深深为这位全心全意为移民群众服务、带领广大移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支书而折服,而钦佩。 移民工作的排头兵 1991年,秭归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沿江处于175米以下的地区进行实物统计清理,为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做前期准备工作。九畹溪村位于被淹区、需要搬迁的农户有23户,涉及移民90多人,屈代财自己家也在搬迁之列。 当时移民群众对移民搬迁大都有抵触情绪,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了当地的生活环境,不肯离开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同时对移民政策有些不理解,担心搬迁后不能安居乐业,不能脱贫致富,怕吃亏。部分移民拿三峡移民和城市拆迁相提并论,上门做工作难,热脸塌的是冷屁股,个别移民户甚至唤狗子来咬人。组织召开群众会,要么不参加,要么来了就大吵大闹,当面吵,背后骂,指桑骂槐要打架,工作几乎无法开展。 为使移民群众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卸下精神上的负担,充分了解三峡工程和移民搬迁的重大作用,时任九畹溪村党支部书记的屈代财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多次召开移民工作专题会议,苦口婆心,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让移民群众明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白三峡工程是一项造福今人、造福子孙的大好事,明白早搬迁就能早受益、早致富的道理。同时,屈代财陪同原周坪乡移民站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访,耐心讲政策,真心交朋友,移民搬迁工作得到了大多数移民的理解和支持。 73岁的村民屈万元老人对故土特别依恋,死活就是不愿搬迁。屈代财和乡移民站的同志第一次去他家做工作,就遭到他的一顿责骂,还威胁说:“这里是我的故土,要死我也不会搬走。”后来,干脆把门锁了,避而不见。白天见不到人,那就晚上去找。连续几天晚上,屈代财都到他家门外守候,终于在一天凌晨5点钟见到了屈万元老人。看着屈书记一身的雾水,屈万元有些感动了,脸色较过去好多了,主动邀请屈书记到他家去坐。在签订协议的那天,他拍着屈书记的肩膀动情地说:“说真话,要不是您的苦口婆心和真情实意,我怕到现在还转不过弯来。”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这样,屈代财和村委会一班人凭着一颗火热心、一双勤快腿、一张啰嗦嘴,在田间,在地头,在村口,在江边,见了移民就打招呼,见了移民就宣传,渐渐掌握了移民搬迁工作的主动权,截止到2000年11月,全村移民搬迁工作圆满完成,23户移民都住进了宽敞舒适的新家。 移民群众的贴心人 在全村移民搬迁结束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移民安置和生产生活问题,移民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这也是国家制定的移民安置政策的宗旨所在。移民新村建在九畹溪大桥南侧,位于被誉为“中华第一漂”的九畹溪漂流终点处,这里地势狭窄,土地资源匮乏,没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屈代财和村委会一班人想移民之所想,急移民之所急,从生意红火的九畹溪漂流资源中寻找出路,谋求商机,竭尽全力为移民谋求脱贫致富之路。 九畹溪漂流在成功开发后,以它独有的刺激、浪漫、激情和愉悦很快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每至盛夏,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趋之若鹜,生意异常火爆。屈代财看准了九畹溪漂流带来的用工就业机会和无限商机,首先积极和九畹溪旅游公司接洽联系,安排部分移民到旅游公司上班,现在已有40多位移民在旅游公司从事开船、安检和管理工作,年收入近3万元。其次引导移民在旅游旺季创办农家乐,向游客卖漂流用品、卖烧烤、卖香烟和矿泉水、售卖烤土豆和煮玉米等农副产品,生意好者一天可赚400多元钱。同时,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10多万元,村委会融资30多万元,共投资48多万元在九畹溪漂流终点停车场兴建了旅游服务市场,可容纳80多位移民在此创业做生意。 在九畹溪村移民心目中,屈书记就是关心移民生活冷暖、移民真心信赖的主心骨和贴心人,谁家有困难,有难题,只要屈书记知道了,一切困难都迎刃而解。移民屈代贵一家5口人,腿有残疾,不能正常劳动,母亲和爱人都是长期病人,两个孩子都在上学,由于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家境特别困难,他很长一段时间悲观颓废,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屈代财在知晓其情况后,多次上门和他促膝谈心,从思想上引导他鼓励他要树立生活的信心,要担负家庭的责任,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同时,屈代财出面为他申请了农村低保,使他家每月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屈代财心里很清楚,有了低保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如果不帮他家寻求一条合乎其家情的致富门路,他家可能会长期贫困下去,两个孩子也可能会就此辍学。屈代财思虑再三,建议屈代贵饲养生猪,因为饲养生猪成本低,劳动强度小,回报效益比较有保证。在征得屈代贵同意后,屈代财又跑前跑后帮忙建猪舍,买仔猪,联系销路,现在屈代贵足不出户,每年卖猪的纯收入就近2万元。屈代财还托九畹溪旅游公司领导帮忙,每年暑假安排屈代贵的两个孩子在旅游公司打工,挣一定数量的生活费,为其家庭分忧解愁。 屈代贵逢人就说:“若没有屈书记的帮助,我们这个家早就散了,屈书记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啊!” 屈代财任村支书19载,一心为移民,真情助移民,做过的好事、善事是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党和政府也给予了他很多荣誉,1996年他被宜昌市综治委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同年被秭归县委评为“先进共产党员”,1997年——2000年他每年都被县乡评为“先进工作者”,九畹溪村被评为“先进单位”。 到了2001年,原九畹溪村、钟山村、聚集坊三村合并,他考虑到自己年岁已大,主动让贤,推荐年轻有为的杜恒三担任村支书。但他退休后退位不退岗,村里有什么重大决策他都积极帮助谋划,移民有什么困难他都积极帮助解决,他仍然是村委会的好参谋,移民的好帮手。 移民致富的领头雁 2001年,屈代财举家搬迁到了移民新村,一家6口人挤住在一幢两层小楼。移民新村位于九畹溪大桥南侧,背靠巍峨的大山,前临险峻的峭壁,没有土地资源,一家人的生活问题怎么解决?两个老人怎么养老?两个儿子如何娶妻生子?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时时困扰着他,好长时间他没有睡一个安稳觉。 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和考虑,屈代财灵光闪现,眼睛为之一亮,近在家门前的九畹溪漂流不就有无限商机吗!当时九畹溪漂流虽然刚刚开始运营,但生意已异常火爆,外地游客来漂流要吃要喝,利用有利的地域优势创办农家乐就是一条很好的赚钱门路,反正游客不在你这吃喝也要到别处去,钱就会被别人赚了。 选准了门路,说干就干。屈代财召开家庭会议正式商讨此事,但在用人问题上却是大伤脑筋。大儿子屈永彪憨厚稳重,有些胆小,小儿子屈永江聪明灵活,有心计。经过反复思量,屈代财决定让小儿子开办农家乐,自己把舵辅佐。 项目和人员确定后,屈代财和小儿子就马不停蹄的去选址、筹措资金,到链子崖风景区考察。2001年5月,一座投资20多万元、造型别致、设施完善的的“九畹风情”酒楼在九畹溪漂流终点停车场拔地而起,酒楼借鉴了链子崖风景区的吊脚楼造型设计,新颖时尚,吸人眼球,在服务和管理上,酒楼秉承“顾客至上,优质服务”的理念,高规格,高起点,热心为游客服务,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很多游客在酒楼吃饭后都是念念不舍。由于酒楼经营有方,饭菜质量好,而且九畹溪漂流终点停车场仅此一家,“九畹风情”酒楼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赚了个盆满钵满。酒楼开办一年多就还清了本钱,第三年纯赚20多万元。 屈代财从办酒楼中尝到了甜头,决定再接再厉,扩大规模。2008年,投资30万元的屈家第二家酒楼“鸿运酒楼”在九畹溪漂流终点停车场盛装开业,每年的经营利润都可达到20万元左右。 在屈代财的带动和帮助下,九畹溪村大部分移民都从事着与九畹溪漂流有关的工作和生意,在九畹溪旅游公司上班的移民有40多人,在旅游服务市场开店做生意的移民有80多人,收入都很可观,绝大部分移民家庭都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 今年屈代财满60周岁,到了退居二线的时候了,他把两家酒楼交给两个儿子打理,自己和老伴开了一家小百货店,安享晚年。 在结束采访时屈老笑呵呵的说:“看到我们村的移民都富裕起来了,我真的很开心。只要村里和移民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还会不遗余力去献余热的。” ![]()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2/3/26 14:26:29
看了这篇文章,突然想到我的姑父。姑父和舅舅在不同的村,只隔一座小山,可姑父所在村子早已楼房成林,且成了相邻几个村子赶墟之地,而舅舅那个村子里还有人住着漏雨的屋。姑父从村书记的位置退下来好些年了,前年又被村里人推荐做了书记。从这两个村子的变化来看,领头雁有多重要!
评论人守望散文小组 发布于 2012/7/5 9:38:45
该作品已收录守望文学网2012年3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敬请关注: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68&Id=12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