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杂说天下>电影《青春雷锋》何以遭冷遇?

电影《青春雷锋》何以遭冷遇?
  作者:吴墨 发表:2013/3/8 14:06:16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458
  编辑按:如果雷锋精神只适合成为老百姓的行为准则而对无助于官员的自省自纠,怕遭冷落是必定的。
  
  网络时代还是好,新闻层出不穷,一觉醒来新的新闻又来了。

  腾讯网一则《电影〈青春雷锋〉在太原南京均遭遇零票房》消息夺人眼球。该文说:“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一部讲述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的成长经历的传记电影《青春雷锋》在太原上映。令人尴尬的是,省城多数影院并没有安排放映这部主旋律影片,仅有的两家上映影院因无人观看,当日就匆匆下片。
  今日,记者从太原金逸影城了解到,该影院原计划3月5日上午放映3场《青春雷锋》,但因前两场无人购票观看,第三场临时决定停映并下片。该影院工作人员表示,红色题材电影一般会有单位组织观看,但影院事先未接到包场观看《青春雷锋》的电话。在前两场无人观看的情况下,院方决定第三场停映并下片。
  同日,太原奥斯卡影城也安排了两场《青春雷锋》,也因为无人观看随即下片。此外,省城中影国际、山西剧院、星美影城、宽银幕电影院、解放数码影城、横店影城贵都店等多家影院,并未安排放映《青春雷锋》。
  主旋律电影不仅在龙城遇冷,据《扬子晚报》报道,《青春雷锋》在南京上映首日也出现了零票房的尴尬局面。3月5日晚,据南京主城区新街口国际影城和幸福蓝海影城南京商厦店工作人员统计,‘没有一位观众买票,4场均为零票房。’”

  红色影片会这么惨?果真如此么?
  与此文同在一个栏目框里的另一篇文章予以了否认。《〈青春雷锋〉出品方否认南京首映日零票房》。
  3月6日下午,电影《青春雷锋》出品方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作出回应,怒斥新闻中不负责任的说法。出品方表示,据放映方核实,虽然影片在南京的放映场次多安排在白天的非黄金档,但首映当天仍有90人观看。虽然电影零售票房不理想,但该片放映以包场为主,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已组织超过200场团体包场,并且各地影院也在逐日增加排片场次,为应对偏远地区的观看问题,片方还在加洗胶片拷贝。”
  一方说“零票房”没人看,一方说“但首映当天仍有90人观看”,两者孰真孰伪,愚没有实地调查没有发言权,但还是愿意相信出品方说的“有90人观看”一说没有撒谎。一部红色主旋律影片无人问津无人看成何体统?极有可能是没事找事的记者撒谎,肩负红色宣传重任的出品方焉能说假话?
  无论怎样,票房不理想,该片遭冷遇是不争的事实了。仅有90人观看,尚不知是一家影院有90人看,还是几家一共有90人观看?事实上无论几家都的确有点儿惨,从经济账算是亏大发了。然,政治教育意义的大事不能以票房高低论胜负,正如出品方所云“虽然电影零售票房不理想,但该片放映以包场为主,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已组织超过200场团体包场,并且各地影院也在逐日增加排片场次,为应对偏远地区的观看问题,片方还在加洗胶片拷贝。”看来,该片的主要票房收入在“包场”。
  多年不看电影了,不知现在影院里有多少个座位,愚估计也应该有几百个吧。200场大概有几万观众吧?说破天也就十来万,可能和13亿多国人的零头比,可能还是时常听闻的极少数吧。这个数字似乎渺小的有些拿不出手。
  什么是“包场”,国人并不陌生这个专用名词。为了准确起见,还是引用百度说法为好:“包场,预先定下一场电影、戏剧等的全部或大部分座位。支付货币将全场暂时据为己有。”其中“预定”和“先支付货币”是关键。谁预定、谁先支付钱呢?按这几十年的惯例,组织包场一般为单位,在职的由单位党团组织或工会出钱,学生由自己掏腰包。当然,也有个例免费不出钱的。包场还有另一层好处,看电影大多占用上课或上班时间,接受了教育,也得以放松和休息,一举两得。单位组织看这类电影,还有个政治态度和觉悟问题,看与不看事关重要马虎不得,不管有无兴趣一般不敢缺席,尤其是中小学生,即使自己出钱也不敢不去。然而,纯粹自掏腰包的看电影,通常要选择自己有兴趣和想看的,不存在“被组织”观看一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影院放的应该都是合法的,爱看哪个看哪个,谁也不能强求。这也是单位组织看电影和个人自选看电影的根本区别所在。

  言归正传。为何这部主旋律影片遭冷遇?除了单位包场没有及时跟进外,应当说还有其它因素,仔细琢磨一下是否与以下几点有关。
  一.雷锋的事迹已经宣传了半个世纪,应当说达到了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几代人耳熟能详的程度,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就是不看该片对雷锋事迹随口也能说上几段,太熟知了。如果该片没有新意还是媒体过去说过的故事,自己个人掏腰包买票的必然不多。与生活片、爱情片、战争片、谍战片等相比,其市场竞争力可想而知。
  二.塑造的英雄太完美、太高大了。该文的记者说,“雷锋电影没人看,对剧组和影院是个尴尬,也反映了多年来模范人物宣传的误区。我们习惯把所有的美德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然后敲锣打鼓让大家学习。其实这是不现实的。”这几十年间宣传的英雄形象大多是“高、大、全”型,英雄为工作废寝忘食没日没夜无私奉献,工作起来“5+2”、“白加黑”,似乎是永动机不休息不睡眠,前不久对离任的大同原市长耿彦波也以此喻之。七天出全勤,昼夜全工作,可能么?谁能做到?就是神仙怕也做不到。英雄被塑造成了可望不可及的特殊人种抑或特殊神仙,远离人间,只能翘首遥望,无法企及。
  那位记者还说:“‘雷锋精神’,就是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公而忘私、团结和睦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几千年来体现在芸芸众生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绝不可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更不可能全国人民学习一个人,就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如果真要如此,只能是一股脑地赶在某一个节日张灯结彩、敲锣打鼓上街表演。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主动性,是行为人的自觉性,抛开这一点,‘雷锋精神’就变成了形式,一种被人利用的形式。”这可能是说到了点子上,抑或说说到了问题的实质了。
  三.今天学英雄颇尴尬,胆怯轻易不敢学。别的不说,就拿助人为乐这一点说,走到街上或路上,遇到老弱病残孕等倒地周边无人作证的情况下,就是有心想上前搀扶或救助,可能不少人难免心有余悸,得仔细考虑掂量想清楚,一旦被误认为肇事者被讹上如何是好?尽管心里清楚雷锋精神要发扬,碰到这等事勇于上前的有几多?今天社会大环境客观地制约了学雷锋活动。不是不想学,是心存忧虑怕没事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今天,持这种想法的大概为数不是一二吧。
  四.社会一些现实让学雷锋活动很尴尬,一些人不想再当“傻瓜”。主流媒体披露,这些年贪腐愈来愈甚,已经到了亡党亡国危险地步,贪官动辄几千万几个亿的搂钱,生活腐化包养情人转移资金至国外……这些贪腐们在位时,哪个不是声嘶力竭地极力动员和宣传叫群众一而再再而三地学雷锋?官员“三公”挥霍消费着,叫草民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此等情形之下一味叫小百姓学雷锋无私奉献,是否太有点儿滑稽和幽默了?小百姓埋头学雷锋,贪官大肆敛财,鲜明对照之下咀嚼一番是何等滋味?

  网上有文质疑雷锋事迹真伪,此文不涉及此事,权且认为主流媒体说的是真的。
  学雷锋该不该?该!太应该了!学雷锋不是小百姓的专利,雷锋不仅属于平头百姓的榜样,更是官员必学的榜样,官民人人都要学、一起学。学雷锋不仅仅是群众的光荣使命和任务,官员更应模范带头学、认真学、刻苦学。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用在学雷锋活动上极为贴切恰如其分。官员们如果都学成了活雷锋,小百姓自然不用宣传教育也会争先恐后人人争当活雷锋。
  电影票房率,反映着观众取向,反映了市场实际供求关系的客观状况。通过该片遭冷遇一事,对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做好主旋律的宣传,相关部门委实应该好好动动脑子了。
    
分享:
责任编辑:香奈儿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