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书边小语>雕栏玉砌应犹在

雕栏玉砌应犹在
  作者:老撷 发表:2016/1/22 13:12:35 等级:4 状态: 阅读:1790
  编辑按:老建筑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一方水土的标志。历史在这里凝固,人文在这里诉说,可叹新城拔地老地湮灭,好在这种现象得到了遏制。赏读,问好。
  
  就像一册古卷,娓娓述说从前
  风雨来过,我未曾残破败落
  风雨来过,我还是百年古厝……
  ——蔡琴、李建复的《古厝》
  闽南人将自己住的房子称之为“厝”,我在外婆家的闽南老厝里长大,是前后三落的大厝身,外婆的祖上一定是大户人家,飞檐卷翘,彩绘屋脊,雕梁画栋,华美绚烂。后厅的断前后的供桌排列了许许多多的神主牌,再上面有一块特大的匾,书写着“文魁”两个大字。
  那已成了记忆,老房子拆了,只能在儿时的记忆中寻找它们的痕迹。
  连续几天的雨,天终于放睛。
  在闽南红砖古厝遍布,几乎各市县乡镇都有,但能完整保留下来的不多。旧城改造使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越来越现代化,然而历史建筑老房子却在渐渐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弥显珍贵。于是,就有了一群对闽南老厝情有独钟者找准了方向朝新晋为厦门24景的海沧莲塘别墅进军,毕竟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传。
  据介绍,莲塘别墅建于清光绪三十年,占地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是一组庞大的闽南传统院落建筑群,住宅、学堂、家庙呈“品”字形分布,是厦门目前保存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
  建筑是凝固的音符,文化是民族的根系,城市的灵魂,突出了民族文化渊源的形象特征。闽南老厝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部分,给人以历史延续和地域文脉的感受。
  陈氏家庙的后人陈全志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了“宛在堂”那是他们家族的祠堂。
  大厝中的砖雕分布在天井四周以及厅堂的墙裙。天井墙裙的砖雕,内容大多为松竹蕉梅、兰菊芍药,而厅堂的砖雕以百花或百兽为题材。其中,百花图、百兽图、泼墨山水的雕刻拼接,画技高超、刻工刀法流畅,构图精湛,意境高雅,堪称闽南地区砖雕的艺术精品,至今风采依旧。
  梁下红砖红瓦,艳丽恢弘,尽显建筑之张扬,但实际上内在质朴端庄。
  大厝里很多东西都有体现海丝文化的地方。
  厦门的文史专家龚老先生如是说:莲塘大厝所在的沧江古镇,过去是港口要镇,是“海丝文化”的要地,在明代晋江泉州港没落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重心移至九龙江出海口,沧江上船来船往,两岸皆是私商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交易商铺。
  当下,由于金钱至上、拜物主义的甚嚣尘上,导致了历史感的缺失和价值观的混淆,从而使人们对“美”的判断力正在急剧蜕化,大美难觅,小美流行,甚至以丑为美,亦成时尚。在这种情况下,老厝的传承人陈全志不为潮流所动,不为金钱所惑,在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夜以继日、精耕细作,以苦行僧般的虔诚实现了“诗意的栖居”。他以对故土乡情的执着守望,让我们体验了久已难觅的感动,体味到更具普遍意义、黄钟大吕般的崇高之美。
  对于许多曾经住过老厝的人来说,老厝是一种无法释怀的念盼,与生俱来,割舍不去。对于那些旅居海外的游子来说,老厝则像母亲的怀抱,温暖着他们的身心。在梦里在心中,老厝有不同的内涵,它是确确实实是城市中最独特的一道风景。
  然而,这老厝经历了百年沧桑,满目疮痍,斑驳陆离的墙体,残缺不全的浮雕以及破坏了整个建筑的搭盖让人唏嘘不已,保护历史建筑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听说过泉州闽南老厝整体搬迁至晋江市五店市传统街区,和当地历史建筑相伴,投资了十几亿元。福州三坊七巷、成都宽窄巷子、杭州五柳巷、黄山屯溪老街在中国风起云涌地掀起了古建筑保护热潮。厦门是一座风光旅游城市,保护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脉优秀建筑尤其是近代优秀建筑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莲塘别墅这样的老厝,应能有大动作。至于老厝的构造原件,可从要拆迁的老厝里去寻找,诸如已将沉入水库的莲花镇当店村的一座老厝,是否可以整体搬迁到莲塘别墅旁也许也是一个好的策划。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闽南的红砖老厝曾经的盛世繁华,从一梁一砖间传递出来。由于缺乏保护资金,许多古建筑得不到及时的修缮和保护,有一些古建筑在风雨飘摇中垮塌消逝,还有一些则是在城市大改造中,被直接破坏、清除了。除了极少数有幸列入文物保护起来外,大多数古建筑状况堪忧。
  守望闽南传统文化,打响厦门的文化品牌,是当务之急。
  民间的古建筑,目前尚有余存,投入一定的资金更为妥善、周到的保护和修缮,对子孙后代是做了功德,比到寺院里烧高香更胜一筹。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之根本。闽南建筑,特别是闽南的优秀老建筑,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理当得到的重视。
  打造现代化城市,并不意味着就该去除所有的老建筑,老祖宗留下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城市建设恰恰也是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真正好的历史文化遗产理应得到妥善的保护。
  
分享:
责任编辑:然野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6/2/11 23:45:19  
[推荐]该作品已收录守望文学网2016年1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 敬请关注: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68&Id=13540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6/2/3 9:56:14  
欢迎回来。祝新年快乐,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