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评论频道>文学评论>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续二)

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续二)
——《现代诗演义》之章节
  作者:倩理 发表:2017/4/6 23:48:37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247
  编辑按:“诗的出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一首诗走的远近,决定了一首诗的视野的深浅,广阔或者狭隘”

  【四】出乎其外

  前面说了,一首诗,我们先找到门,再推开它,入乎其内,就可以细细揣摩房子里的布局设计,再出乎其外,也就是跳出来。这就是一首诗的完整过程,我们就由这个过程来领略作者的完整的思维。从作品的完整思维去辨析他的思想脉动,人生经历,哲学智慧,同作者一起去体验大千世界,玄玄内心,妙妙情感。
  读诗,写诗,我们都逃不脱这个过程。
  一首好诗,它可以让我们进来时是一个人,出去时是另一个人。这就是说读者在诗中豁然贯通,豁然醒悟了一些事物,或者内心上的感受和认知。从这方面来说,诗的出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一首诗走的远近,决定了一首诗的视野的深浅,广阔或者狭隘。下面来看一首《假如此刻遇见你》
  
  假如此刻
  你握紧瓦刀的手动作娴熟
  我就是你的小工适时递上砖块
  像递上棱角分明
  未曾打磨的自己
  
  被那些滚烫的砂浆沾牢煨实
  像你箍紧我的腰身
  在我的耳垂低声私语
  一堵墙让光与影保持默契
  
  几堵墙抱在一起盖上顶子就成了家
  它可以遮风挡雨
  也可以豢养一朵菊花的秘密
  
  可那只能是假设
  一堵孤零零的墙
  在你我眼睛里矗立
  我暂且把它叫做爱情
  
  先找这首诗的门,“你握紧瓦刀的手”,你是彻砖的人,“我就是你的小工”,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我把我递给你,“像递上棱角分明/未曾打磨的自己”。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表白。这个开门后,我想说几句话,是题外话,也不是题外话。假如此刻,她握刀的手不娴熟呢?我想问问作者,那你就不是她的小工了?那你就不表白了?这样说非是要刁难,而是语言已经传递了这个意思,这是任何人也无法否定的。因而,这首诗一打头就是个伪语气,若我是那个女的,作者呀,你已经被判了死刑。这就好像一个男人向女人表白时说,假如你爱我,我就爱你,把自己交给你。那么,言下意就是你不爱我,我就不爱你。这样的话,我都想替那个她问作者一声:你到底有几分诚心?
  诗人对文字是非常敏感的,有时候,一个字,半句话,就可以让句子变味。但若删掉这首诗开篇四字“假如此刻”,那么就是笃定,而不是试探了。
  推开这扇门,且来看作者是怎样来布局的,他以砂浆来做爱的浆,于是,“像你箍紧我的腰身/在我的耳垂,低声私语”这就是以物及人了,是我和你,砖和浆,这两种关系的相互比拟。看吧,“一堵墙让光与影保持默契”,这就是人与人的默契,心与心的默契。至此,其实就已经不是在彻砖了,而是在彻彼此的相知相惜了。
  他这首诗巧妙之处是作者用彻砖这样一个生活中的事物,来呈现男女相遇到相吸的。很多人写诗只晓得用直白的想你来说话,这就相去甚远了。作者选取的这个意像大有考究,从一开始你是刀手我是小工,就设下了伏笔。
  再随我往下看,看作者接下来怎样继续布局。“几堵墙抱在一起盖上顶子就成了家/它可以遮风挡雨/也可以豢养,一朵菊花的秘密”。我忽然间想笑了,我在以房子来论诗,作者以彻房子来说男女相爱的修成正果。“就成了家”这无疑是所有男女相爱的最后的归宿。
  诗至此,似乎就已经写完了,从彻砖到彻成了家,这就是我们推门后看到的作者的经营。他诗的布局就是以彻砖为阶梯,彻成了家,布局至此完成。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布局上的功力,看到了他以彻砖的意像贯穿全局,这就是他布局的一根经线。
  大家从入乎其内,又经了开门看布局,那又如何出去呢?是不是再让他们分手?或者生离死别?这似乎都落在了俗世的套里。但他却在旁边开了扇门,让大家出去,他一下子又侧身折了回来,“可那只能是假设”。因为,现在还只是“一堵孤零零的墙/在你我眼睛里矗立”。大家出去了,我才想说,他在意淫呀,就像恋着的人有时会幻想出他们的将来一样。
  最后,我还想说点题外话,或者也不是题外话。这诗题不咋好,有点像硬性安上去的样子,直接叫彻砖或者彻砖术都好,诗会增色不小。另外,结尾一句有点画蛇添脚了,还只是彻成了“一堵孤零零的墙”,谁也明白“革命还未成功”,还在恋爱中,恋爱当然叫做爱情,又何须作者来说呢?况且,“一堵孤零零的墙/在你我眼睛里矗立”,它包含了丰富的意味,又能把读者的思维引向更远。
  有些诗的入和出很巧妙,会让人进时不知道进了,出时又不知道已经出了,这需要作者有化整为零,或者化零为整的能力,才可以让人不自觉地完全地置身其中,就像武侠里的化身万千,又能九九归一;就像先贤们推崇的天地合一,而我是其中的部分。让我们来看看女诗人熊曼的《草色袭人》:
  
  植物们没有规则生长的样子
  腰肢柔软
  穗子饱满
  绿色衣裙随风摇曳的样子
  美好又撩人
  
  我有了与之亲近的念头
  忍不住弯腰嗅一嗅
  顿时天空都绿了
  
  一只灰喜鹊泊在我前面
  拉下一泡白色粪便
  兀自离去
  
  生命有大自在
  喜悦宁静无拘
  在这个午后被我撞见
  
  植物柔软,披绿色衣裙,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植物美好的大门,进门后,读者都忍不住弯腰,要嗅一嗅了,也是诗人对生命自由的热爱。从眼见植物生长的美好又撩人,到诗人情不自禁弯腰,嗅一嗅,再到一只灰喜鹊,在面前兀自离去,这是种感受自然和万物生的过程。她这个过程就是门内的布局,也是诗意的过程。
  我们感受到的是她很自然地走笔,仿佛是某个清晨,在公园边散步,这种布局是不觉痕迹地漫不经心,却恰恰地迎合了不为进入而进入。生命有大自在,熊曼女士在诗中一语道破天机,这首诗别致,精巧,优雅,又能在漫不经心中感受感悟生命的自由可贵,喜悦,宁静,无拘,是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
  这个午后,诗人又漫不经心中把我们带了出来,顿时,让人感受着自己是大自然一部分的生命喜悦与美好,这便是自然合一的心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先生是把诗放在了一个大宇宙上去说的,而我把我缩小成一间房子,这更能让人具体地领会。
     
分享:
责任编辑:行之书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