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高校盲目招生
![]()
据说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教育部门要求减少招生数量,甚至有些干脆是直接被取消了。作为这个专业的学生,如此消息,真的是无不叫我们感到痛心。好歹也是我们的专业的啊。就这样被取消了,总感觉好像是自己的户口被公安部门取消了,自己就这样要成了黑户口似的。倘若以后出来,人家听说你是这个专业出身的,搞不好他就会目瞪口呆、满脸疑惑:“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专业不是已经被取消了吗?”要是遇到疑惑心极其强烈的人,或许他还要把你列入骗子的行列了。连什么专业出身的这样严肃的问题你也要欺骗我们/真是不老实啊。
如此听来,真是倒霉到家。可是,这又能怨谁呢?谁让教育部门把我们的老本行给取消了呢?不但让我们成了黑户口的流浪儿,还害的我们落了个骗子的罪名。真是可怜的家伙。可事实上,教育部门减少这个专业的招生数量,甚至是干脆把它给取消了,这样的事情对我们来说,多少还是有些欣慰的。毕竟教育部门真的是已经看到了事情的严重态势了。对广大还围在高考这根指挥棒转个不停的学生们来说,这该是一种好的趋向。毕竟这样一来,可以让他们在选择专业报考上可以有所顾虑,免得落了个像我们现在到处找不到工作的下场。 高校招生,历来都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决定的。本来也没有什么好争议的。至于教育主管部门是依据什么来决定高校专业招生的数量的,我就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地说,很多相关部门并没有真正地从市场需求去考虑专业的招生数量。 其实说这话,多少有点冤枉了那些招生部门。因为从新专业的设置来说,他们大抵都是有认真去考察市场需求的。要不然,就不会有每年的新增专业目录表之类的,用于指导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填报志愿。更别说适应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了。这该是好事。毕竟这种举措是完全可取的,也必须延续下去。可是,对于那些老的专业,已经不适合这个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呢?他们究竟有没有也去好好考察一下呢? 没有。至少某些学校是没有。比如我们学校。就拿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专业来说,2002年招生55个,2006年毕业时,真正去从事中学政治老师的不超过15个。为什么呢?是他们都不喜欢当老师吗?错。读师范类的学生,说实话,没有几个不愿意去当老师的。可为什么55个毕业生当中,只有15个人找到当老师的工作呢?原因只有一个;整个福建省的中学当中,几乎不再缺乏政治老师了。也就是,政治老师已经几乎饱和了,刚刚从这个专业毕业出来的师范生,想回生源地当政治老师,谈何容易呢? 所以说,招进来的55个人当中,毕业之后,只有15个人从事了本专业的工作,也就没有什么可疑问的了。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既然学校已经知道这个专业的就业形势了,按道理,在下一届的招生数量上,他们是应该有所减少了。其实,真的是有减少。2003年,也就是我们刚进大学的这一年,这个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招了50个人。也就是我们班级现在的这50个人。比起2002年,算是有所减少了。而如今,轮到我们要毕业了,就业之严峻早已经提上了日程。早在刚上大四时,学校就已经在动员我们要做好找工作的准备。为了让我们安心找工作,学校甚至把整个大四下学期全部腾了出来,不再开课。这可学校历年来的师范类专业教学安排上是从未有过的。 可,如此举措,又有何用呢?整个地区的所有中学当中,没有几所需要招收新的政治老师的。换句话说,我们这50个人当中,出去以后,能干上老本行的,又会有几个呢?念了师范专业,出来却当不了老师,多少还是有点心理落差的。还好,我本来就不大喜欢当老师。要不然,我还真是承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倒是苦了我们班那些真的很想当老师的人。 如此一说,按常理,2003年招了我们这50个学生进来。2004年就该有所减少了,可事实上,2004年我们这个专业学校还是招了50个!甚至是2005年、2006年都还是50个,一个也不少!现在已经是四月份,2007年的招生又快要开始了。听系里那几个比较有良知的老师讲,今年2007年应该还是50个不少!真的很替那些学弟学妹们担忧。其实,看到我们这两届的就业形势,他们也已经开始在担忧了,甚至是害怕了。 咒骂学校吧!可又有何用呢?把学校负责招生的那些人骂得个狗血淋头,我们这些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可怜虫还是干不了老本行。 高校办学,主要目的应该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以备投身社会建设所需。而人们到高校继续深造,为的无非也就是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高校本着一种高度的责任感,然后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设置合适的专业,这样才能让自己培养出来学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真正地投身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的发展。而不是纯粹为了学校的办学规模、财政收益等因素而盲目地设置专业,盲目地招收学生。倘若如此,非但满足不了社会的发展需求,误导了广大求学者;从长远上看,也将不利于自身的继续发展。因为,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采用专业就业率来决定高校的专业设置与招生了。据说方案是这样的: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