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评论频道>文学评论>京剧的节奏是否缓慢?

京剧的节奏是否缓慢?
  作者:索方 发表:2008/10/28 8:47:03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281
  编辑按:京剧的节奏缓慢?非也,是审美习惯与审美需要的不同罢了。
  
  一、不是节奏缓慢而是审美习惯与需要的不同
  据说现在京剧之所以失去部分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的节奏太慢,特别是和电影、话剧比较起来更是如此。而这种节奏主要表现在有的唱词拖腔太长;有的程式表演,诸如引子、定场诗、自报家门、起霸、走边等似嫌烦琐、拖沓;有的插科打诨似乎没有必要。其实,一部戏的节奏快慢,主要是看它信息包容量的多少以及情节曲折、复杂的程度,上面提到的拖腔、表演程式等不完全是决定性的因素。至于京剧的节奏是否过慢,恐怕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回答的。
  先看看有的京剧剧目,它们的情节曲折复杂,引人入胜;人物众多而各具特色;时间、空间都具有很大的跨度。一句话,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也就是说,包含着很大的信息量。诸如《赵氏孤儿》、《十老安刘》、《失空斩》、《西厢记》、《南柯记》、《十五贯》、《桃花扇》,现代剧中的《红灯记》、《沙家浜》和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等等,假若付诸文字表现,都可以写成洋洋洒洒数万字的中篇或长篇小说。一个晚上的演出就能告诉你一个内涵如此丰富的故事,难道这也叫节奏慢?还有一个有趣而又值得思考的现象:有的外国艺术家把以上列举的一些剧目改编成话剧上演,它们所占用的时间,与京剧原作所上演的时间也未相差多少。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本身就是由电影或话剧移植而来的,但两种演出形式都在大体相同的时间里叙述完同一个故事,那么京剧的节奏又何慢之有呢?这里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话剧、电影本没有京剧的表演程式或唱腔,那么,话剧、电影的艺术家们又是怎样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京剧表演程式和唱腔所占用的时间不知不觉地给填充了呢?反之,而京剧的艺术家们又是怎样运用了“烦琐的”表演程式,而又没有拖延叙述故事的时间呢?要知道,已如前述,它们都是表现的同一个故事呀!要想知道从根本上回答这个问题,那就并不是程式是否拖延了时间,而是涉及人们审美习惯与审美需要的不同,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二、一个“填充空白”,一个“紧扣主线”两者才达到时间总量的平衡
  电影是最讲究利用时间、空间的转换迅速来赢得演出的快节奏的,特别是有的现代外国电影,其节奏之快,真要观众必须紧绷神经来对付:一会儿切换一个场景来转换地点;一会儿又追叙该故事前一时段的情节来切换时间;利用人物间不疑难问题的一句对话作伏线,就交代了一个即将出场的重要人物的身份;一个细节表演或道具布景就反应出一个情景相关的时代背景;充分地运用了自由跳动的蒙太奇手法,最大限度地加快了表演节奏。但艺术作品毕竟是贴近生活,有血的东西,又不能简单、枯燥地只介绍故事的框架,还需要大量的细节和对话描写,才能使作品生动起来,活泼起来。为,电影、话剧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就采用了如下办法:(一)在有的电影中,为了交代故事背景或人物身份,就必须利用相当多的摇镜头或特写镜头。(二)为了展现人物性格或戏剧冲突就必须描写一些日常对话。当然,这些对话多数与作品的故事情节有关,但也不乏谈足球、谈彩票、谈孩子、互相问候,乃至谈性等内容,而且有些与故事情节并无直接关联。(三)再就是静场,特别是话剧。当然这也是故事发展的需要。现在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原来快节奏的电影、话剧,有时为了故事的需要,或丰富人物性格或舒缓一下观众的紧张情绪,也不得不填充一些其它内容来占据时间,这就叫快中有慢。而反观京剧呢,这种情况就很多,或至于没有。由开头的定场诗和自报家门起,就介绍了人物、故事的大致轮廓,接下去的情节开展也都环环紧扣,不轻易地追求跳跃太快的蒙太奇结构。再加之它以音乐为灵魂、为核心将念、唱、做、打等诸元素揉合在一起,首尾相应,组成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让人慢慢口味,陶冶于剧情之中。在涉及关键情节的地方,有时重复叙述一遍,让观众的印象得到强化。这在京剧术语中叫做“翻瓤儿”。但这种重复,绝非简单的重复,而是艺术地再现。例如“三堂会审”中苏三的大段唱词就重复了很多以前她与公子的悲欢离合内容,这不但没有给人以冗长累赘之感,反而使观众审视、检阅了台上四个人物微妙的灵魂深处,从而使人物性格和剧情得以深化。削去枝蔓,突显主干,这就叫休憩慢中有快了。两种表演形式就是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节约”与“填充”时间,从而达到总量大致相等的。所以,与其说是节奏快慢的不同,勿宁说是审美习惯与审美需要的不同。
  三、“现代化快节奏”与“冷水泡茶慢慢浓”
  既然是审美习惯与审美需要的不同,那么两种表演形式也就存在着各有优劣的问题。
  在看有些电影(尤其是外国电影)时,观众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特别是一些关键地方,决不可“顾左右而言他”,或者犯尿频症去上厕所,否则就会前后脱节:不知怎地就出来个“陌生人”;又不知怎地故事就发生了不明不白变化。或者干脆就看不懂,看不下去了。这真叫“欲速则不达”。有的由大部分头名著改编
分享:
责任编辑:行之书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