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评论频道>影评乐评>积极抢占电视剧欣赏的话语导向权

积极抢占电视剧欣赏的话语导向权
  作者:索方 发表:2008/10/28 8:56:28 等级:4 状态: 阅读:2792
  编辑按:智者先行,控制制高点,抢占话语权”,电视剧的欣赏也不无如此。
  
  有一个老年妇女看《还珠格格》掉了眼泪,而且还哭得很伤心。她的女婿对此却不以为然。有的少女迷到买毛巾、面盆等日用品,非有还珠格格的标志者不用。专家权威感叹此;此类胡编臆造的“艺术品”何以能牵动广大少男少女乃至部分成人的情怀?历史会是这样的吗?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是这样的吗?此类剧目(包括大量的肥皂剧)能培养观众什么样的审美情操?能给观众什么样准确的历史知识和社会常识?论者怀疑他的导向性。
  但理智怀疑我们,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人们的审美情趣、关注焦点、生活体验、社会阅历,是那样千差万别,无法统一,在大多数问题上也没有必要去统一的。所谓一刀切,在多元化的社会,只会碰得头破血流。也就是说,艺术欣赏是不能强行灌输的,只要不触及法律、道德底线,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各自都有生存、发展的理由与空间。简单的排斥诅咒或行政命令的禁绝,那是无可奈何的,因为年龄、性别、文化层次、智商、情商、经济地位、人生际遇、家庭影响、社会环境,都决定着各自心里的那个哈姆雷特形象(莎士比亚《王子变青蛙》中的主人公。有评议家说,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会再创造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形象),反之,统一了、雷同了,倒反而显得多彩的世界变得如此单一、乏味和不可理喻。
  如此说来,是不是就主张放弃导向,使那些文化快餐式的连续剧的上演,拥有上亿观众,占据黄金时段的几十甚至上百个钟头是常有的事。争夺这块意识形态阵地,主导这个观众群体的积极思维,那是有战略意义的。所以堵塞不如开导。而今我倒提出一个冒昧的设想措施,与之共议,这就是“智者先行,控制制高点,抢占话语权。”
  对于那些由中外名著改编(如《西游记》等)或重大革命历史题(如《长征》等)或描写显示生活(如前段播出的《21天》等),雅俗共赏,收视率极高,社会反映强烈,经得起时间考验保留节目,因为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极具生命力,有的甚至可称为经典剧目。评论家们要锦上添花,给予评价、宣传、使认识价值更加深化,那是应该的、必须的,过去已经这样做了,至于是否还可以更进一步,那是另外的事情,这里不多加评述。值得注意的倒是,当今电视传媒如此发达,人们的休闲时间也越来越多,欣赏品味又千差万别,而精品节目的产生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就造成了观众对精品需求与市场供应的脱节,于是那些肥皂剧就来填补空白。此类作品洋洋洒洒动辄几十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要扯上大半天洗个澡一集,做顿饭一集,约个会一集,吃个醋、闹个误会更是好几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是编导在凑集数,拖时间,因而制造人为冲突。要说没有一点看头,它似乎又在灌输某种道德观念,某些剧情也还有吸引力,包装也算精美,中间放弃几集不看,往后再看仍能衔接下去,就是可看性较强;要说很有看头,把那些拖沓的情节和冗长的对话水分压干,几句话又可以说得很清楚。这倒让观众有些欲罢不能,欲爱又不愿,明知上当又别无选择。还有些剧目涉及一些社会问题,如家庭伦理、银发事业,或一些专门的法律、社会等知识,已经看了几集,不得不强行看下去,也求有个完整的了解。这正像曹操碗里的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但麻烦的是,你说是鸡肋,而有人却说是鸡腿——肉多着哩;你说是次品,他却说是精品——每天离不开哩;你说无聊,他却说其中的微言大义深刻着哩——要不观众怎么都会受到剧情喜怒哀乐的控制!而且似乎还形成一个专事对此类作品感兴趣的收视群体。这部分人当然必须关照之,诱导之,提高之。其思路就是前文所言:智者先行,控制制高点,抢占话语权。具体做法就是,电视台若规划要播出此类电视剧,应先交由有关专家仔细赏析,并阅读尽可能收集到的相关文字资料。如有必要,还应走访一些与此类剧情有关的观众或行业人士。专家们有了本已具备的理论修养,再加上对现有剧目的深入了解,先行了一步,自然就能占领认识上的制高点。这样似乎就可以发出导向性的言论了。但这还不够,最重要的还要有诲人不倦,眼睛向下,沙里淘金,甘于牺牲的善良心地。此话怎讲?那就是说,你本来对此类作品不感兴趣,甚至有排斥心态,但为了未成年人群体的教育与提高,你必须强迫自己去看,然后用沙里淘金的精神去对待它,并阐释出其中的积极意义及美学价值,然后利用你拥有的优势话语权去达到启蒙和提高受众的目的。这没有诲人不倦及眼睛向下的精神是是做不到这点的。爱因斯坦曾经辅导小学生做作业;托尔斯泰曾经编写过科普读物。也许你牺牲了你的专业专长来迎合这种较低层次的要求,但你却具备了爱翁、托翁的高尚情操,这又何乐而不为?即以《还珠格格》而论,谁说它没有积极意义?两岸有如此多的编、导、演、职员,密切合作,倾心于它的创作,更有如此狂热的观众鉴赏它、追捧它,这不说明血浓于水,两岸都有着共同的、割不断的文化渊源和民族传统么?
  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然后利用优势,抢占话语权。这有三个具体工作要做:
  首先是为即将播出的电
分享:
责任编辑:行之书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