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书边小语>《青春之歌》背后的“胡思乱想”

《青春之歌》背后的“胡思乱想”
  作者:风飘何处 发表:2008/12/20 14:34:13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924
  编辑按:经验需要总结,阅历需要积累,沉思后的觉醒方显可贵。
  
  终于是把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读完了。将近五十万字的长篇,花了我近一个礼拜的时间就这样断断续续地读完了。
  
  读完了,整个故事,从开始到结束。却读不完满心的震撼、热血与一直在沸腾着的青春。读不完作者一腔真实的诉说,以及那凝造以此的厚重和忠诚。
  
  小说写的虽是林道静在青春岁月里如何成长以及在面临人生十字路口如何抉择的故事,却是作者那段青春厚重历史的真实写照。生活在林道静时期的人们,是苦难与无奈的挣扎,然而又是激情与奋进的抗争。寻求自由和解放的主旋律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往往成为作家们诉说自己抑或讴歌某些伟大任务某种伟大精神甚至是一群平凡百姓的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杨沫的《青春之歌》也不例外。只是她把整个故事的灵魂集中在了一个原本很是平凡的女学生林道静身上。但是,林道静青春岁月里所选择的前行生活,却折射出那个时代大多数热血青年学生的印迹。
  
  我向来不喜欢文学的东西孤立化,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这也是不可能的。毕竟文学不是凭空捏造的东西。但是,我讨厌用政治的东西来填充文学的灵魂。最近很喜欢读文革甚至是旧中国时期那一类的作品,因为那些文字大多是围绕着平民生活。甚至讲诉的几乎全是阶层最底下的百姓为了生存而发生的或虚或实的故事。虽然在这些文字中作者往往谈到了战争,谈到了许多政治领域性的争斗,但这只是一种背景需要。作者将广大劳苦民众的平凡生活与这一时代背景联系起来,是为了更好地讲述平凡中伟大力量以及精神的映射,而决不是为了讴歌赞扬某些政治性的精神。然而,这一次我不得不折服。林道静对共产党事业的追求其实是杨沫当年真实的缩影。所以,杨沫把更多的笔墨泼写在林道静从第一次接触党的疑惑到后来疯狂地追求党的壮丽事业及至最终体验到了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并且允诺将其一生奉献给党的幸福的这一历经变化上。我想,杨沫不仅仅是为了讴歌党给当时百姓带来的生机,而是要赞颂当时青年学子的觉醒以及形势赋予他们救国的义务最终得到了兑现的那种成就感。
  
  人总是要觉醒的。不管生活于哪个时代背景下。没有觉醒的,那便是亡死了。躯体腐朽了,魂灵也就散尽了,人也便没有了所谓的觉醒。就如做梦,梦终究要醒来一样。林道静从她所谓的平和安宁的生活梦境中醒来了。醒来了是好事。但倘若醒来后发现已是无路可走那便是最大的痛苦。庆幸林道静没有沦陷于那样的痛苦中。因为林道静醒来后并没有发现无路可走,反而看到了一条更加光明更加值得她用一生的所有去走下去的虽然也是更为坎坷更为漫长但却终究依稀见得了阳光的道路。林勇敢地走了下去。从余永泽的生活中走了出来,就是从平庸中开始走向伟大,虽然那时的她还未必称得了是伟大,或者说她压根儿也料想不到结局中的她会有无数光环环绕着自己。
  
  回到现实。
  
  前面说到我最近迷上了文革时代甚至旧中国时期的文字,是因为它们大多数是平民化的。是平平淡淡的农村生活却折射出不见平凡的伟大精神。这是一种源自生命本身的力量。自然的险恶,社会的丑陋,人心的恍惚,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生命的延续。所以,生命在延续中写出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处处流淌着淳朴真实的魂灵之歌。这是一种力量,任何自然力都无法阻挡的力量,也是任何社会形势抗拒不了的力量。而这一切仅仅;来源于平平凡凡的劳苦大众,来源于生命对存在与延续的挣扎、奋进以及前行。一切的一切的都是为了生活,为了生活地更加美好。正是不离开生活真实本身的文字才经得起岁月光阴的磨就,所谓日久见经典也就是如此了。
  
  喜欢这样的文字,也就时常把自己融化于其。我会为故事里的挣扎而忧伤、前行而欣悦;喜欢,我会恨自己生不逢时。常常地就这样把自己融入到了那些人群那些生活那些故事。哪怕我知道那个形势是何等的险恶何等的苦涩。甚至不晓得假如自己真的活在那个时代,是否自己也有力量挣扎,及至最后还有心灵呼吸到今天的阳光?
  
  如今的文学作品沉淀不了所谓经典。网络文学的流行,我并不排斥,反之有点喜欢性地接受了。但是我总相信,那一切仅仅是流行而已。流行的东西过了时令也就成了皇历,陈年了,便只能当作垃圾扔了。一如过眼云烟,在人们还来不及看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时就已经灰飞烟灭了。唯有那个时代的文字才见得住是经典的。也唯有从那个时代走了过来的写手才能成长为真正有思想的作家。虽早已远去,那些岁月那些人们那段故事,但远去不了的却是留在人心中永不抹去的记忆,而文字正是刻下了记忆的痕迹。因为它们真实、朴实、厚重,没有浮华,没有躁动,没有闹市灯红酒绿下的刺眼。
  
  捧一颗厚沉的心,静静地把每一个字每一个字地读下去。然后总在静默深处升起忧国忧民的悲壮。
  
  现在想想,生活中的自己给人的印象总是如此深沉,如此蓝色,或许真的跟读多了这些文字有关吧。对一个喜欢文字尤其是有思想的文字的年轻人<
分享:
责任编辑:晚亭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