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散记人生>家乡的渔鼓

家乡的渔鼓
  作者:雪蝉 发表:2009/7/14 22:02:24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552
  编辑按:虽登不了大雅之堂,却能广为流传。渔鼓以它的幽默风趣,朴实简便,通俗易懂而为大众所喜爱,彰显了经久不衰的魅力。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山村,偏僻闭塞,文化落后。但是那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环境很美。小时候,我与村里的伙伴们春天摘野花,夏天戏流水,秋天采野果,冬天玩冰雪,享受着大山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山村给我的童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家乡的渔鼓就是其中之一。
  渔鼓属于地方的民间艺术。那年月,乡下没有电视,也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一年半载难得有一场电影,渔鼓便是山村人的精神寄托。逢年过节,生辰喜庆,婚丧嫁娶,渔鼓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白喜事,乡下人讲究个排场,图个热闹,往往请来一班渔鼓艺人,轮番演唱,一唱就唱到大天亮,吸引四面八方的村民都来看热闹。特别是我们那般年纪的小孩子,周围十里八村演唱渔鼓,总是追着看,不顾饥寒,乐而忘返。
  渔鼓用楠竹做成。制作工艺很简单,锯一截两尺多长、小碗口粗细的竹筒,掏空了中间的关节,剔去外面的青皮,在一端蒙上从猪板油上撕下来的薄膜,外围再用布条扎紧了,荫干后一个渔鼓就制成了。四指并拢轻而有节奏地拍打鼓膜,便发出“蓬,蓬,蓬”的响声,那声音尤如山谷里的回音,空旷而幽深,浑厚而绵长。
  渔鼓一般是单人表演。演唱渔鼓的艺人左手腕抱住渔鼓,左手掌拿竹片敲击竹筒,与右手拍打鼓膜相配合,形成悦耳的节奏。也有两人合作的,一人后台拉二胡伴奏,一人在前台拍鼓演唱。
  一个人也好,两个人也罢,渔鼓演唱得好与不好,关键在于艺人的素质。常言道:“五个指头有长有短”,渔鼓艺人的技艺也有高有低。技艺高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口才。口才好的艺人声音宏亮,吐词清楚,无论是说是唱,字正腔圆,幽默滑稽。而且还要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能见人说话,见鬼打卦,张嘴就来,随机应变。就是磨豆腐,也能道出个“黄豆子出白浆,黑豆子出乌浆”来。语言可以平白,但韵味却要浓重,全凭艺人一张活嘴,说得顽石点头,铁树开花,河水倒流,哑巴说话,观众就乐。用乡下人的话说:这种渔鼓艺人“嘴皮滑溜”,说起来动听,听起来有劲。
  二是表演技巧。别看渔鼓艺人其貌不扬,但那一招一式却要显山露水。艺人的演唱或表白,要能淋漓尽致地描摹戏文中各种人物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喜怒哀乐;用肢体语言来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喜笑怒骂,装疯卖傻,要牵动观众的心。喜,叫你乐的肚子疼,笑出泪花;悲,叫你肌肉发紧,鼻子发酸,这就说明艺人的演技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如果再来点打情骂俏,添油加醋,真真假假,尖酸滑稽;说到伤痛处不妨再加一刀,让你痛上加痛,疼痛难忍;说到痒痒处且再挠上一挠,让你抓也不是,忍也不是;说到出彩的时候让你笑得前仰后合,人仰马翻,捧着肚子叫爹,揉着肚子喊娘;说到神奇的时候教你听得神魂颠倒,如醉如痴,张三垂涎,李四咽沫;那就说明艺人的演技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有了好的渔鼓演唱艺人,还要有好的渔鼓戏文。家乡的传统渔鼓曲目有《方青赶考》、《棒打鸳鸯》等等;最吸引人,也最取笑的,还是那些时编时新的现代新曲目。往往一曲戏文,融古今于一炉,集雅俗于一身;说天说地说人情,历数人间冷暖,道破世态炎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善恶之报,恩怨情仇,侃侃道来,娓娓动听,将那虚无缥缈之事演绎得如同身临其境,把那山重水复之情唱出个柳暗花明之景。
  老家有句俗话:“台上唱戏的是癫子,台下看戏的是呆子。”渔鼓唱得好与不好,全凭观众说了算。渔鼓唱得好,观众时而发呆,时而喝彩。能发呆是入了门道,能喝彩是激情喷发。如果是应红白喜事所请的演出,主人家还隔三差五的甩出一串鞭炮来,表示主人满意,也是对唱得好的艺人一种鼓励,又活跃了气氛。渔鼓唱的不好,唤不起人们的美感享受,观众便起哄;你就拉倒吧,赶紧自觉地下台。
  演唱渔鼓的舞台也不尽相同。逢年过节大的喜庆活动,往往在祠堂的舞台上。那是一种正规的场所,看戏的人来自四邻八乡,因此,也比较隆重。其他喜庆则是就地取材,有用木板、门板搭建舞台的,也有利用高地土坡当舞台的;也有不搭舞台就着庭院或树荫下演唱的。我家二叔就是渔鼓艺人,夏秋季节,人们劳作一天后,到了夜晚,乡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纷纷端着板凳,围坐在村头的大樟树下乘凉。每当这时,总有人提议要二叔来一段渔鼓。二叔也从不推辞,搬出他的道具就在大树下演唱起来;随着清脆的竹板敲击声和低沉的渔鼓声响起,在一番开场白的启引下,一时间英雄驰骋,江山如画,一个个征战杀场,男悲女怨,和血带泪的故事,层层展现。那时,我们听不懂戏文,也不懂幽默,只觉得有趣,个个伸长了脖子,听得全神贯注,别无他图,只图个开心,只图过过瘾。老人们则听得如痴如迷,完全沉浸在戏文中,听到悲伤之处常常悄悄地落泪和叹息;听到出彩之处又不时地报以朗朗的笑声和阵阵掌声。那精彩的渔鼓,使人们顿时忘记了酷暑,忘记了疲劳,忘记了穷困,忘记了岁月悠悠!
  家乡的渔鼓,它曾给我的童年带来过无穷的欢乐。家乡的渔鼓虽是一种通俗民间艺术,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是它来自于民间,根植于民间的沃土之中,又在民间的沃土里成长和发展。它幽默风趣,朴实简便,通俗易懂,可雅俗共享,又能男女老幼同乐,为民间广大百姓所喜爱,所以在家乡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我少小离家,已有很长时间没有听过家乡的渔鼓了,如今电视已在家乡普及,不知道那伴我度过快乐童年的家乡渔鼓,是否还依然顽强地生存着……
  
分享:
责任编辑:风飘何处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