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小说频道>小说故事>太平镇

太平镇
  作者:般若 发表:2009/11/2 11:04:34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088
  编辑按:行文流畅,教育意义浓厚。做生意讲究一个信,没有了信用,哪来的太平。
  
  太平山脚下有个方圆十里的太平镇,镇上的人不多,大家安居乐业,一派祥和。太平镇里有条专供贸易休闲的街叫太平街。在街的最里边儿,东西对门有两家铺子,卖的都是酱烧烤卤的卤味。东边这家叫曾家铺子,西边的叫崔家铺子。这两户人家对门开着铺子,却从没红过脸。两家老爷子每逢太阳西下的时候,一袋旱烟、一碟儿卤花生米、一小杯白酒,滋滋味味,谈天说地,一直喝到月亮升起来,两家的婆婆骂开了,才各自回屋。买东西的人,因两家价格、品类、味道大同小异也不分彼此,今天东家,明天西家,也从不伤了和气。
  十几年过去了,两家人都娶了新媳妇回家了,这两姑娘还是一个村儿的,又是一般般俊俏模样。喜得两个老爷子呵呵的笑。喝酒的时候还特意加了份卤猪耳助兴,两人你敬我一杯“恭喜”,我还你一杯“同乐”,直到月牙落在西边的树梢上才罢休。
  一个月过去了,曾家媳妇一看这半生不死的生意就有点着急了,心里盘算着:老跟公公婆婆待一块儿也不是办法,啥时候能有个自己的屋啊?得赶紧挣钱盖个新房。于是筹划了好几天,先是打出特色口味菜,最后终于求着娘家做屠夫的哥哥每天按批发价供些猪肉。这样一来,价钱卖的便宜了,利润反而高了起来,于是买菜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曾家老头子高兴的哼着小曲直夸儿媳妇能干,和催老头说话的时声音都大了些,竖起兰花指,晃着脑袋眯着眼哼起了“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催老头回到家就冲着儿子那屋喊:“同样是娶媳妇,怎么他家的是个宝,我家的就是根草!”话自然是落到了新媳妇耳朵里,崔家媳妇直委屈的想哭,心里恨恨道,在娘家,砍柴割稻织布绣花我可是样样没输过她,可如今居然要受她的气,我就不信她能做的我还做不了!崔家媳妇坐不住了,天天往肉市跑,瞅准了那些有问题的猪肉鸭肉就买。她早就想好了,只要一加工,多放点佐料,看起来吃起来绝对没问题。再在门口挂上“有买有送”的大红榜。生意果然红火了起来。可才过几天就出问题了,卖坏猪肉的事情被崔家媳妇跟踪发现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做生意讲究个诚信,诚信没了,买菜的人约好了似的一边骂着崔家铺子一边涌进了曾家铺子。崔家一家老少都躲在屋子里唉声叹气不敢出去,崔家媳妇在家更加抬不起头了,一个个眼神比刀还锋利,一下下刻在那涨红的脸上。心里又惭愧又委屈:办法是我想的,可你们都没反对啊?这时候全都怪我了?这仇我一定要报,不然以后再家里怕是再无立足之地了。更何况,你不仁我不义,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会让你得意,大不了鱼死网破!于是,偷偷买了包泻药,半夜潜到崔家厨房,白色粉末融入水缸里,无迹可寻。第二天傍晚,崔家媳妇看着崔家人被带走,丝丝笑意泛起。可是还没缓过一口气,她就以荼毒罪锒铛入狱。然来药店老板告发了她。催家人垂胸顿足,仰天长叹怎么娶了这么个蠢货。为求自保,纷纷反戈指证儿媳妇。崔家媳妇痴痴的等着家人的探望关怀,可是想不到等到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心冷了,便不顾一切,她最后供出是全家人共谋……崔家就这样散了。这大概是太平镇里的大事儿,流言碎语充斥着人们的耳膜,太平镇不太平了。
  曾家人得意之极,这下就卖独家了。可奇怪的是顾客却一天天的流失了,以至于绝了人际。一打听,才知道,崔家媳妇放出来之后,精神就不太正常了。天天喊着要报仇,报仇。人们都怕了,怕再出事儿。而且,上街口新开了家铺子,说是从大城市里过来的,又干净味道又好,还不缺斤少两。喜新厌旧的人们瞬间改变了口味。
  三个月后,曾家铺子关门大吉。全家人回到乡下。曾家媳妇的新房到底是没盖。很快人们就忘记了这生活的小小插曲。太平镇依然太平。人们安居乐业,一派祥和。
  
分享:
责任编辑:光光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