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行走笔记>龙川行

龙川行
  作者:紫薇 发表:2008/5/11 15:42:12 等级:4 状态: 阅读:2079
  编辑按:只可惜伴随着国人的贫穷与教育的僵化,传统的文化正在炎黄子孙的记忆里逐渐消失!
  我是冲着有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先生为之题匾“江南第一祠”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胡氏宗祠而作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村之行的,到得村口就发现停车场上已经停放着好多旅游大客车和小轿车,车牌号显示来自好几个省市,看来这养在深闺的龙川村已开始为人所识了。一问导游果然不错,现在每年来访龙川者已达2万之多。
  据史料记载:这龙川村“东耸龙峰,西峙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蜿蜒而来,山明水秀,风光旖旎”,这些美言既是“龙川”地名之由来,也是至今依然的胜地佳景。据说当年镇守歙州的胡炎,就是钦羡这龙川之盛而于337年举族从青州濮阳迁此定居而绵延至今的,胡炎便是胡氏宗祠祭祀的远古始祖。
  胡氏宗祠原是胡氏家族祭祀祖先、举办公共活动的宫殿式建筑,始建于宋代,它之所以被国务院定为“国保”、誉为“江南第一祠”,当然有它独特的魅力,给我印象最深的大抵有这么几点:其一是它的雄伟壮观,1564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观顶落帽的内部空间、两人合抱的根根圆柱固然都很壮观,然而最令人叹绝的还是作为宗祠门庭的五凤楼建筑那宽阔的五开间、那翘角飞檐的翼翅,让人心旷神怡、振翅欲飞,如此态势实属少见;其二,虽集江南名工巧匠石雕、砖雕、木雕绝迹于一祠,但最令人叹绝的还是触目皆是的各种木雕作品如此完美地幻化作门、窗、斗拱和雀替,故有“木雕艺术博物馆”之誉;其三,一般江南宗祠门前均为大片广场,唯独这胡氏宗祠别开生面,出神入化地让龙川溪水从门前潺潺流过,寓示胡氏龙脉源远流长永葆清新活力,确实妙不堪言创意非凡;其四,偌大祠堂,沧桑岁月,不仅从来没有白蚁入侵、蛛丝网结,甚至从来没有一只鸟雀敢栖梁檐筑巢做窝,如此千古之谜已成为古建专家们百思难解的科研课题,也成为胡氏宗祠的最大特色魅力。
  胡氏宗祠不远处有座“弈世尚书”石牌坊,目前虽然只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但它纪念的两位明代嘉靖年间的龙川名人却都是国家级的高官:户部尚书胡富和兵部尚书胡宗宪,都是国家部长级的显贵了。不知是不是无意的巧合吧,在牌坊的斜对面村路旁的墙壁上,贴着一张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合公布的《告村民书》,文曰:“村两委为发扬光大重学传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特设专项奖励基金,奖励村中学有所成者,标准如下:当年考取专科院校者奖40元,考取本科院校者奖60元,考取重点大学者奖100元”。我发现导游小姐与它擦肩而过时连眼角的余光也舍不得给它,但是我们这些游客一个个却被它吸引住伫足拜读、唏嘘感叹,然后再一次遥望对岸的尚书坊,一任思绪蔓延、一任新潮涌动……
  站在村中10号门牌的胡家古宅门前,眺望青青龙峰,侧听潺潺龙川,北望,就想:美丽而神秘的龙川的故事,我还只听到一个开头呢?
分享:
责任编辑:褦襶子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