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洒天堂
![]()
怀无无比痛苦的心情,踏上了回乡的列车。
按常理说,坐在高速飞驰的列车上,对于两年未归家的我来说,会有激情澎湃的感觉。但是,这次全然没有,有的只是痛苦和煎熬,恨不能将火车变成飞机,瞬间就能到家。 接到爷爷去世的消息,是在一个工作日的早上,刚刚回到办公室,老爸就向我通报了这个噩耗。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的心猛烈一沉,差点没有瘫坐在地上。虽然半个月之前,老爸就告诉过我爷爷病了的消息,但之后又告诉我,经过医生的治疗,已无大碍,于是我很放心地在外头继续漂游。 爷爷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很强壮很健康的,村子里的人一向最佩服他的能干。我一直以为以爷爷这样棒的身体,一定能渡过难关,不会有什么事的。但这次我错估了形势。 两年没有回家,殊不知人上了年纪(爷爷今年七十九)问题就来了,虽然爷爷还是和以前一样勤劳、肯干。但其实已经到了不能干的年龄。据之前从家乡来广州的同村人告诉我,爷爷的背已经很“驼”了,驼到几乎头都碰到地上,被繁重的体力劳动给折磨的。我听了之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即心痛,又怨恨!心痛,是因为那是我的爷爷,怨恨是因为他那么大年龄本来可以不用那样苦,可以享享“清福”的,但是,放弃的是他的自己。 静静地站在他的身边,掀起他脸上盖着的冥纸(那是我们那边的风俗,人死了以后未火化之前都要用冥纸遮住脸),一边抚摸着他那张沧老而又冰冷(而且消瘦)的脸,一边回忆起小时候和爷爷一起的经历,泪水不知不觉中哗哗地淌下。 记得小时候,爷爷在离家很远的高山上(那里属于浙江难民迁移至德安山区的居民区)开荒(就是将荒无人烟的地方开发出来,种上一些作物什么的),种了很多好吃的,记得有西瓜、桃子、李子、还有南瓜、豆角、花生、大豆什么的,反正在当时以水稻为主农作物的家乡,在爷爷辛勤的劳作下,我们家的品种是最丰富的。爷爷经常带着我去那里,把那些全都毫不吝啬地用来塞我的小馋嘴。还带我去那边居民家里,换些那边的特产什么的,对于从未与外界有过接触的小时候的我来说,我的童年太丰富了,因为有爷爷。 爷爷的遗体在家里摆放了两天,到了最不想到的一刻,专车一大早就来到我们家,在一大帮人的忙碌下,在奶奶和婶婶她们的哭泣身中,爷爷的遗体离开了家,离开了他生活了七十九个岁月的地方,我的泪又一次流下,为这个地方永远地失去了一位神圣的“斗士”而伤心。 印象中,爷爷的劳作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爷爷出生在旧社会,据说从两岁就开始给地主放牛,没有上过一天学,大字不识一个,出身就注定了他只能一辈子只能与土地打交道,只能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爷爷确实是一个劳作的好手,同村跟他同辈的或是后辈的人没有人不佩服他的能力。上山打柴,耕天种地,挑水做饭什么都会,也什么都做,只要是农村生活的技能,样样精通。奶奶告诉我,在爷爷去世的前半个月,他还在地里干活。我的心震憾了。 火葬场里,爷爷安静地躺在铁架上,村里的老少都来为他送行,我还是站在他的头边,默默地看着他,用带来的矿泉水和毛巾,帮他把脸擦拭干净(这是风俗,也是爷爷的性格,他平生就爱卫生),泪再一次涌出。看着安静地爷爷,想着等下就是一堆灰尽,我有千万个不舍,但我没有起死回生的本能。也许,爷爷的消失也算是一种解脱吧。 爷爷年纪大了以后,由于自己的固执的脾气,和我妈妈相处得不是很好(因为我妈也是一样的脾气),在自己到了行动都不便的年龄之际,我们全家把他从三叔家里接过来,算是尽点孝心。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和我妈死对头,他自己搬离了我家,去到二叔家里,又开始了在二叔家的艰苦奋斗。 随着火葬场的礼炮声响,爷爷的遗体缓缓驶入咆哮的火炉中,我静静地跪在地上,泪——又一次哗哗地流下。流干了以后,我不伤心了,因为在我看来,爷爷活着是受罪,死倒真的是解脱。我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能在爷爷生前见上他一面。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但愿,爷爷能去到天堂,找到属于他的幸福生活。 ![]()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08/5/16 15:49:08
用心沉淀的文字,的确引人共鸣.总觉得在回忆爷爷的笔墨上力道浅了些,其实,感情还可以深入的!提醒一下,文章第一句有一个误字,自己找吧!呵呵,问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