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评论频道>影评乐评>电影《唐山大地震》之情感浅析

电影《唐山大地震》之情感浅析
  作者:汉婴 发表:2010/10/30 18:28:39 等级:4 状态: 阅读:2341
  编辑按:文章在评述情节发展时,穿插进作者的独特感受、认知及心灵的剖析与追问,还有拍摄技巧的评价,让没看过这部电影的读者也于无声中动容了,感叹导演的良苦用心时,也被其艺术魅力折服。不错,赞一个!

  看罢《唐山大地震》,不禁令人掩面。毫无疑问,这是一部集情感和灾难于一身的宏篇巨制。影片围绕李元妮一家在大地震前后的情感与人生的起伏跌宕,深刻揭示了灾难与人的关系以及面对灾难人们所应秉持的情感抉择。
  
  元妮一家本来幸福,丈夫方大强深爱着妻子元妮,两个孩子方达与方登乖巧可爱,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虽有些紧巴,可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显然并不苛求物欲的伸张,只要基本的需求得以满足,就会使人们在自己的世界中寻得平衡。可是,这个平衡被持续23秒的大地震彻底打破了。丈夫为救自己不幸遇难,方登与方达姐弟俩被一块巨大的楼板同时压在下面。元妮面对的是一个痛苦的抉择,两个小生命只能选择其一,要么是姐姐方登,要么是弟弟方达。一番痛苦的挣扎后,元妮选择了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这一切都被压在楼板下的方登听的清清楚楚。从此,劫后重生的方登开始了她的32年的情感孤旅,元妮也背负着对女儿的愧疚和对丈夫的爱,在漫长的岁月中艰难地固守着。
  
  影片的开始展现给我们的是李元妮一家温馨的家庭生活,但这只是影片主题的铺垫。大地震发生后,当元妮不得已做出痛苦的选择后,这种由于自然灾害给人们造成的情感乃至人伦的撕裂,以及这种悲剧性情感撕裂的后续发酵,被影片的编导以主题的形式一步步呈现给观众。这个主题线索被以两条线展开。一条是由元妮和方达构成,另一条则由方登和她的养父王德清一家构成。
  
  影片对大地震场景的展现只是寥寥几笔,而更多的是把镜头聚焦于片中主人翁复杂、纠结的情感世界。从这一点看,影片《唐山大地震》不应该简单归类于灾难片,它与好莱坞意义上的灾难片诸如《2012》之类截然不同。《2012》给观众留下的是视觉上的冲击和感觉上的震撼,这种冲击与震撼来源于好莱坞梦工厂高投入驱动下的当今世界顶尖的电影特技制作技术。这种炫技般堆砌出来的影片,虽然缔造了票房却难称经典。因为,它的出现只是制作技术进步的阶段性标志,并未触碰到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影片对元妮这一角色的塑造非常成功。她对丈夫方大强的爱,在影片的开头被用一段夫妻恩爱表现得即富于生活又恰如其分。她对两个孩子的呵护,体现了她母性的温柔与光辉。短短几个镜头,元妮的形象已然鲜活跃入观众内心。灾难中面临的痛苦抉择,残酷地将元妮的人格结构撕裂的粉碎,从此,她背负着对丈夫永远无法终止的追爱和对女儿难以偿付的歉疚,在她刚刚开始就戛然结束的幸福背后,无从宣泄的情感仿佛成了她悲惨余生的十字架,让她在自己的精神与情感世界里即无法释然又难以旁顾。她曾经试图摆脱这种境地,正像她说的“又不是没人要”,可她骨子里那种中国女人兼具的传统------对爱情的忠贞,让她义无反顾地把她内心对丈夫的爱珍藏终身,绝不与人分享半分。这是无疆的大爱,它让我们震撼于她的不仅是她对爱的忠贞与执着,而是三十二年含辛茹苦的固守与等待。对元妮在影片中大量的着墨,不断强调了她在影片中的角色性格,让我们看到一个角色形象随着影片的推进,逐渐变得丰满起来。这就是编导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有血有肉的元妮,一个撑起影片龙骨的角色之这一个。
  
  方登(王登)这一角色,是本片情感角色的另一大看点。大地震发生时,她和弟弟同时被一块楼板压住,无论怎样撬动楼板,救出一方的代价就是要牺牲另一方的生命。方登亲耳听见母亲痛苦作出的生死两择:救弟弟。这一瞬间的记忆被永远定格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并难以抹去地占据了方登内心的大部分空间,成了影响她成长,甚至左右她一生成败起伏的梦魇。方登的个人性格,在她劫后重生从废墟上站起来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被深深地扭曲了。这种扭曲是灾难强加于人们的,也是影片编导力图表现的思想,那就是,灾害不仅摧毁了地面上的一切,更加严重的是它制造了人们心灵的废墟。地面上的废墟容易重建,可心灵的废墟修复尚且艰难,重建谈何容易?影片的演进没有回避这一点,却恰恰昭示了自然灾害之于人类社会巨大的破坏力。
  
  方登的性格中没有倔强,至少笔者这样认为。她对母亲的生死选择也许充满了哀怨,因为,在那一瞬间她失去了生命中的全部依托和爱,她后来在养父母家的成长经历,始终无法去除大地震时的阴影,这也成了养父母王德清一家情感悲剧的原因之一。方登与男友的情感纠葛,最终被方登埋藏内心的大地震心结所终结,这是方登的心灵废墟压迫下的情感爆发,也是她扭曲的人格结构的再一次变形。在方登的内心,母亲的光辉是不存在的,甚至是对立和排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方登在对待养父与养母态度有所不同的心理原因,也是她虽经养父多次劝导却不愿回到唐山,而执意要远嫁温哥华的心理根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灾难给人们的心灵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多么的巨大。元妮一家只是千千万万个类似家庭的简单缩影,却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灾难以及灾难带给我们的社会学思考?<
分享:
责任编辑:晚亭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0/11/1 11:14:53  
 [分享]守望文学网10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4&Id=8655
评论人泽么郎杰 发布于 2010/10/31 15:40:17  
是啊,电影界需要这样给人们以感动,传染给我们感动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