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其它作品
|
情爱
![]()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关于这个字词本身的联想,还是说,想到我这个人?如果前者,那么这个暧昧诱惑的词汇就像大众同类词汇一样,它的吸引只在一瞬间,这类含义太多。如是,那么会有种冲突的感觉。冲突在于既想收益,又想摆脱伤害。尤其是当爱情降临的时候,除了没经历的人以外,其他人,或多或少都会想过并且形成自己的准则,以防出现分崩离析后的惨状。如果后者呢?首先想起我的读者,他们首先会预想到我即将写出的主题,带有散漫的,跳跃式的挥发,因为我这个人的存在,所以给与了部分读者先入为主的理念,于是乎这成了个人小世界里的文章,有点像《对照记》,关于私人的生活体验。 既然带有噱头的文章,那么,我就来谈情说爱。始于某日课堂,然后下午睡了一觉便出现这种构思。内容是,当我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更高级的需求才会到来,就这么简单一句。为什么代沟如此严重,为什么我们如此渴望美满的爱情跟婚姻。比起我们的老一辈,他们活在战乱革新跟未温饱状态,他们的一切都是以能生存为目的,所以在爱情上婚姻上没有我们这么激进,也不渴望能拥有什么精神宗教的形而上的爱,那太虚幻遥远。他们的现实就是现实本身,而不是我们当今口中所说的现实,他们一板一眼的活着,充实着,充实来源于家庭的责任跟延续生命的庄重,而非我们现在年轻人一边励志一边堕落,一边无聊一边在空虚中度过。他们来不及迷惘就已经人到中年。当我们出身在温饱的社会里的时候,独身一代拥有史无前例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不管来自哪儿,即便是穷乡僻壤,即便是超生,都会获得温饱,极端除外。 马斯洛需求生存需要满足之后,下一步就是安全需要,接着爱跟归属,接着尊重最终自我价值实现。事实上我们的安全被物质充斥之后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现今的罪恶根源来源于金钱,这根社会无关,富裕如挪威,富藏于民,也没有被一贯的CCAV报道处在动乱跟水深火热的社会中,所以,不是社会污染了人,而是人本身的问题,打心眼里不信任,找不到安全的来源。当父母从来不关心我们的心理需求的时候,他们曾经幼儿因为艰难的生存而在潜意识中有着强烈的生存需要被灌输到我们身上,包括他们的价值观念。他们并不知道在物质满足之后需要向我们提供更多更高的需求,显然,这个华夏民族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大多数都在忙着更多的金钱以防生存的资本轰然倒塌。我们的上一辈深刻地理解什么是饥荒,那是怎样的惨状,他们的内心恐惧那种体验,尽管面对我们这些后代,他们当成生命不可多得的阅历,并通过节俭教育告诉我们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但是,在他们心中,真的把那时候的生活当作一种向后辈炫耀的资本么?他们面对自己幼儿的遗憾跟我们如今的大鱼大肉,真的觉得这种阅历是必须的么?他们倾注全部的爱给我们,因为我们的现状曾经是他们小时候想要的,在我们身上得到的体现,于是作为他们生命延续的后代,老一辈人很满足,以至于忘却了曾经的肉体的痛苦。我的民工兄弟如此,在他们身上我看得到这种无奈的气息以及对生存的渴望,尽管他们摆脱父辈的开拓的不易,但是,面对更多的需要,显然面临一个全新的选择,这是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于是,他们也开始迷惘。 我们现在之所以爱,不过是为了安全需要的巩固,我想大部分我们这类偏向于90后人都是如此。我们跟父母的沟通成为高级需要的阻力,我们被迫在价值观念的冲突中选择妥协。我们的代沟促使我们跳跃这一步直接奔向生理需要的爱,从爱得到归属跟安全能够补偿幼儿时期面对父母从未得到的满足,这种满足温暖人心,牵手的那个人就是再生父母,我们承认了自己的软弱,需要一个人来爱我们,疼我们,拥有跟我们一样的共同语言,不然,我们就会如婴儿一样不知所措,既然不能哭泣解决,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很多人都爱看温情纯爱文章,因为现实我们得不到,所以寄托于纯爱,知道不可能也不相信,但是,那毕竟是我们曾经的幻想,多么的美好,如同童话世界,当我们以大人的理念对一切的单纯都嗤之以鼻的时候,唯独纯爱让我们放下了理性,投入这个不切实际的理想国里。 可是我们并不懂得爱,不然,我们怎么能如此痛苦,爱不该是美妙温暖的么?我们的父母难道在爱情上会同我们一样么,即使他们不是自由恋爱,但是这几十年,他们就没有产生彼此的爱意跟眷恋么?显然,爱并非一定是奔放到死去活来,影视作品需要这种刻骨铭心因为那是我们的单纯理想,我们理想的爱情相信就该如此,这是女人一辈子的憧憬,在某一时刻褪色,却依然存在。可是我们并不能因为文学而陷入乌托邦的爱。看看评论家的说法,他们对爱本身的评论通常一带而过,他们眼睛里只有解构,分离成一个个元素,这是中心人物,那是典型环境,这是魔幻现实主义,那是后现代。他们就像在X光下欣赏铜器,他们并非关心铜器究竟本身是什么样的,而是在乎它所带来的价值,对于爱我无法上纲上线的批判,我只是指出它的某一面,至于它造成的影响跟我们的生活的关系,我无法笼统地以偏概全。我有个例子。我的兄弟,B跟女友7年的爱恋发展成男方自愿成为无限忍耐压抑的气球,我担心会有这么一天爆炸,很可能是结婚后某一天,因为他们的性格的冲突。女人一旦强势,在丈夫生活上占有主动权,那么这个女人除了自身性格之外还有对丈夫的无限眷恋,甚至达到了神经质,因为害怕失去才需要全面的控制跟把握。至于信任问题,他们是相互托付的。彼此若不信任,那么,这么多年来,我跟兄弟之间也无信任可言,这个世上父母对我们也就毫无信任可言。我夹在其中只是充当发泄对象而已,这是我唯一的能做的地方,当然我也试图强势灌输理念,告诉他准备好有朝一日分手的可能,最好早点下决心。七年之痒不是空血来潮,可我失败了,因为B也是对女方无限眷恋。因为曾经父母由于外出打工而将他寄养,这种长达十多年的无法弥补的一切只有女友能够弥补,何况在所有儿童心中,父母的离开通常会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自己犯错。所以,倘若有这种因素,那么B不过是在女友强势发火时候运用了对待父母离开时候的方式,委婉低头认错,因为相信女友真的会气走,然后自己又会重复体验亲生父母离开的痛苦的情绪,除非找到了对应离别的防御方式,不然永远只能这样剑拔弩张。妻管严的大多数并非男人无能,也不是男人有多大的胸怀,而是曾经与父母尤其是母亲的交往中习得这种方式,在其长大之后就会用这种方式对应女友的强势,毕竟童年时期是没有能力反抗母亲的。这是精神分析的说法,父母对我们的影响的深刻而又久远,爱情对于我们的一个作用是修复亲子关系。 我曾经想过用让我的兄弟摆脱我爱情上的失意,但是时至今日我觉得这是不能的,我至今心中有一道伤痕。这牵扯到的另一个话题就是大部分男人会有的兄弟情结。不管怎样,或多或少都会有,那种真的说是没有的人,要么内向(非内向倾向)缺乏交流,要么因为某种情况失去了对同性情感的需要。这在小学中高年级才会有的情感逐渐在中学阶段得到大量的释放,同时还有我们的初恋。同样的,对于人格未整合完整的人来说,有可能出现性偏差,因为自我性认同没有完成,可能是家庭教育中父亲的缺失,或者母亲的完全霸主地位,少量单亲家庭也会出现,比如母亲太过约束儿子。我们需要同伴因为我们的性格趋同,我们相似的经历,我们的共同生活。我为什么谈这个?因为如果这方面没有处理好的人,同样的,在爱情上也难以有所建树。这话的意思不是说每一个爱情成功的人都有好兄弟,而是说一旦同性关系向来僵化的人,对异性同样会如此。所以,一个男人没有兄弟,他也会有爱情,有兄弟,也会有,这只是可能,不是必然。男人跟男人的友谊体现在合作做事上,因为在自我价值的需求上,男性同伴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同样的,在低层次上,我们的同伴彼此惺惺相惜也满足了父亲的缺失角色,也给问题家庭的孩子一个安全的归属地,弥补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无能。我们都在寻找臭味相投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彼此相互弥补。这种友谊在中学阶段得以稳固,尚未得知是否一定是终身制,因为发展心理学中只有中年人才会更加重视为数不多的同伴,这些人是几十年酝酿出来的老酒。但是中年,离我们太远。我们深受社会阴暗面的暗示,所以,能不能我们这一代到了中年获得更高的满足,难说。但是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既然普遍适用,不如相信。 女人亦然,闺蜜具有同样的效果,但是不同男性兄弟关系的是,女性的敏感容易毁坏掉这份友情,尤其是电视剧的标准剧情俩闺蜜抢男友,而且迥异于男性的是,她们羞怯于完全暴露,当然,这是我的想法,没有得到现实中的证实。因为兄弟们在一起的时候从来不会可以避讳什么,除非一方出现特殊情况,否则是酒肉朋友的饭局形式加上亘古不变的女性话题。男性聚在一起的话题一向如此也是因为我们的感情并非专一,这是事实,只不过我们能有更多的解决方式,这是女性所不能容忍的,但是要知道男性不专一不代表不忠诚。当然,倘若男人之间的话题的只是如此,那么这种关系也只是浅尝辄止。深入关系绝非表面谈天侃地如此简单。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有兄弟,因为我们需要有人分享我们的生活,喜怒哀惧,我们从时光中挑选的人从而成为家人的关系,从而减轻我们的压力,毕竟男性主导的社会既然女人无法从各个方面完全让丈夫放松,那么兄弟作为手足就显得尤为重要。女人的压力可以从丈夫身上得到全面释放,因为女性的专一,除非婚姻性生活出现问题,否则女性出轨几乎不存在。前提是,女方真的爱这个男人。 我们青春时期长谈的一个的问题,兄弟跟女人倾向于谁,这是那段时光独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问题就失去了意义,同样的,也渐渐懂得他们代表着我们人生不同面。我们的另一半更多给与我们幼儿时期面对父母压力下的慰籍与弥补甚至是创伤的修复,然后从人生的方向中获得持续动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支撑起了一个家,那是我们一辈子的归属。这就是爱。我们的兄弟成了我们生活上宗教信仰兼心理医生,我们在社会上的苦闷跟家庭的琐碎从把酒话当年的高歌中演绎成爱的另一方面,这就是情。 ![]()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1/3/20 21:57:20
[讨论] 情爱 作者:龙凯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5&id=9419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1/3/20 21:57:38
非常感谢作者用自身体会与感受来解读这个情字与爱字,以及时代变迁对情爱的存在与发展的影响。
这本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知识,却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清晰浅显了,而加入的例证也很好的起到了让人信服的作用,的确值得欣赏。问好!
评论人守望散文小组 发布于 2011/3/31 17:10:19
[推荐]守望文学网2011年3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4&id=94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