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做父母”

“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做父母”
  作者:香奈儿 发表:2011/11/26 20:34:21 等级:4 状态: 阅读:2366
  编辑按: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却忽视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初的启蒙,且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比课堂的教化来得更详实,更深刻。文章从小事出发,折射出社会之大观,的确令人深思。
  
  到《职来职往》求职的一男性青年,因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第一轮就被众多的达人们亮了红灯,很有求职无果的迹象。然而,听他回答为什么只有低微的学历后,竟柳暗花明,幸得一较好职位。这位身材单薄、说话怯声的20岁男青年如是说:父母在他六岁时离婚,跟着奶奶勉强上完小学,便独自远走他乡开始谋生。游走的十四年间,做父母的没有任何一方找过他,担忧过他的生活,他只好靠打短工度日,基本每天都在为第二天的生活担忧,日子万分艰难,没机会和资本再延展学历。但他保证凭借自己的爱心和热心一定会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达人们听完,个个唏嘘不已,已做母亲的某企业舵手之一郑艳当众哽咽,发出“不是天下所有的人都……有资格做父母”的感慨。其实我理解,她“有资格”前的停顿,隐藏了更尖锐的词“配”。
  郑艳的话极具代表性,有小例为证。
  我所居住的楼下有一人家,常年做贩菜的生意,一次,我在她哪儿买菜时,她的女儿兴冲冲地举了一只冰棍放学跑来,让做母亲的“咬一口”,说是一老奶奶给的,“不要钱”。那母亲对着女儿递过的冰棍猛咬了一口,然后说“傻瓜,不要钱咋不要两根回来”。原本很温馨的镜头,却因了做母亲那一句贪婪的话,使我大跌眼镜,连买她菜的欲望都消失怠尽了。
  有次我回家,火车上拥挤不堪,一老者拎着大包行李在车厢中央站立不稳,她旁边三人的座位上恰有一年轻母亲逗小孩子玩耍,孩子占地不多,空出的地方可再容纳一人。我便友好地向那年轻母亲请求:可否抱着孩子,或者稍挤一下,给这老人让点座位。谁知那做母亲的对我极不友好:“我给孩子买了座位的,为什么要给别人让?”理直气壮得令我无言,旁边听和看的人均亦无言,看那孩子天真无邪,笑逐颜开,我私下担心,不知这样母亲教育出的孩子,会不会永远如他彼时的笑脸阳光明媚。
  前几日,打开网页浏览,发现遗漏了一起著名事件——干露露事件,不看则已,一看令人心悸。那做母亲的望女成“名”愿望强烈,竟将女儿浴室裸照公布于世,美其名曰替女征婚,说得煞有介事。征婚不用头像用裸照,也算做母亲的大担创意,该获世界最高征婚创意奖才对,该母亲无与伦比的廉耻之举,颠覆了无数母亲爱子爱女的传统之心,不知岳飞之母活着对此事会做如何感想。
  这是我近期亲眼目睹与间接看到的与家庭教育直接相关的事例,作为母亲,我第一的反应就是这类人尚未健全母亲的责任,或者根本就不配拥有母亲的身份。第一则事例表现在低端认识上的欠觉醒方面,大约是做母亲的没受过什么教育,文化背景简单,导致小农小市侩心理作祟,停留在私欲、贪婪及轻微占有的形式上。第二则的年轻主人公口齿伶利,算有点文化,也了解当下社会状态,给小小孩子购票,明显有相对的物质优越感,但优越只限自己享有,别人不得跨越和分享,也不会考虑他人的愿望和诉求,更不会做出利人的奉献行动,自我情节较重。第三则已趋层次递增,表现为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堕落,较之于前两者,程度更深,负面影响更大。它的诞生,已不仅仅是私欲和占有的问题,而是抵达掠夺的境界。以阴晦甚至色情的镜像来惊诧人的眼球,满足一部分人的猎奇心理,掠夺人们关注的资源,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说此举绝世无双也不为过。人都知道,一般情况下,绝对正面信息和绝对负面信息容易打造名人,干露露事件恰到好处地利用了其中之一,轻而易举地摆脱了地无闻之境,成了继芙蓉姐姐,凤姐姐之后的又在网络注册成功的“名”人。这一事件大概可入选世界征婚案例大全,署名“中国母亲制造”,恰如其分。
  父母在一个人的生活道路上,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绝非物质的供给和满足,对孩子心智的培育,人格的塑造以及境界的扩展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小时候,父母常告诫说,不能贪得无厌,不要占别人的小便宜。便是人家谢恩送来的东西,通常父母也会让我们主动送回,尽管那时我多表现为不乐意。父母的教育理念很朴素,“占小便宜就会吃大亏”,尤其是女孩子,一旦有了贪婪的念头或行为,小则上当受骗,大则身败名裂。虽然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动机不够崇高,但只少对自我修身起到一定作用。女孩的教育可能更显重要,所以后来,有女儿的家庭很崇尚“女孩子富养”的论断,怕女孩子孤陋寡闻经不住诱惑而葬送人性人格。但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比如贫因人家的女儿如何富养的问题。实践很苛刻地证明,很多家庭不具备对女儿富养的条件,所以一些父母就开始在如何富养上苦思冥想,替女儿前途编程,开始寄希望于通过贪婪意念的形成、膨胀来实现对物质财富的侵占,最终实现富养的企图和达到富足生活的目的。
  这些社会现象,其实就是社会制度下造就的畸形怪胎,一些制度方面的缺陷和道德底线的失控是当今人们阴暗心里逐步形成的罪魁祸首,很多人都在为生活地更好,不惜做着道德分割或灵魂扭曲的偿试。无法用物质资本做铺陈的底层百姓也不惜冲破道德的羁绊,做出泯灭天理和丧失人性的举措,比如一些生命脆弱的老者对见义勇为的诬陷和“误解”,其实就是把自己苦难分摊于人,同时也把自己的恶行扩大化了,以期掠取和讹诈他人钱财作为自己的生活保障。这些父母没有想到他们的做法除了带给社会隐患,给自己的孩子也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如果身为父母的,不注重对孩子灌输入积极向上和与人向善的思想,长大后期望结出怎样的果实都是未知。“我爸是李刚”之类的滑稽声明,就是父母教育缺憾的严重后果。
  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举手投足都是孩子效法的楷模。
  郑艳的结论掷地有声:“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格做父母!”此话警醒了无数做了父母和准备做父母的人,该用怎么的言行优化孩子的心灵,端正孩子的行为,影响孩子的人生,这是当今社会交给父母的一大人生命题。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不能完全推给职能部门,推给学校,家庭是孩子最直接受教育的地方,担当师者责任的父母有更艰难的路走,有更深厚的知识要学,好好地装备自己,以公义之举,良善之心,为孩子的前程掌好舵。否则,这所学校毁灭的不单单是孩子,还有孩子的未来,不是说孩子是民族的希望吗?别因父母的无知和狭隘而使民族的希望粉碎在自己的手里。
                                                                                2011-11-15
  
分享:
责任编辑:时光尽头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香奈儿 发布于 2011/11/27 16:50:42  
谢谢时光老师指正!
评论人时光尽头 发布于 2011/11/26 20:36:22  
部分短句有断裂迹象,对阅读的畅达有影响。个人意见,供参考。问候!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1/12/4 11:52:52  
[分享] “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做父母” 作者:香奈儿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5&Id=11397
评论人尤其拉 发布于 2011/12/24 23:08:54  
没有父母资格的人都有责任去影响孩子成为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