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哪些人“没有教养”?

哪些人“没有教养”?
  作者:香奈儿 发表:2012/2/20 17:25:31 等级:4 状态: 阅读:2468
  编辑按:犀利的文字道出百姓心声,良好的“教养”需要严格的监管制度和有力度的处罚措施,而不是一套套的愚民说词。
  
  美国首位华裔市长、医学博士黄锦波从做客广东药学院时,一句话语惊四座。他说中国人大都受过教育,但没有教养……他认为人有教养比拿文凭重要的多。
  我设想,当时在座的国人们一定大跌眼镜,且个个会面面相觑,尔后不得不以沉默表示对此论断的认定。
  这位华人官员说出了国人不敢承认、不敢面对更不敢当众出口的事实。应该说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度,国人们耳濡目染,受过道、佛、儒以及各类学说的薰陶,不仅用马列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而有善于古为今用,以史为鉴,孔孟之道一时活跃在最高的学术殿堂,党中央国务院也不断加强“三个代表”、“三讲教育”甚至科学发展观的教育,这些教育的目的,旨在提高国人做个文明人,做个有教养的人,在这样深厚的文化道德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怎么可能没有教养?如果真如那位市长大人所言中国人没有教养,那么究竟是哪些中国人没有教养?
  我在想这个问题并做沉思状的时候,我无意抬了头,就见对面的楼上正飘下一只涨满空气的塑料袋,我立刻想到往楼下扔塑料袋的人没有教养;清洗的非常干净的楼道突然就随着一声咳嗽而进驻了一口痰,我以为啐痰者自然是没有教养的;孩子不尊重长辈,敢公然顶撞父母,是不礼貌,似乎也可能在他人看来没有教养。弟在美国十多年,身在异国,却对祖国魂牵梦萦,每次回国前,都会无限憧憬祖国的种种美好,可是当他一踏到国土,就会发出感慨,私下对我说咱的同胞有时候缺乏教养
  于是我就开始认真地想教养这个词的定义和延伸出来的意义。辞典上说: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的内在素质。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是一种良好的行为和道德水准。
  教养一旦和道德相提并论,那人的没教养行为就不是一只塑料袋和一口痰这么轻松的事情了。
  凤凰卫视一期节目讲述某地区把性侵略的目标锁定在中学生上,更难以理解的是,参与性活动的人群中不乏地方一些有声望有地位的官员们,他们连身体刚刚发育的13岁女学童也不放过,以欺骗的手段强迫她们进入恶魔的陷阱,让多少女孩想起就恐惧,后终于东窗事发。这种人性和道德沦丧的行为是什么样的教养?
  汶川地震,激发了国人空前的凝聚力,为无辜生命的罹难表示了极大的悲痛,以实际行动纷纷为遇难的同胞捐款,就连拾荒者也把当天的收入慷慨捐出,这样的画面我想不止打动了我一个国人的心。然而,几个月过后,灾区尚未完全恢复重建,而汶川的北川县府竟然花110万元买起了进口的越野车先重建了官员的坐骑,当网上一片质疑声时,政府官员竟冠冕堂皇地说是因为震后路况不好,买好车更方便于为人民服务。那么是不是普通的车就不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真的也要用车的级别和价格来衡量?我不知道这样的言辞是哪种教养者表白?
  我们的社会,城乡或地区间收入差异仍很明显,老百姓承受改革的成本越来越高,每年各地开展的“金秋助学”行动,在我看来都是令国人颜面扫地的行为。有报道说,在一些与外国毗邻的贫困地区,竟然有把孩子送到越南读书,因为越南的学生读书可以享受免费的待遇,哪怕是外国的孩子。而就是在这个贫困县,县委的办公楼却有可以和美国拉斯维加斯赌城相媲宏伟的6000间办公室。原因很简单,因为历届离休的省部厅级“公仆”们,名虽离岗,人却不愿意离开曾经“为人民服务”过的办公室,不知道是不是国家的规定,省级领导5至6间办公室,厅级3至5间,局级2至3间。所以这个县只能不停地扩大办公规模来满足不断膨胀的新增“公仆”所需。我思纣,这样的行为,是具备什么教养的人才能做出的啊。
  记得几年前,网上不断让教育部某高级官员刷新页面,因为他的关于什么阶层的人选择什么学校的雷人论点使他出尽了风头。他说,上大学好比进市场,有钱就买高档衣服,无钱只好买地摊衣服。观点之新,新在了把大学比作市场,他的意思无非是社会阶层和经济能力决定可受教育的程度,穷人没钱被关闭在校门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照此逻辑,宪法规定公民有平等接受教育权力的法规岂不变成一纸空文。言为心声,可见这位官员对老百姓,严格地说对穷人接受不了高等教育是多么的不屑。现在虽然言论自由了,可违背人性和道德的语言也是受道德底线控制的,这位官员的话仅仅用没有教养就可以定论的吗?
  咱们的买官卖官早已不是新闻,有时地方甚至将其公开标价。原本是党和人民赋于的权力,怎么就当成了自己手中可作交易的商品?为了区区一个村干部的人选,也会生成无数的事事非非,甚至酿成人命大案。我看过一些报道,说在国外当官,你首先得是富人,投入私有资本拉选票;然后做穷人,拿国家并不多的薪资,为国家为人民竭诚效力。我们正相反,人们挤破头当官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求得一个“权”字,有了权,便有钱,便鸡犬升天。所以为官之途多么险峻,这些人又得具备怎样另类的教养才能坐在官场的交椅上。买上了官,哪有心思为民所用,须得考虑怎么卖官,以收回投资。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个例,数不胜数。
  和这样的“大教养”比起来,小民们的“无教养”,诸如飘塑料袋之类又算得了什么?
  可以肯定,官员们“大教养”的不改变,民众想摆脱“没教养”的时代,可能还得很长的时间,也许,现在活着的人都看不到,但愿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悲哀。
  
分享:
责任编辑:山外山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守望散文小组 发布于 2012/3/19 16:47:29  
该作品已收录守望文学网2012年2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敬请关注: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4&Id=1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