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行走笔记>一路高歌

一路高歌
——兵团精神在石河子闪光
  作者:加菲 发表:2012/8/13 16:47:06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566
  编辑按:作者以饱满的激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疆的沧桑俊美图,为我们奏响了一曲湘军鏖战天山建设祖国拓展公司实力的凯歌。一个演讲者的角度,一个参与和亲历者的眼光,上进、励志、感动贯穿始终。赏析,品读,问好。
  
  7月6日一大早起床后坐车前往石河子天山铝业项目部。从乌鲁木齐到石河子的路上,我看到了金顶的清真寺,想起旅友风铃草拍摄的穆斯林做礼拜的情景,我对那高大的建筑由衷的膜拜。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坚守信仰的人总是令人敬佩的。石河子是农八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的一个新兴城市,由陶峙岳起义部队改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官兵建设起来的。石河子市以农场为依托,以工业为主导、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农工商一体化的军垦新城,享有“戈壁明珠”的美誉。
  天山铝业项目就在石河子市郊,距市区约40分钟车程,路边种着果树,青青的果子压弯了树枝。果树后面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和向日葵。极目所致,是大片大片的绿和大片大片的金黄,在蓝蓝的天空下,那种触目惊心的艳丽色彩是梵高都不敢尝试的。这景色让我理所当然的认为天山铝业项目部应该是童话中的小木屋,门口摆着大风车。结果我还是看到了现代化的大烟卤和凉水塔,我还是看到了一排排的板房,我还是看到了板房上面湖南省火电建设公司新疆天山铝业自备电厂项目部的蓝色招牌。公司副总经理乐周礼正带队进行班组验收工作。因为演讲是安排在晚上进行,整个的下午我们都在项目部里和工地上参观。因为巡回演讲的行程安排较紧,所以一直没有时间去采购新疆特产带回来,考虑到株洲很多朋友都在眼巴巴的等我带特产回去,我只能在新疆替他们多吃点了。于是我在天山铝业项目部吃光了所有领导办公室摆放的西瓜,天山铝业项目部综合部主任廖革辉很大方的说:吃吧,随便吃,这里西瓜便宜,6毛钱一公斤。听了廖主任的话,眼泪差点没掉下来,在株洲3块5一斤的西瓜还没这个甜呢,什么概念?人跟人差距大也就算了,为啥西瓜跟西瓜差距也这么大呢?用西瓜填满了肚子,公司领导和项目部的领导还在会议室开会,巡回演讲团的成员们在这里都有熟人,都找人叙旧去了,我在天山铝业项目唯一认识的人是王小黄毛虎,可是他在忙班组验收等工作没空理我,坐在他的位置上东翻翻、西翻翻找到了一块类似玉石的东西,果断藏匿,后来被王小黄毛虎告知,那块玉石价值人民币20元,在新疆遍地都是。好吧,现因经济原因本人愿将此玉出售,急于脱手,故而不坐地起价,仅加上运费即可,补充说明,本人是坐灰机来回的。
  新疆的太阳晚上十点多钟才落山,我们的演讲安排在晚上八点,没想到临下班前一场沙尘暴后跟着一场大雨把演讲推迟了一个小时。雨后的空气在清新中带着一丝丝寒意,金灿灿的太阳也像洗过澡一样光芒都是新的。因为是庆祝建司六十周年,同事告诉我,要穿得喜庆一点,所以这次演讲准备的衣服都是裙子,天山铝业是我们去的第一个工地,我穿了一条大红色的裙子。好吧,我承认我悲摧了。往台上一站,那叫一个冷啊,可是我已没有时间换衣服了,当然也没的换了,再怎么换都是裙子。人们吃完晚饭后三三两两的搬着凳子从宿舍走出来,不一会球场上就挤满了人,也有生活区外面的人站在围墙外看热闹的。平时一上台就紧张得发抖,这次上台我是冻得发抖。十二分钟的演讲后,透心凉,项目部的人赶紧拿来了工作服给我披上,非常感动。我们的演讲在天山铝业项目非常成功,观众们很热情,杨蓉与观众互动博得了阵阵掌声,雷书记的演讲更是让全场观众热血沸腾。在天山铝业项目,我们收获了此次巡回演讲最初的感动。
  7月7日,项目部安排我们巡回演讲的一行五人去石河子市参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这是全国唯一的一座以新中国新疆屯垦戍边史为主要陈列内容的博物馆,馆内分为军垦序曲、屯垦戍边艰苦创业、荒原巨变千秋伟业、奋起二次创业再造兵团辉煌、亲切关怀、前进中的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屯垦戍边等七大部分,主要宗旨是大力弘扬新疆兵团几代军垦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雄师十万到天山,且守边疆且屯田。塞上江南一样好,何须争入玉门关。”这是我在军垦博物馆里看到的王震和张仲翰的诗句,也许此时看起来仍然会被这雄浑的意境感染而浑身充满力量,但是在军垦博物馆,我看到了在这种精神推动的现实世界里兵团将士们的付出。如果你看到一件棉衣上打了几块补丁就觉得这个人很艰苦朴素,那么我告诉你,我在这里看到了一件衬衫上打了几千块补丁,层层叠叠的补丁硬是把一件普通的衬衫补成了一件外套。同行的吴迪拍下了一张山东籍女兵搬砖的照片,说要回去给新婚的妻子看看,告诉妻子,你看人家两只手一次搬16块砖,你看你平时逛街连个包都不肯提。
  因为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拿身份证即可进入。当天参观的人很多,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是当年的兵团建设者。一位川籍老人告诉我,她当年到新疆时刚满二十岁,如今已经在这里呆了五十多年了,嫁了兵团的男人,生了新疆的孩子,有时在梦里还会想起四川老家的样子。望着老人的白发,有泪在眼间把眼皮压得格外沉重。我的一个小朋友说:“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吹到哪里就长成那里的样子”。我们这些电建湘军,带着光明的憧憬来自五湖四海,又为了光明的责任四处漂泊。在一处蛮荒之地深埋下希望的桩基、安装一台台发电机组、铺设一根根电线点亮一座座闪光的城,当人们用欣喜的目光四处寻找这光明的源头时,我们已经踏上另一段征程、开辟另一处蛮荒,留给地平线的,是世界的背影。兵团在这片不毛之地点亮了希望,我们给这希望之光通上了电,照亮了更多的地方。
  
分享:
责任编辑:然野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