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行走笔记>一路高歌

一路高歌
——重上滇北高原
  作者:加菲 发表:2012/8/22 22:24:44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605
  编辑按:向祖国的建设者们送上深深的敬意。以公司的原点辐射,一幅强势的推进、化腐朽为神奇的画卷渐渐展开,文章质朴流畅,耐读。问好。
  
  2009年4月,离开威信时,我的QQ签名改成“此生此世不再踏足云南半步,带薪休假除外”。我一直记得这句话,中间有几次机会去丽江,但是因为当初说的话,我连丽江都放弃了。这次公司建司六十周年巡回演讲,威信也有一场,在重庆下了飞机,车行在高速公路上时,我的心仍在忐忑。对威信,我的心中充满了矛盾的感情。这是我过去二十几年的生命中所接触到的气候最恶劣、生活最贫穷的地方,但是我又在这里生活长达五个月的时间。我至今回想对自己由衷的崇拜,在参与威信前期工作前,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适应能力居然如此强捍。
  2008年11月,我从涟源调往威信,寒流过后的某个下午在株洲上火车第二天一早抵达重庆,然后辗转坐汽车到泸州,再从泸州坐汽车到威信县,物资部主任湛向京和司机向宇平在我抵达重庆的时候就开车从项目部出来到县城去接我,晚上八点我到威信县时,他们还没到。现在公路修好了,从威信县到项目部只需要四十分钟的时间,但是当时是泥巴路,湛主任和向师傅开车开了十四个小时。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那条路上的泥巴,有一次我到业主方去发传真,穿着高筒的雨靴从路上走过去,半路上踩到泥坑里拨不出脚,是过路的大货车司机停下车打开车门把我像拨萝卜一样拨出来的。在威信,我第一次见识了山区。当时的项目部还没有建起来,在十九局租了两间板房办公,住的地方是民房,吃饭要自己做,威信项目总工程师肖晓伟看见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会做饭吗?”亲,您说的是煮咸鸭蛋还是煮咸鸭蛋还是煮咸鸭蛋呢?顺便说一下,这里没有市场,也没有卖咸鸭蛋的,买菜要赶集,如果不来威信我很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赶集是怎么一回事。山里的人都很纯朴,在长久的环境闭塞、物质匮乏和思想落后、观念落伍的禁锢下,人显得木木的。在威信的第一天早晨起来,用盆接水洗脸,涂了一脸洗面奶,听到身后有笑声,洗完了脸回头一看,身后有六七个脏兮兮的小脑袋挤在门旁边看,我后来才知道,这些小孩都是我们住的民房后面山上的一户人家的,最大的已经出去打工了,最小的还在怀里抱着,每次这户人家出门我都有浩浩荡荡的感觉。威信的冬天很冷,可是很多小孩仍然穿着单薄的衣衫、背着竹篓当书包,赤脚走在泥巴路上。在施工现场附近的一处即将动迁的民房里,生活着一个什么都听不到的母亲和一个什么都不会说的儿子。我2009年春天,梓树开花时,从来没有看过梓树的我去她家门口看梓树,老人从黑洞洞的小屋里走出来,也许是我好新鲜的样子让老人把我当成了一个孩子,她冲我招招手让我到她家里去,我要怎样形容那个小屋子呢?“家徒四壁”这个成语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穷得家里什么都没有,只是一间空空的屋子,但是在这里,我觉得“家徒四壁”不可怕,可怕的是进了小黑屋什么都看不到,要摸黑很长时间才能适应这种光线暗的环境。老人给我倒了一碗糖水,又塞给我两个鸡蛋,比比划划的告诉我这里要建电厂,他们要搬家了。老人的慈爱让人感动的同时又满心酸楚,为了建电厂,这里动迁了许多民房,起初老百姓不能理解,经常挑衅滋事,可是时间是最好的老师,当公路连接千家万户、电灯照亮黑洞洞的屋子、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商品走进寻常人家,当出去打工的人拿回一把一把的红票子、守在家门口种田的人开始研究发家治富、当孩子从课本里看到山外的世界,当政府苦心经营寻到了投资者、当一辆辆汽车载着使命驶进曲折泥泞山路、当深藏的资源变成能源,他们最终会明白发展才是硬道理。
  车离威信越近,我的心就越是忐忑,这里变了,不是我记忆中的那幅模样,如果不是路边的那些树,如果不是那条河,我会以为我从来没有到过里。路修好了,车也多了,路边的新房子多了,当地人身上的衣服也整齐新潮了。输煤带很长,锅炉很大,烟卤很高,绕过这些庞大的建筑,我看到了威信项目部。因为是中午,同事们都在休息,我沿着记忆的方向去寻找我当年住过的民房,从十九局大门对面的小路走上去,结果走到人家的猪圈里。房子太多了,老房子还在,新房子一栋接一栋,我不知道哪条路通到山上。临街的房子都挂起了招牌开着各式小店,我迷失在麟凤乡的街道里无处寻觅当年的记忆。
  在威信的演讲时我几度有落泪的冲动,我看到拨地而起的机组正待168小时试运行,我看到为这168日夜坚守现场的大学同学饶朝亮熬红的双眼,我看到参与过前期工作并且一直在威信坚持到现在的老同事王国庆花白的头发,我看到在寂寞而无奈的滇北高原的冬天穿着红色棉袄上山采蕨的自己,往事历历,我为没能与这个项目一起成长而感到遗憾,我对全程参与这个项目建设的同事充满敬佩与感激,经历过威信漫长的冬天,在春花绽放最美的时候我离开了这里,我不知道威信夏天的样子,我曾经想过,这辈子我都不要到这样艰苦的地方去了,但是我感受到了威信的夏天阳光的温暖,我看到了火电人在这里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希望。
  
分享:
责任编辑:然野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