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杂说天下>裸捐的可能性

裸捐的可能性
  作者:向日葵的光 发表:2008/6/26 17:22:46 等级:5 状态: 阅读:4424
  编辑按:不管怎么捐,只希望全世界的慈善机构能越来越慈善,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盖茨裸捐,令国人钦佩、艳羡不已。盖茨行,我们的企业家行不行?探讨裸捐的可能性,就要从裸捐的原因,裸捐的动机谈起。
  盖茨裸捐,这种明显的利他主义大公无私似乎是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相违背。到底是什么在驱使这个毕生都致力于赚钱的人,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全部家产悉数捐出?良心的驱使?善心的发现?物质追求达到顶点之后转向追求精神世界?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早在06年6月,巴菲特承诺,将把他在伯克夏-哈萨韦公司(BerkshireHathaway)财富价值约370亿美元的股份捐给慈善事业,其中310亿美元捐给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这次盖茨退休,转投慈善事业,把自己毕生580亿美元资产全部捐出,投入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这样史无前例的巨额捐款,使原本就是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会——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更加庞大。
  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明显利他主义的无私捐助其实并不含有任何的自我牺牲。巴菲特仅捐出当时个人资产的85%,还剩60亿多美元的零花钱。也就是说他是捐出了对自己来说毫无意义的那部分资产。盖茨的捐款是投入自己与妻子名下的基金会。钱是存在银行,让银行投资好?还是放在自己名下的基金会,自己控制好?对于盖茨这样的聪明人,当然是由自己掌控,这笔巨款才更有价值。
  纵观历史,西方社会最初的慈善捐赠是一种宗教行为。直到圈地运动,使农民失去土地,出现大量无家可归者,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巨大的贫富差异。社会发展导致社会矛盾的出现,社会动荡令统治者做出反应,于1601年颁布《英国慈善法》,为建立长期慈善信托基金制定了法律框架。不得不说,现代慈善的雏形就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但是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慈善立法为促进社会伦理道德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
  慈善业的第二次发展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巨大的贫富差异,让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再一次的发起了减缓贫困的运动。但是,这个时候的私人慈善和信托机构并不完善,无法应付工业化初期的社会问题。慈善业的发展不畅让人们意识到国家必须承担公共福利的首要责任。由于国家福利的逐步完善,为穷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减缓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此外,大战爆发、经济萧条也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
  随着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机遇和挑战。财富的积累方式和积累速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贫富差距再一次的扩大化。如今的贫富差距扩大不仅是发生在一个国家内的穷人和富人之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是在于西方国家的富人,和其他国家的穷人之间。现今是慈善业的再一次发展?
  说这么多,只是在说一个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扩大贫富差距,贫富差距产生社会矛盾,一部分富人拿出多余的钱做慈善用于缓和社会矛盾,以维护现存的国家机制,社会稳定。
  这么说好像有违人类灵魂中那个叫做善良的美好品德。但是与这种巨富做慈善相比,汶川地震时,那个走向捐款箱的,瘦弱的,用两手行走的残疾乞丐更令我感动。
  富人做慈善,除了满足其个人道德伦理需要的美好追求外,更主要的是起到了社会秩序调节阀的作用。富人只要动用慈善的方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在维护社会剧变下,极度不平衡的社会秩序。
  再来看我国国情。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决定了在我国不应该存在巨大的贫富差异,在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消除两极分化。设想一下,580亿美元的巨额资产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中,却还有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这还是社会主义吗?巨富裸捐不正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西方社会贫富差距的可怕?所以,像盖茨这样的巨富裸捐只有可能产生在西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
  我说巨富裸捐在我国不可能,不是说我国不需要做慈善的企业家,而是想提出一种更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发展需要的慈善。做慈善应该像做一个产业,应该是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战略,不间断的。不应该等到财富囤积多得令人无法想象时再来裸捐。
  我不希望在中国看见巨富裸捐,巨富裸捐现象的出现是中国贫富差距扩大化,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表现。只要我国政府能够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不改变,我们就不需要巨富裸捐!
  
分享:
责任编辑:光光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褦襶子 发布于 2008/6/26 18:53:56  
阁下的社会主义观念已经杜绝了一切关于慈善的活动。正如阁下说到本人那篇文章没有提到国内现象,阁下也使用了设问,来表达这个问题。不过我与阁下认识差别是,这种方式是种艺术表达方式。值得提倡。阁下的第二段写得很好,提出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我也认同阁下关于包括盖茨在内的裸捐并不是完全无私的。虽然对于阁下的分析,我还在思考。但我绝对相信在现有阶段下,他们的捐款绝对不会是纯粹无私的。而且也不应该要求那些为慈善捐款的人达到纯粹无私的境地。这同要求世人都高尚一样,没有现实意义。即使他们捐款对于他们本人是无私的,可是对于整个资产阶级而言,也是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只是这种手段越来越人性化。阁下用一个假设没有贫富差距,论述中国慈善的社会作用。似乎说服力略显不足。另外提醒作者注意,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绝不等同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模式。所以阁下那种关于巨富裸捐在我国不可能的论断似乎武断了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的。无我们国家以什么方式来发展生产力,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最终都会出现盖茨现象,出现富人回报社会的举动。当然这种举动可能本身并不是完全无私的。
评论人褦襶子 发布于 2008/6/26 19:31:31  
对于阁下的最后一段,我与阁下的认识有人些分歧,我希望看到在中国社会最低保障线与富有者财富同比例增长的情况下,在中国的社会最低保障能够达到衣食病无忧的情况下,出现更多的巨富裸捐现象。但不是现在,这只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取向。正常巨富现象(贪污者除外)与中国贫富差距没有必然的联系。巨富祼捐不是必然产生贫富差距扩大。我们中国没有巨富裸捐,可是我们的贫富差距比有巨富裸捐的美国贫富差距还要大。巨大的贫富差距是不健全的社会体制造成的。如果说社会主义,我还是认同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那就是社会主义必须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就目前而言,就是说我们中国的物质文明程度要超越美国这个头号资本主义国家,我们才有资格谈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的观点,可是被列宁“发展”了,说是贫穷也可以搞社会主义。结果前苏联的实践证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严重脱节下的社会主义是如此的让人恐惧(三年自然灾害时饿死的三四千万人与文革时导致的上千万人的非正常死亡)。如果社会财富达到象阁下所说的对于富有者没有实际意义的程度,而富有者与美国现在的贫富比例颠倒一个个,百分之九十八的富有者,百分二的相对贫穷者时,我们就有资格搞社会主义了。因为贪污将不复存在。因为贪污给贪污者带来的除了保管财富的负担外,没有任何半点益处。
评论人褦襶子 发布于 2008/6/26 19:46:52  
鄙人浅薄的见解,希望未有污尊目。理解能力有限,哪里曲解了阁下的观点,请坦言相告。我思考明白,会公开道歉的。
作者回复:老师客气了,文章若有未能让人理解之处,定是有我未能言尽之处,我会认真反省,日后改之。
评论人褦襶子 发布于 2008/6/27 13:04:05  
复作者:阁下提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见解。待我思考后,若有结果再行答复。因为阁下的“党的十四大任务”好有份量。问好。
评论人褦襶子 发布于 2008/6/27 13:11:13  
“龙儿”:观点贴切。捐款在现文明阶段本来就具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
评论人褦襶子 发布于 2008/6/26 19:17:28  
鄙人的“华盛顿——美国——比尔·盖茨”中也并非要求时下的中国社会中的富人都争做盖茨,这同要求人人都高尚一样缺乏理性。但是那篇文章的目的是阐述一种价值取向。阁下此文论述颇具客观理性,但有些观点我个人觉得还较难理解。所以我只能认同巨富裸捐在我国现阶段可能性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盖茨现象不适合中国。另外阁下关于裸捐反映西方社会贫富差距可怕的论点我是难以理解的。因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贫富巨大的国家。已经达到国际红色警戒线。这种程度的贫富差距,除了南美一些国家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触到红色警戒线。所以我们中国的贫富差距现在比美国要大。虽然我们中国的富有者没有美国的富人富有,可是我们的穷人比美国贫穷。美国的最低社会保障是我们现在城市平均工资的二倍。比富我们比不过美国,比穷我们比美国穷,我们贫富差距比美国大。如果阁下不能正视这一点,此文的论题也就没有了现实意义。本人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什么地方曲解了阁下的原意,请直言相告。待我思考明白,自行更正。虽然我们的观点分歧还较大,可是遇到一个象阁下这样有力度的论辩对手我非常荣誉。尽管本人的文字在阁下的眼里从第一段到最后一段没有一段有用的。可阁下的文字在我眼里还是颇具欣赏与学习价值的。
评论人龙儿 发布于 2008/6/27 9:29:36  
不把财富留给子女,这是美国许多富人奉行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美国人并不十分重视富人们谁比谁钱多,而更看重谁比谁捐钱多。是否能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看待财富,这是检验生活品位高低的试金石。数字显示,美国的企业和个人,每年通过各类基金会进行的慈善公益捐助达6700多亿美元,占美国GDP的9%。除了富人外,美国平民百姓在捐款方面也不甘落后,钱多多捐,钱少少捐,无钱捐赠便做义工。可以说,乐善好施的品德已渗入许多美国人的骨髓,融入了美国文化之中。当然,美国人并不否认,他们积极捐款既有自愿因素,也有“被迫”的成分。所谓“被迫”是指美国制定了严格的捐赠制度,这种制度“迫使”个人和企业积极捐赠。美国的税收制度非常严格,美国人认为,与其挖空心思“偷税漏税”,不如乐施行善来造福于社会。
评论人向日葵的光 发布于 2008/6/27 9:50:38  
回答褦襶子老师的问题:1、本文绝对没有杜绝一切有关慈善的活动,在倒数第二段我已经说明。我们不要见到庞大的捐款数额就冲昏头脑,而是要更加理性的对待慈善。就像我之前在老师文章下留言,我更欣赏更理性、更长久、更有战略性的慈善。慈善之所以能感人,重要的不是量,而是质,是做慈善的那份心。
2、我所提到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在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明确体出的,绝不仅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更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任务。
3、老师提到的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与本文并不矛盾。就像您说的,我们富的没人家富,穷的却比人家穷的多。现阶段,我们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不在于不是要让富人裸捐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生存状态,而是要持续发展经济,从政治体制,国家机制上完善国家福利,为人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有点类似于西方慈善发展的第二阶段。
4、本文只是在社会主义最佳发展状况下提出的设想。如我文中阐述的,慈善业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剧变出现的。对我国而言,我们要的是平稳快速的发展。今后最佳状态不是出现巨富裸捐,而是不需要出现巨富裸捐。
5、做慈善,不仅仅是富人的责任,而且是所有人的义务。我们不应该在乎捐款的数额大小,有一颗善心,乞丐也能捐款。这时候在我国呼唤中国的盖茨,似乎有些弊大于利。老师也已经认同现阶段巨富裸捐在我国是不太可能的。但造出呼唤巨富裸捐的舆论对于民众会有一个误导:“慈善是富人的事,你有钱就应该多捐点”可是这个富人的概念又是怎么定义的?有多少资产才能称为富人?
最后感谢老师对本文的指点。
评论人龙儿 发布于 2008/6/27 9:37:06  
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东西对于慈善的理解不同。有爱心,更要有制度来保证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对于当今的中国至关重要。
作者回复:没错,中国人不缺乏爱心,需要的是完善的制度来维护慈善事业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