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终于有人懂这首诗了》的几点看法
![]()
近日,一缕清风的作品《终于有人懂这首诗了》在首页引起了一番激烈讨论。作为这篇文章的审稿编辑,我想在此对这篇文章谈一下个人看法。其实,这篇文章在审发没多久,就有会员跟我联系,质疑我对这篇文章置顶加精的操作。我还是坚持了置顶加精。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网站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篇有话题的文章。在我初次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就知道无论是诗歌,还是文章本身,这篇文章都给读者留下了参与的通道,会让人读后有话想说。所以,我不否认,加精置顶是出于首页点击率,活跃网站气氛的考量。 其次,从文章的角度,一篇好的杂文,除了犀利的文采,更重要的是思想,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要有自己真实的思考,并且将自己的想法清楚,明了,真诚的表达出来。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一缕清风的这篇文章的确是经由《地面长满了玉米》这首诗作的投稿过程有感而发的。有切身经历,由此产生了思考,并提出观点“对那些不习惯的诗歌多琢磨一会,以一种再创造和欣赏的眼光去对待,良好的氛围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作品没被认同,甚至被误读,这样的经历很多作者都有吧,他们为什么没有表达出来?置顶加精正是希望鼓励这种表达的态度!人是需要表达的,大家手里有杆笔,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需要有自己的话语权!伏尔泰说过“我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所以这样的文章,我不仅要发,还要推荐置顶。 另外关于一缕清风提出的观点“对那些不习惯的诗歌多琢磨一会,以一种再创造和欣赏的眼光去对待,良好的氛围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确有切身感触。不光是诗歌,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意味并不是经由文字表面可以感受得到的,而是需要琢磨,思考。写诗的人多,真正读诗的人不多,读诗,特别是读好诗是一件辛苦的脑力劳动。我把此文置顶,在编者按及评论里把这句话一提再提正是希望大家可以以此共勉“良好的氛围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然而,由这篇文章引起的讨论却朝着“良好氛围”的反方向发展这是我没有料想到的。争论由一缕清风“得罪倩理”的一句玩笑话引起。这话在一缕清风,倩理看来自是玩笑话,当事人未放在心上,第三人不知内情,读来有想法也不足为奇。文字在第一次输出输入的过程中,信息就会有流失,到第二人输出输入的时候又是二次流失,二次创造的过程,第三人,第四人……误会,争端就是这样产生的。大家有缘,来守望相识,是守望的福分,向日葵斗胆在此做一个和事佬,我们的交流对事不对人,此番过后,还是朋友。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一缕清风给读者提了意见,我也想给作者提点意见,读者读不懂,到底是读者的问题,还是作者的问题?读者对作品发表看法,无论他们说的是对还是错,是褒奖还是批评,只要他们说的是真诚,真实的想法,可以不赞同,但应该受到尊重。读者的评论是对作者劳动的最好反馈,至少证明他们认真读过。感慨出此文,只望作者,读者,编辑共勉,在守望建造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良好的氛围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
评论人安云 发布于 2009/10/19 8:52:53
我当了几个月的诗歌编辑,我体会到一点。编辑发稿应坦荡荡。我是编辑,好与不好由我来决定,只要认真去审,坚持自己的观点看法,就是对得起作者和读者的。
评论人苏淇寒 发布于 2009/10/19 15:35:11
看了编辑这篇文章后,我本想再去看看《终于有人懂这首诗了》下,只是提示访问已失效了!可能是网络差的原因吧。说实,以前我刚来守望时,感到守望如雪一样纯白,后来偶然看到二篇文章的读者与作者的激烈争执,突然感觉守望丢失了很多东西,那种丢失,在我印象中是一辈子涂抹不掉的事情。在守望,我把每个文学者都看成我的启蒙老师的,我爱守望,我一样热爱守望这个家园所有的文学爱好者!希望大家对待某些事某些人多一分宽容和理解吧……最后,苏淇寒在此念安守望所有成员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评论人安云 发布于 2009/10/19 17:24:09
给苏淇寒:网络是最纯洁的地方,同时也是最污浊的地方。但无论环境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都是没错的。共勉。
评论人一缕清风 发布于 2009/10/19 12:30:50
终于还是殃及鱼池了,不知以后清风的文章还有没有人敢审。哈哈~~~~~~~~~
光的言语很诚恳,顶一个!
再赠一言:网海浮沉,神鬼妖人。吵吵闹闹,不必当真。
评论人风啸马寒 发布于 2009/10/20 8:40:51
评论人一缕清风 发布于 2009-10-19 12:30:50
终于还是殃及鱼池了,不知以后清风的文章还有没有人敢审。哈哈~~~~~~~~~ 光的言语很诚恳,顶一个!再赠一言:网海浮沉,神鬼妖人。吵吵闹闹,不必当真。
终是一副欠扁的神态,这种人的文章,不读也罢!真是文品如人品。到此为止了,真希望守望别被这种人给污染了。
评论人行之书 发布于 2009/10/19 17:26:47
读者对作品发表看法,无论他们说的是对还是错,是褒奖还是批评,只要他们说的是真诚,真实的想法,可以不赞同,但应该受到尊重。读者的评论是对作者劳动的最好反馈,至少证明他们认真读过。
评论人倩理 发布于 2009/10/19 18:44:53
讨论是好的,无论是褒奖还是批评,只要有个度,别演变成恶性,否则对谁都是种伤害!
评论人苏淇寒 发布于 2009/10/19 22:07:59
诚恳谢谢安云的良言玉语,我会铭记,安云的赐教会让苏淇寒慢慢变成熟的,问好安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