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日记频道>心情日记>大段屯印象

大段屯印象
  作者:春田草 发表:2018/7/15 10:12:26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425
  编辑按:民族风情、风俗、风韵,是少数民族的标记。每个民族不尽相同,历史迥然,但都是炎黄子孙。赏读,问好。
  
  在流经当地的保江河畔,一个河湾旁的坡地上,稀疏地点缀着十多户人家。形成了一个我们山区常见的小山寨--大段苗寨。
  视野所及,家家屋后青山绵绵,有竹林青翠欲滴,屋前果树数株,以柚果居多。再放眼扫描,桔园大片,残桔尤红艳,昭示曾经的丰收。青瓦白墙的老式民居,钢筋水泥的现代楼房,竟不见想当然中的成片木楼,苗寨何在?
  正兴致萧索中,忽觉眼前一亮。一座木楼赫然入眼,是谓民族楼。楼前一坪地,芦笙柱高耸,牛头图腾旗迎风猎猎。身穿苗族服饰的女孩三五成群,老妪、村妇扎堆,一种少数民族风情扑面而来。初见大段,民族风情初显。
  喝了迎宾酒,走进大段门。在与村民的接触中,逐渐了解了一些有关大段的信息。据悉,大段苗寨建寨已有一百八十多年。是从邻县三江迁入,当年迁涉原因不详,有说避战乱的,有说其他的……据当地苗族同胞说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苗族的重大节日,是祭奠祖先的日子。他们的先祖们每年三月三都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仪式来祭祀、祈福,通过“芦笙踩堂舞”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同时,也祈求村寨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在历史的变迁中。每年的三月三,不少外地人慕名而到大段,为的就是欣赏这种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大段屯的苗族同胞们每年在这天都隆重的仪式与前来的游客们同庆传统的民族节日。传统的祭祀仪式也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民俗文化,加入了山歌、现代演唱、歌舞表演、小品、广场舞等元素,传统的祭祀仪式也变成了集表演性、宣传性、教育性、文化性,由民俗到文化,这是一种与与时倶进。
  当天,在这个叫大段的苗家小山寨,我既欣赏到了原生态的苗族民间芦笙表演,苗族民俗风情故事,还品尝了充满民族风味的糯米饭、酸肉,酸鱼,让我在一饱口福的同时了解了苗家的传统文化魅力。总之,这里的人生活得有滋有味。在党的民族团结政策下,他们无论是种果、种树、栽竹,还是经商、从政、从教……他们的生活都是风生水起,芝麻开花。
  时间,也许会改变很多东西,诸如语言、服饰、生活习惯等,但永远改变不了一个民族追求真、善、美的生活愿望。民族团结一家亲,各民族的不断融合是发展潮流。真心希望这个小山寨的苗族同胞们在今后,能不断传承本民族文化特色。
  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做到的。因为直到现在,在大段屯杨老师家看到的两副对联仍历历在目:“一门欣喜得后继,四代同堂享天伦”,“当太当公当父母,捧子捧孙捧明珠。”其中一联的横批“乐在其中”更是点睛之笔啊!
    
分享:
责任编辑:然野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