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行走笔记>读《西游记》名著说其中两处败笔

读《西游记》名著说其中两处败笔
  作者:南山石匠 发表:2018/12/6 21:04:40 等级:4 状态: 阅读:726
  编辑按: 说的有道理。这才是书读的较真儿,细微。最近有一小学生亦读出问题,那就是作者写宴席场面是千篇一律的菜品,连外域都是,令人唏嘘。钦佩先生的眼力,这个碴儿挑的好。品鉴,问好。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排行榜中居于第四位。排在首位是《红楼梦》,其次是《水浒传》,再就是《三国演义》、《西游记》。这样的排行顺序,自有其中的道理。从文学造诣来说,《红楼梦》居于首位是当之无愧的。《西游记》作为一部长篇名著,被拍成影视剧,它的娱乐价值远远要大于它的文学价值。可以说,它在娱乐剧中,可以在以四大名著为主的影剧中,居于首位。
  
  读过《西游记》的读者,不知有没有发现书中的几处败笔之处。若是没有,则应验了二千多年前孔子的说法。《论语》,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西游记》书中的确有许多败笔之处,我们来看看原著原文便明白了。原著:如来因打发唐僧去后,才散了传经之会。旁又闪上观世音菩萨合掌启佛祖道:“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之人,今已成功,共计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还少八日,不合藏数。望我世尊,早赐圣僧回东转西,须在八日之内,庶完藏数,准弟子缴还金旨。”我们从《西游记》原著中可以知道,唐僧此次西行取经,一共走了14年。而全书中对唐僧的体貌特征的描写,此人自始自终,都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僧人。这显而易见是一个败笔之处。一个人在长达14年之久的风餐露宿下,仍旧保持着白胖体态,可能吗?在唐僧取经途中,其言行举止、谈吐、思维、胆略等等方面的表现,都与一般常人无异。而在《西游记》的原著中,唐僧并非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相反,他父亲陈光蕊乃当朝金科状元,母亲也非同一般普通百姓家庭出生。从现代遗传学说,唐僧的智商应高于普通百姓。再来看原著原文怎么写的?原著:当日对众举出玄奘法师。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他外公见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他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当时三位引至御前,扬尘舞蹈,拜罢奏曰:"臣瑀等蒙圣旨,选得高僧一名陈玄奘。"由此可看出,唐僧的学识非同一般人。他饱读经书,学识并不浅薄,为何在取经途中,屡屡见到途中的许多事情,竟无法理解,也从未表现出他过人的智慧和胆略,甚至很多次丧失取经的信心。而作为一个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却知识非常渊博,知书达理,通晓天文地理,不断开导唐僧,屡屡化险为夷。如果不是吴承恩作者有意讽刺而写,那只能说这是这部名著中的另一个败笔之处。
  
  另外,在《西游记》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刬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中,吴承恩作者将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作了一个名录。其实,通读《西游记》后,不难发现唐僧并未经历八十一难。一共是44难。一些故事,完全是同一件事,却被作者分成三或四个故事分别来叙。比如第四十八、第四十九、第五十难,都是说过火焰山故事。作者将故事前中后作了三个小故事来说,从遇到火焰山到借芭蕉扇,再到收缚牛魔王等。通篇都是在说同一件事,如何过得火焰山。类似这样的情况,全书中还是有不少。
  
  唐僧取经故事,一直作为指导人们一个信念理论,那就是坚持。只要坚持,最终能获得成功。或许也是它能受许多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我个人看,唐僧本人并没有吃过什么苦头。从他离开唐朝故都起,在他未救孙悟空之前,风餐露宿,孤身一人,确实吃了一点苦头。收孙悟空为徒后,可以说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模式。途中又收了白龙马,他的日子过得更加消遥。骑在白龙马上,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在多个章回中,作者通过引用唐僧的原话和感慨,将途中风光美景完整地表达出来。途中遇到妖魔鬼怪,唐僧虽说被抓,但他只是心理上受到一定惊吓而已,而肉体上丝毫未伤。每一次遇难后,身边三个徒弟时时侍候着,好水好饭管待他。其中遇到西域国王,国王好酒好菜款待他们师徒四人。这样的日子,虽然历经了长达14年之久,但仍旧能让唐僧保持着白胖的体态。很显然,他的经历说不上什么难。只能说是西天如来佛祖对他的耐心和取经的诚意做了一个考验罢了。
  
  
  
  
分享:
责任编辑:然野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