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小说频道>小说故事>边关轶事

边关轶事
  作者:平果 发表:2008/7/30 23:41:39 等级:4 状态: 阅读:2075
  编辑按:一个人无论什么原因,只要心中有爱,那么,他就一定是人幸福的人。
  
  午后的酷热正悄然退下,金黄色的秋阳落在茂密的大叶榕上,星星点点的光束钻进落满尘土的铁沙窗网,斜斜地铺满在屋角的铁皮柜上,泛着青蓝耀眼的光。
  出了办公室,我转首向对面那边望了望,几十米开外是一排排法式结构的小木屋。
  我习惯地抬头揪了一眼大楼顶上那面崭新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不知为何,此时我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其实只要迈出前方二十五米外的界碑,就是异国越南。我郁积已久的目光最后又落在三十米开外的木制旗杆上,一根粗劣的细绳拽着早已退色的一角星旗,偶尔在风中抖动一下,象霜冻的香蕉叶。
  旗杆下几个持枪的军人不时警惕地向着这边张望,尽管隔着带刺的铁丝网,还是可以清楚地看清对方的面容。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怎么自个儿差点忘了?联检大楼的拉闸门已早早地被人关上。
  秋日里即将落尽的余光血一样地把天空涂得通红,这不足千户的平孟镇,修长的老街,却显更加地冷清。群山树冠丛里的青砖瓦房若隐若现,缕缕青烟从乌黑的烟囱里袅袅升起。
  我看了看表,哟!糟了!都快七点了。还没买菜,关里的厨师中午回乡下老家了。同事小何休探亲假,另一位同事小左因家有事,今一大早就回县城了,关长前几天去城里开会还没回。这个经过多年中越战争洗礼的口岸,各项业务刚刚恢复。这个科级关平日里也就那么四个人,有时一两个关员守关也是正常不过的。
  中巴车在办公大楼前陀螺似的打了个圈,车尾一摆,拖着长长的黑带,夹着令人窒息的柴油味儿,又返回靖西县城去了,看来今晚又是自已独守这座大楼了。
  办公室里的电话响了,听那歇斯底里的铃声不像是长话,倒象是镇上打来的。
  “你好,哪位?”我喘着粗气,拽起听筒上的天线。
  “请问孟云在吗?”对方问道。
  “我就是,你是“高佬”?”我心里挺高兴的。
  “怎么?你一个人?小左呢?”
  “小左今早回去了。”
  “吃饭没有?要是没吃,就到我家来吧,今天中秋,过来搞两杯如何?”高佬电话里头笑道。
  我想了想,一个人过节确实挺孤单的。“行啊,等回我忙完手里的工作就过去,谢了!高佬。”
  我放下电话,随手做完每日值班记录。
  高佬其实并不姓高,姓覃,在口岸办在工作。因为人长得瘦高,性格开朗,又热情好客,大家都喊他“高佬”。
  这不,时间长了,他也乐意别人这样称呼;似乎这样比喊“老覃”更亲切些。
  “高佬”家是一座旧式的两层私房,在当地算不上富裕。镇上有些边贸红人的私宅比起这些旧屋要气派得多。
  两个看上去约六、七岁光景的男孩在屋里戏耍,其中那个高个的应是“高佬”的儿子。
  “你看你…你啊!来就来吧,还买什么酒,家里酒有的是,你能喝得多少?”
  “高佬”搓着手从里屋迎上来,从我的肩上取下一箱“万力”啤酒和一瓶高度“秦池”,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高佬,你就别客气了,过节嘛,今晚咱好好干一下。”尽管喝酒不是我的强项,我还是蛮有信心。
  饭桌上除了高佬家人,还有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男人。
  酒菜挺丰盛,有我特别爱吃的越南风味火腿肉,还有黄姜炖猪脚和红腊风味排骨肉。
  几杯白酒下肚,“高佬”话渐渐地多起来:“这位是埂木(音译名),越南河广县政府的。”
  我向对方点点头,算是回个礼。
  几大杯52度的“秦池”让我浑身的血液似乎都要沸腾,大脑顿时变得迟钝起来。
  我这才仔细地打量眼前这位异国之客:一身土绿色的短衫,脚汲着一双黄色塑料拖鞋,眼里始终闪烁着狡黠游移不定的目光。
  “埂木”用他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说:“钟过海干(中国海关),敢被!(干杯)”。
  我神情木纳地举杯看着对方,手中的酒杯在微微颤抖。
  “高佬”红着脖子起身趁势打起圆场来:“来!来!咱们来个中越友谊杯,干了这一杯!”
  我忍不住笑起来,向对方作了个一杯而尽的手势。
  大家都一起举杯一饮而尽,不知不觉中,一箱啤酒和一瓶白酒已清空见底。
  饭后的孩子们在屋外相互嘻闹,老人们则迈着蹒跚的步子,摇着草蒲扇,各自去屋外乘凉。
  月什么时候已高挂夜空,一番客套话语之后,我踉踉跄跄地往平孟海关办公楼方向走去……
  中秋的晚风吹来,顿时让人感到阵阵凉意。
  小时候特别爱过中秋,只有中秋节才能吃上美味的月饼。孩儿时代的欢乐至今记忆犹新,如果世间万物能够时光倒流,我愿意重新回到过去。
  一轮明月如愿无私地顷泻它雪白的光芒,钻进小河边上那棵枝叶茂盛的百年老树里,像一个慈祥的老人,用慈爱的大手轻轻地抚摸着,端详地望着树下小河流孱孱流水。微风吹佛,片片枯黄的老叶像断线的珠子,在水面上打起一个小小的水漂,激起一圈涟猗,又飞似地冲向曾经风火硝烟的异国。
  我想想自已不正像水面上的榕叶吗?花开花落,人生何为?一个外乡的游子,厌倦了离乡的漂泊,却又无法把握冥冥中变化无常的天意。
  我不由想起南宋李清照《声声慢》里的一段: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倚靠在树下石椅上,一片枯黄的榕树轻轻地飘落在肩上,打断了我的沉思。
  月悄消地爬过树梢,向着办公大楼北面高高的群山上移去。

                                                              一九九七年九月十六日中秋节落笔于平孟镇
  
分享:
责任编辑:南平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南平 发布于 2008/7/30 23:43:43  
呵呵,但愿,远方的朋友一切如意!
评论人平果 发布于 2008/8/1 20:35:32  

作者回复:这是一段真实的故事,谢谢大家阅读.
评论人纯净水 发布于 2008/8/3 11:06:01  
无论心情如何都记得来守望看看,真诚的朋友一直等在这里。对您的文字我总是发自内心的崇敬。据说一个人的文字能反映一个人的品质,我觉得这句话适合您。
评论人风啸马寒 发布于 2008/8/1 9:04:43  
唯有致敬,向最可爱的人
评论人平果 发布于 2008/8/3 11:34:04  
谢谢“纯净水”,想不到还是有读者关注我的作品,我心里确实挺高兴。 我的作品属于那种急功近利型,粗制滥造型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