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天地 神鬼同途
——芥川龙之介作品的独特审美观浅析
![]()
过年期间,翻看了村上春树的名篇《挪威的森林》和有“鬼才”之称的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集《罗生门》,读完后,深感偏见之于人的毒害到了该认真清理的时候了。村上的作品绮丽婉约,纤柔细致,对神经症、同性恋等精神领域的独特探索自有不少出彩处,小资们对他的拥趸绝不仅限于对时尚感的捕捉!但说到艺术上的成就,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则独创一派,妙通鬼神,风格迥然,让人过目难忘。!
故事:一个男人在一场地震中发现妻子被深埋在倒塌的屋下,向他苦苦求救,他试了几次都未成功,却发现风助火势,情况更加危急,眼见无法救妻子出来,就拿起瓦片向妻子头上砸去,只一下就杀死了她。事后他一再为自己解释:当时也是情势所迫,怕她死得难受,但是他一直良心不安,直到一次夜读画册,看到地震那熟悉的画面,他才不得不深深地回忆起那些可怕的细节,一些不敢面对的事实也开始显山露水:他心里其实早就想杀妻了,当时那么做并不是不得已为之,只因那些平素的龃龉在平淡的生活中一直深埋积累在思想的底层,窖藏嬗变成一股浅暗的力量,在灾难的时候,人性的变异才使他们迸发出扭曲变形的可怕巨能,使杀妻这一行为变得自然而然。后来他听一人说起,同样也是火灾时刻,一个被困的人因为火势大,烧断了房梁反而遇救,他才明白,或者终于肯承认:自己其实当时所作并不是要减轻妻子的痛苦,而只是怕妻子有光生的希望,想到这里,他一直筑起的思想堡垒彻底崩溃!终于在与一个富家小姐的婚礼当晚,他控制不住大声喊起来:我是杀人犯!我是杀妻的凶犯! 以上就是芥川龙之介小说《疑惑》中一个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人的自述,也是芥川引我们走入的一个诡异阴暗的世界,这就是人性的深层或者底层世界。这个日本大正时期被誉为“鬼才”的天才作家身世生平也同样令人惊异,23岁发表《罗生门》时,并未在文学界引起重视,次年发表的《罗生门》却得到大师夏目漱石的欣赏与关注,在短短十几年的文学生涯中,以《罗生门》《地狱变》《竹林中》等优秀的短篇小说跻身大师行列,成为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甚至可以说,代表了当时日本文学的最高成就。而日本著名异演黑泽明根据其《竹林中》改编的影片《罗生门》在奠定自己世界级电影大师地位的同时,也将芥川龙之介推到了世界级文学大师的行列。这位天生敏感阴郁的作家,却一直处在“迷茫的不安”中,最后在35岁事业如日中天之时自杀,给自己的一生划上一个传奇的句号。鲁迅先生在五四时期最早译介斯人作品,后楼适夷、文洁若等著名翻译家均翻译过他的部分作品,他在国内目前也拥有相当数量的FANS,究其原因,除却题材新颖,思想深刻等众所共知的原因,他对“人”的深刻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入挖掘使他的芥川文学真正成为一种人学,影响一代一代人,而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芥川文学奖”则是日本政府对日本文学青年的成就给予的最高肯定。虽然对他作品风格的解读因人而异,褒贬不一,但总体说来,对他风格的独特性却没有人否认。 他气质超群,近神近鬼,近痴近癫,凭着自己对日本古文化、西方文学、宗教、古代汉文学等领域的精僻研究与深刻理解,在文学领域里独树一帜当然是水道渠成。有人称梅里美的故事营造的是一个边缘地带---科西嘉半岛的似真似幻的神话国度,那么芥川龙之介可称用通灵之笔为我们打通了神鬼天地的殊途,引领我们在一种神异的氛围中体味人生寂寞,体味生活艰辛、人性复杂。 在他的作品中有一类取自历史题材,有些篇什有他所钟爱的浓郁的江户情趣,典型如《戏作三昧》。而在《地狱变》中,画师良秀对地狱图景模拟的热情,已经近乎疯狂,而到最后侯爷火焚其爱女的惨烈场面成为良秀最后的“杰作”,则通过逼真的画面感将艺术的残酷之美推到了极致,而作者对“为艺术而艺术”这一主张的最新阐释也似乎是从地狱鬼卒的角度来写的:司空见惯,冷静客观,超然其外,因而读罢更有一种如堕地狱的空寂与毁灭之感,但我们又不能否认这种恐怖、绝望至极而产生的奇幻美感,如爱伦坡营造的恐怖美的世界一般让人欲罢不能。当然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作者是持肯定或者否定的观点,后人评说不一,我也不下妄语。 影片《罗生门》使得原著《竹林中》成为传世名著,(注意,电影〈罗生门〉与小说〈罗生门〉不是同一回事),说他是作者的代表作是十分客观的,不论布局与内容、表达方式均已臻化境:作者通过几个当事人与见证人对一场竹林凶杀案的完全不同的供述与回忆,描摹了人性之复杂,叙事方式相当特别,内涵十分丰富,对语言纯熟精练的使用在此文中得到了特别充分的反映,可说是他艺术成就的最杰出代表。 对东西方两大宗教如佛教、基督教的特殊兴趣在其作品中也有一定的反映。如《蜘蛛之丝》、《基督徒之死》,当然这些文章说教意味偏重,对宗教的虔敬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让人产生难逃俗套的失望,相较之下,倒是另一篇不那么出名的《南京的基督》更有看头:一个笃< ![]()
评论人褦襶子 发布于 2008/2/19 11:10:34
类似“光生”之类的词语,在阁下的文中较常出现,因不知阁下是笔误,还是特有所指。所以未敢擅改。尚望阁下今后行文斟酌。
评论人飞飞儿 发布于 2008/2/19 11:32:40
不好意思,是“还生”的误写,绝不是我的生造词,哈哈,看到不顺就直接改吧,我不在意。
评论人褦襶子 发布于 2008/2/19 11:06:34
"而只是怕妻子有光生的希望"个别词是否有待考究。这句话中的“光生”一词……,浅见,浅见!仅供参考。我个人认为,除专业研究文言的文章外,应当尽量通俗。少用,甚至不用半文不白的词语。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08/6/9 15:50:36
真经典!
有这么多借口,怎么可能会赢? 不如发他们每人一本西点军校的教案吧!等他们学习好了再来训练,再来参加比赛也不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