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孩子些什么
![]() 前不久举家参加了朋友策划的秋日登山活动,在下山的途中,在孩子身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五个来自5个家庭的孩子,年龄大的小学三年级,小的还不足五岁。他(她)们像上山时一样,自发地排好队伍,一边小大人般地互相提醒着,一边在大人的护卫下前行。当时,女儿和一个伙伴是引以为豪地走在队伍的最前边,没过多久,就有了另外一个年龄最小的女孩子想要当排头兵的变故,在遭到女儿身边那个孩子的拒绝之后,小家伙伤心的落下眼泪。女儿见状,一边严肃地提醒身边的伙伴“我们是姐姐,应该让着小的”,一边把那个小姑娘拉到了前面,三个孩子就此又兴高采烈起来,欢蹦乱跳地一路前行了。见到女儿有如此的举动,虽然我为平日里的说教没有徒劳而欣慰,但也只是向孩子高举起了大拇指,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夸奖。 没有想到的是,那个落泪小姑娘的母亲,不但特意在妻子面前夸奖我们把孩子教育得好,而且还将此作为一个事例,当自己的孩子遇到同样事情的时候,用来教育、引导孩子要懂得谦让。听完妻子的讲述,我不由得嫣然一笑:这位朋友能够如此理性地教育孩子,的确让我有了“他乡遇故知”的兴奋感,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获得爱,要从关爱他人开始”这个基本做人要素,在我是孩童的年代,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而就在我把所接受的教育传承给女儿的时候,在为数众多的“人文志士”眼中,居然是那样的匪夷所思。所以那位女孩母亲的言行,着实让我动容。 不久前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对农民夫妇,在举债为孩子拼凑足了上大学的学费后,实在没有能力再满足孩子添置一件高档mp3的要求。最后面对欲望没能得到满足的孩子泼皮般的耍闹,老两口是老泪纵横。怎么也搞不明白,自己含辛茹苦养育的儿子,在令人炫耀的步入高等学府之时,怎么会变得如此的自私和不通情理?其实答案很简单:为人父母者,在无私地将爱奉献给孩子的同时,并没能因势利导地让孩子明白“爱在得到同时,也必须要付出”这个最为基本的做人原则。孩子是面镜子,在他们身上映现出来的斑点,正是为人父母者身上的瑕疵。在这个事例中,孩子的问题,看似简单的是一个有关“爱的接受与付出失衡”的问题,但却折射出,现如今全社会对孩子德育教育淡漠的问题。 我自幼跟随姥姥在北京的一个大杂院里长大,为数不少的生活这个大杂院的人,和教养我成人的姥姥一样是文盲。这个放在今天会被冠以“低素质”的群体,虽然和今天的为人父母者同样拥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夙愿,但他们在教育后代时,却是以“人活着,要有德行!”的理念作为最根本的基点。也就是这种“德育优先”的做法。让孩子们的言行,从小就时时刻刻地被长辈将他们对“德行”的“做人要端正、磊落”的理解所转化成的各种规矩所规范着。这种“德育优先”的教育方式,即是平头百姓对祖辈的传统教育模式的传承,也是的对未来社会的道德水准必将良性发展的一种认知。因此,尽管大杂院里走出来的孩子多数人依旧是平头百姓,依旧像“张大民”那样过着“苦中求乐”的生活,但在风起云涌的社会变迁面前,他们懂得反思、懂得感悟、懂得感恩、懂得珍惜,人生的质量也因此完成了由量到质的超越。 自从为女儿选择了一所普通小学之后,我曾经一度不愿和身边的人聊孩子上学的话题。性情直爽的人,直言我“自己开着好车,却不舍得花钱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的行为是自私自利。有些城府的人,在随声附和的同时,明眸中不时闪烁着“鄙夷”二字。不仅仅是在他们的眼中,而且是在绝大多数的父母的意识形态中,对于“良好教育”的理解,就是“钱+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大学=孩子能挣更多的钱=成才”这个模式。在这个模式的作用下,孩子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上大学”的中心点进行,就连孩子身心健康这个原本是“重中之中”的方面,也不得不退居二线了。于是也就有了为人父母们,一边声泪俱下、慷慨陈词地抨击中国“应试教育”是畸形教育,一边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为中国畸形教育的生存而“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的壮举!在全社会追求物质利益近似颠狂的今天,这种“周瑜打黄盖”的事情,只能说明国人在未来社会道德水准的何去何从感到困惑,而这种困惑也只能是害了自己含辛茹苦所养的孩子。 如果我们能留心媒体的报道和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就会发现诸如“大、中学生暴力事件、自杀事件、残杀父母事件、患有精神分裂症等等”事件的频繁发生。这些活生生事例,都是畸形教育给予我们的血泪,都是淡漠孩子德育教育所演义的悲剧。她昭示着天下父母者,在教养我们唯一的后代的时候,自己是否应该冷静一点;睿智一点;颜面抛弃一点;追逐世俗风雅的热情减弱一点。今天还和父母聊起一个患上抑郁症的大学生。实际上,他所遭受的那点打击,放在大杂院里“张大民式”的群体中,根本就算不上挫折。面对我“这么个孩子,倒是上了大学,可还是把父母急死了”的感慨,曾经平和地接受了儿子平庸的现实的二老,又再次将“接受儿女无能,但不接受儿女无德”的理念提出来 ![]()
评论人风飘何处 发布于 2008/12/22 20:15:12
这的确是为人父母们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上。
评论人小苹果 发布于 2008/12/27 11:24:23
小女正在上小学二年级.没择校.在一划定的普通小学就读.这时代有多少人可以轻松地追赶世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