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
——过年专辑之三
![]() 喝完了腊八粥,每日混沌在琐碎事情的缠绕之中。若不是窗外轰鸣的鞭炮声提醒,依旧还将腊月二十三记做是明天的事情。尽管现如今早已将老理儿中有关祭灶的诸如“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规矩以及妇女用净泥土涂饰灶具(俗称:挂袍)的做法一并废弃,但像“摆放一些糖果”等等诸如此类的象征性的祭灶仪式,还很是流行。毕竟按照民间的习俗,这天身为“一家之主”的“灶王爷”要去“上天言好事”不把老人家的嘴儿甜哄好了,那怎能指望他“下界保吉祥”? 就像候宝林大师的相声所说的那样:灶王爷是一家之主,但却没有人见过他长得什么模样儿。有人说灶王爷长得像小白脸,之所以不让女人祭灶,就是为避“男女之嫌”。又有司马彪注释古籍《庄子.达生》所记载的“灶有髻”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由此可见,这位从来没有露过庐山真面的灶王爷,在百姓心中,被给予了个风流倜傥的形象。 旧时的百姓家中,都供奉有灶王爷的画像,有关这灶王爷的画像,民间还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有一对姓张的兄弟,哥哥擅长盘灶的泥瓦匠,弟弟是个画师。年长月久了,弟弟不但因手艺精湛而赢得“张灶王”的尊称,而且还因善断家长里短而赢得街坊四邻的尊重。张灶王成为了家里家外的主心骨儿,腊月二十三这天,张灶王作古。他这一走,她的后人们就吵嚷着分家。万般无奈的画师弟弟想出一个办法,就在其哥哥周年祭日这天深夜,先将张灶王夫妻的画像置于厨房的灶壁上,然后将全家老小叫醒,召唤到厨房。看到全家人被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惊呆了,便宣称“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惊恐万分的子孙们,立即下跪磕头,摆上张灶王爱吃的甜食,,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儿在街坊邻友间传播开了,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所以画师也只得再度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现如今,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的人们。都早已经使上了清洁、便利的燃气灶具。甚至有些年轻人根本就没见过灶台,也就更不知道什么叫“灶王爷儿”了。随着对西式生活方式的追捧,年长月久了,对有关祭灶之类的民俗传承,恐怕是要“前有古人,后无来者”了。其实,祭灶不祭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奔波形迹在越发斑斓糜重世间,心中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行为准则。灶王虽为传说,但也绝非子毋虚有。人不行好事,何处有善果!心中无鬼,才是天下的太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