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散记人生>杀鸡趣闻

杀鸡趣闻
——过年专辑之腊月二十七
  作者:随风赏雨 发表:2009/1/22 0:38:47 等级:4 状态: 阅读:1948
  编辑按:这一系列过年文章,让会员收益非浅!
  
  二十多年前,在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新年联欢会的餐桌上,摆放着两只同学们自己烹炖的鸡。不仅色如黑炭,而且味重血腥。大倒同学们的胃口。倒是老师在我们对“大师傅”的阵阵声讨声中,一语道出了原委:“杀鸡的时候,血没有放出来,所以作出来就是这个样子,你们这鸡也不是买来的吧?”
  “火眼金睛的”老师当时是给我们留足了面子,那鸡的确不是买来的。那个年代,家长留给孩子的零花钱不多,能置办些干鲜果品,已经实属不易。为了让同学们在这最后的联欢会上能打打牙祭,几个胆大的同学就带着几把大米到附近的农村去想办法。做坏事总是心虚的。所以得手后就鸡就被当即拧断了脖子。这第一次杀鸡的手法,虽然逃躲过了鸡主人的捉拿,但还是在餐桌上露出了马脚。当然,事后的斥责和检查,自然是逃脱不了的。
  参加工作后的第一年春节,单位居然破天荒地发了一回活鸡作为福利。这一下子可热闹了。住在单位附近的人倒还好说,可家居城区的同事就麻烦了,总不能带着活鸡去挤公车吧!于是男女老幼齐上阵,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地“杀鸡运动”。一时间,在全厂能够找到开水的地方,就是杀鸡的战场。到处人头攒动,鸡毛飞舞。闪身刚刚躲开面前扑溅过来的鸡血,又不得不为躲避身后掉了脑袋但依旧奔跑的鸡而上窜下跳;刚刚笑完左边的同事怎么卖力也对付不了鸡的负隅顽抗,就又看到右边的同事在气极败坏地玩“老鹰捉小鸡”。有了学生时代的前车之鉴,这次自然不会重蹈覆辙。自认为收拾停当后,便四处去看西洋景。回来才发现自己也同样是让嗉子还完好无存地藏在鸡的脖腔里。
  若干年后在岳父家杀鸡,当年正在呀呀学语的女儿始终蹲在一旁,认认真真地观摩着我的每一步操作。不时地发出“爸爸,棒!”的赞誉。等到我这里收拾妥当,女儿兴高采烈地来到岳父面前,急于将所见所闻描述给老爷听。只见她将小手拟刀在自己的喉咙位置边比划、边说到:“姥爷,就这样一刀,姥爷就死啦!”
  鸡,是年夜饭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老理儿也有“腊月二十七,宰公鸡!”的说法,年夜饭上,有吉(鸡)庆有余但讲究归讲究,如今已经极少有人会在这天,小拭鸡刀,找一找过年的乐趣。毕竟在如今富庶的日子里,吃鸡是太随意、太寻常的事情。毕竟这无雪的暖冬,使得肆意的“禽流感”让人“谈鸡色变”。现如今,还能有多少孩子,会像我们当年那样去为只鸡而冒天下之大不韪;还有那家单位,还会用心良苦地用活鸡当作福利?禽流感的肆意,可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让我们对鸡会彻底远离。但在我们记忆的存储里,除了保留住呀语孩儿童言无忌中的乐趣以外,是否也应该给“腊月二十七、宰公鸡”这样世传民理儿、习俗,留有一抹天地?
  
分享:
责任编辑:漂泊自由的阿杰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刁谗 发布于 2009/1/27 9:05:50  
历史,是从猴变人,还是从活鸡变恐龙?
评论人蕊寒香冷 发布于 2009/1/24 22:57:06  
语言幽默流畅,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