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书边小语>聆听秋士之悲语

聆听秋士之悲语
  作者:王恩园*hytc 发表:2010/1/15 22:07:10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327
  编辑按:从容述说,从容感悟秋。悲秋,亦赏秋。有感有思的文字,带来了历史与传承,值得欣赏。
  
  某一日你推开窗子,异样的感觉油生于你心;不禁放眼环顾:成排的小杨树已憔悴凋零了,不再葱翠;天际绵延得更悠远了;零落而清爽的空气吸进了肺腑:“咔嚓”一声响又一片枯叶凋落了——哦,你猛然醒悟:倏然间抓到了秋的玉臂,同时用心中怅然的涟漪尾送夏浓丽的裙摆飘然消逝——秋,款款走来。
  通向图书馆的水泥路两旁玉立了两排秀颀的“脱皮树”。它们确是长大了。刚来到这里时,有和我一样柔弱的身子骨,还没有如今分布得错落有致的枝桠,现已“亭亭如盖”矣。只是天已入秋,叶子亦枯黄随风飘零了。零落得宽宽青灰的水泥道凄清寂落的很。“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然而我的眼前只有片片黄蝶在旋舞缱绻,颇有“秋风扫落叶”之势。“一叶知秋”呵。阵阵凉意袭满身;树下草坪上层层枯黄的叶子惹得我好一阵忧伤的缅怀与沉思。尚且翠绿的青草丛托住了一层干净枯黄的叶子,在青灰色的萧瑟光景里静默:“秋叶般静美”是之否?可是“夏花般绚烂”真的已成往事?我心怅怅然而不得释解。
  记得高中一位语文老师解剖过“愁”这个字。他说,“秋”下生“心”,故谓之“愁”。可见,秋与人类情感有着绵绵不尽之缘。而自古以来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更是集中体现了秋的人文蕴涵。造物主怀着悲悯之心向那些郁郁不得其趣的文人雅士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吟咏抒唱的天堂。秋生忧,秋生慨;秋感伤,秋悲叹。
  三闾大夫屈原,一个开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滥觞的深情吟唱“香草美人”的伟大诗人在他的《湘夫人》中吟到“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他仅仅是在感时伤世吗?虽然他在《离骚》中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但是他在乎的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他一心为着楚国的社稷,为着他的“香草”他的“美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您听到他这颗滚烫而絷热的爱民惜民之心了吗?“美人”却不领情,“怒而疏”之。于是“草木零落”了“美人迟暮”了:秋之况景里,一曲《离骚》诉衷肠!汨罗江畔形容枯槁的诗人披发行吟终是怀石自沉!他的悲,他的愁都付于秋风里萧萧的木叶了。您触摸到他那心魂深处的悲怨与无悔了吗?
  “初唐四杰”之首王勃英年早逝,却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滕王阁序》。那亦是在一个秋天里奏出的华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多么壮丽的景观,可还微露那么一点苍凉孤伤。萧索空旷的秋景难免让人感伤人生的缺憾与无常:“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这是王勃的感慨喟叹之词啊!想自己报君无门,怀才不遇,胸中郁郁不已。这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再看“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他把他的心都掏出来了,可想而知,他那刻的心情是何等得悲郁!据说此篇的全称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由此可知这是王勃暂留滕王阁的一片离辞,这就意味着他还要漂泊: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他的怀才不遇,他的无奈,他的孤独在滕王阁诗中可见一斑“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你是否听到他灵魂深处的呐喊?在其文词绚丽,对仗工整,气势奔放自然的背后;在其精美的表像下是一颗孤独的灵魂啊!谁能想到这篇佳作竟是他最后的灵魂抒唱!只愿秋的呼吸能给予他心灵的慰安。
  浩浩大唐,千秋万业,多少才子佳人,多少英雄志士浮沉于中。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狂傲不羁的“诗仙”李白,他们是大唐诗界的代表人物,他们亦是悲秋之士。杜甫《秋兴八首》中“云露凋伤枫树林”;《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在这首诗中,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李白的《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中“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当时的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当摇落秋风的时节,他那寂寞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当他独自在谢朓楼上临风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朓所吟赏的山川,缅怀他平素所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虽然古今世隔,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
  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其《静庵诗稿》中写道“苦觉秋风欺病骨,不堪宵梦续尘荣”。这足以说明肃杀的秋勾起了他潜在的悲观意识。
  近代的风流文人及大作家郁达夫更有一<
分享:
责任编辑:晚亭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0/1/21 12:17:36  
守望原创文字的探索与发现(第23期)已经刊出
[原创]守望原创文字的探索与发现(第23期)——幽蓝之水《贫商孟买》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4&Id=5945
欢迎大家光临守望探索与发现栏目点评再点评的活动现场,并为自己喜欢的点评投票,以便选出本期的首席点评家。欢迎大家的参与,问好!
评论人半雪芽 发布于 2010/1/17 1:01:32  
问好
评论人花去花来 发布于 2010/9/21 11:32:31  
  写秋,从古代写到现代,诗词雕绘,满目生辉,而感秋之情又寄其中,简直是完美之作。   啥时候教教我写文章啊?呵呵。老公向你学习。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