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与坏人的二元逻辑
![]() 好人诚然不错,但老好人却不是时代之需、社会之要。好人固然要做,要做就要做的有影响力,有力度,能够影响人,通过发挥自我好人的主观能动性来矫正坏人的所作所为。 坏人固然不好,可生活中还是存在一些坏人。生活是残酷的,容易把一个人推向身不由己,尤其是不得不作出损害他人之举动才能得以保全自己的境地。在这种时候个人所需求的发展体现的不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战略举措,显然已属于坏人之行列。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但是在文化的传承中,我们评价一人,首先更多的是喜欢先定性某人,再去依定性之方向展开评价。在这样一种文化评价氛围之下,就存在了我们探讨的价值空间。如果是一个十足的坏人,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去探讨这个十足坏人所行之中善的一面。 人人要做好人,要学会乐于助人,学会多奉献自我。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做人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侵犯不得。不过这句话也有它的适用范围,不是任何时候它都是绝对百分之百正确的。有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到个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要通过自我优化的方式去影响别人,让别人也严格要求自己。曾在百年美文中看过李敖先生的一篇《好人坏在哪里》的文章,谈到好人的三坏之处:一是不敢与坏人争,二是以为“独善其身”便是好人,三是以为“心存善念”便是好人。看完之后,觉得着实经典,深有感触。 好人不好在哪里,好人一旦做成老好人那就是十足的好人。宽容了别人,有时也害了别人。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自我的反思外,别人对我们缺点的指出,起到一个相当大的有益作用。甚或在别人的批评下成长自我也不失为一种具有建设性的成长方式。 我们为人做事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在好人,尤其是在老好人面前得到了宽容和漠视,但这个社会整体对我们的要求却并非如此,而且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也不容我们如此。今天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被指出,没能被思索,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积聚迟早有一天会引发我们更大的损失。为此需要好人将人做坏点,在好人的大框架下,坏之度就无需过多计较,毕竟好人没有做坏人的多少经验可谈,度的把握是一个尝试积累自我总结并予以锻炼实践的过程。 既然我们是被生活逼上了梁山,既然是自我的内心深处承认是一种被逼无赖,那么在坏人的生存法则下就要学会为自己开辟一个弹性空间。既然不是一直身处坏人之列,存在生活的无赖,那就无需让它坏到底,毕竟坏人也有层次高低之分,也要为走向康庄大道做些铺垫和积累。 成为了一个堪称坏人的人,又为什么要做好人呢? 坏人既然不是生来为做坏人而做坏人,那也是具有一定成长经历的。在这个成长经历过程中,虽然没能离开中华文化的传承影响,但是也透刻着生活的真实印迹所诱发的误入歧途。 祖宗留下来的共同价值遗产还是很具深远影响的。既然好人与坏人有价值认同的交集,那么用主流社会价值导向的评判标准间接分析坏人的所坏之目的,所坏之手段,所坏之初衷也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坏不是目的,只是坏人所行之手段。其实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有很多值得优化和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方式路径。同是为了自身愿望的达成,把过程做的利于社会和他人之发展,既是顾全了他人的利益,也是为了个人的长久发展留有后路。把坏人做到了一定层次,一定境界,那就具备了更多的生存土壤。同时也是由坏人向好人发展过渡做一些准备。 只要不是十足的坏人,所谓生活中的各种坏人都是有一些弹性定夺的空间可以探讨。 以坏人之态行好人之实,把好人做成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好人;以好人之则矫坏人之行,把坏人矫正到主流价值导向的正途上,各取所长,各取所向,让好人影响坏人,让坏人成为好人,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盛世中华增秀增色。 ![]()
评论人守望散文小组 发布于 2012/10/14 21:02:22
该作品已收录守望文学网2012年9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
敬请关注: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68&Id=126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