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散记人生>民主与正义

民主与正义
  作者:民正垂史 发表:2015/3/18 18:30:16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132
  编辑按:看惯了西方及受西方影响的民主,即使在华夏的版图上,也见到了台湾与香港的‘太阳花’与‘占中’,还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好。品读。
  
  民主真正意义上来说是个舶来品。真正始于何时较大影响中国,五四运动追求的德先生与赛先生算是初始的关键时期。对于这种西方舶来品的民主内涵,如果认为它是一个绝对的好东西,那以今之国人的民主标准相论,今之中国的民主状态和民主内涵与西方民主性质是有一定差距的,那又为什么追求百年的好东西不能得,而是以今之民主状态呈现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看问题,很多时候不能以理论的分析为据,而是一种实际的作为和实际的状态为依较为妥当。
  有时在看,西方的民主,特别是对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选举,需要选民投票予以决定的。可无论如何,各候选人的选票都有一席之地,那凭什么选票多者胜出,选票少者淘汰。从利益维护的角度来讲,这少部分的利益如何确以保证。其实看明白西方的民主,说明白点还是民主通过具备日常有效的监督体制得以保证的,这种监督体制的保证又是与整个国民的民主素质水平息息相关的,而不是单纯把决定一国发展和社会的良好运行寄托在竞选胜者上。所以我们不得不说民主是一个享受型的集体福利。于是我们看到西方民主强行介入一国之时,有时可能带来的是一国之福音。有时可能带来的是更加的混乱与苦难。带来福音也好,带来苦难也罢,都各有其理。带来福音定是一国全体国民实在是整体性地被压抑太久,仍沉寂在突然释然中,福音究竟能维护多久还要看一国国民的民主素质;带来苦难定是民主扰乱了既有的稳定却又难以建立民主自己的一时稳定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一直混乱与苦难下去,还是要看一国之民的民主素质和所呈现的民主内涵是否与民众心里期许契合。
  摒开政治的因素,单纯从学术角度来考虑,西之民主是一种国民素质民主。说的更具体就是国民整体具有对民主的精神信仰。精神信仰是国民素质要求的核心。核心缺失,如同骨肉缺乏灵魂,民主土壤也就没了。
  为此,一国必须寻找适合自己的民主内涵。如果以西之民主为民主原型的话,那么一国之民主追求可否实行渐进性的民主。这种民主是以追求与一国国民素质相称的民主,随国民素质俯仰而俯仰,把民主当成国民享受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民主结果。
  如果说民主是西方的优势所在的话,那正义就是中国的固有特色。其实长期以来我们总喜欢盯着别人的优势与成绩而不善于换个角度寻找自己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当然这种情况也符合古之哲学的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可这在某种程度上何尝不是一种短视。对于一种努力不好达到为何不换种思维。其实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学习与纠结也与人和人之间的羡慕与嫉妒相同。各人发展轨迹不同,所具有的条件不一样,如果硬要与别人收获相同,是肯定要栽跟头的。可能别人现具之条件,一步之快超你三步之挪,为什么不换一种思维,既要像别人学习,又要发展自己的特色,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亦如此,正义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将中国正义的内涵播撒世界才是异军突起之道。那么什么是正义呢?现代汉语词典对正义的解释有两条,一是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一是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正义是一种对恶的抗争行动。不过作为持权者来说,正义的宣扬与发展不利于稳定的高效维护。所以持权者需有一种大气,一种舍小利促大利的为民行为。将正义的理念渗透到各行各业,将正义的利剑割断社会生活中丑恶的尾巴,营造一种对善的崇尚与敬畏,对恶的唾弃与实际作为的跟进的氛围。这样的两相融通,中国的民主与正义就会走的更有质感。
  
分享:
责任编辑:然野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