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论民主与正义
![]() 五四以来,中国追求赛先生和德先生,至今还影响深远。四九年是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了,七九年中国人民开始不断过上好日子了,现在是中国人民要实现自己的梦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了。这一路走来,中国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自己和子孙的生活从来没有停止思考过。究竟什么样的体制和机制,什么样的思想与理念能够保证中华民族能这样永久健康地发展下去而不发生大的变动。 民众在思考,国家在思考,世界也在思考。因为中国乱,则百姓苦,世界灾。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在关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所能不断带给世界的福利。在此我们提出的民主与正义,并不是另起炉灶,搞一套理论,而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这一路走来所给实践证明的好的东西和国外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凝练总结,在此浅谈一下民主与正义的结合对中国未来发展所能创造多少活力的问题。下面就分十小论概略谈论之。 民主与正义——中国梦的重要组成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一直存在于国人的心里,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搅乱了中国梦的持续挺进甚或导致了一种阻断。民主与正义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中国梦的实现过程需要民主与正义的保证,中国梦实现之后也需要民主与正义来保证其延续性。中国梦实现过程中,没有民主做共识土壤,没有正义做监督机制,中国梦就会是一般零落的小中国梦的散布,可没有小中国梦的规模效应,可想而知中国梦能有大的作为吗。不管民主与正义合而为之于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还是分而散之于其它各种理论主义指导中,至少民主与正义的元素是中国梦需要的。 民主与正义——经济发展的助推剂 经济发展的宏观表达还是要靠民众个体的行为集聚。民主是一种坦荡地消费,毫无畏惧与压力可言,而正义却是一种约束,一种对民主式的市场消费方式的质问。没有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会有民众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和精神享受条件的不断提升。从中国的文化传承来看,以勤俭节约为美,这里面不仅涉及到民众个体的自我意识的行为体现,更多展现的是一种集体力量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古代有时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操作人生死的人心成本。如果推进了民主,民众的消费个性就能更好真实表现,这是能够极大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是这也有其硬伤,因为没有民主长期熏陶的民众素质跟进,那么这样一种没有约束的民主必然难以自觉形成稳态,就会走向一种无序,就需要另外一种力量的制衡,这就是正义。正义遏制民众民主释放下的个性消费欲望,通过正义的理念、正义的呐喊、正义的行动、正义的认可予以保证其力量的强大,使民众民主的经济行为套上约束的帽子。 民主与正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没有一种顶层设计、没有一种理论支撑、没有一种民众共识就很难将政治体制改革快速推进下去。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不是说改革就能改革的问题。需要有宏观的顶层设计,需要有理论创新的支撑,需要有民众对顶层设计和理论创新支撑的认可与实实在在的支持。这三者缺一不可。其实这三者对当今的中国来说都是一种不好办到的事情,至少目前为止是这样。对于顶层设计,任何一种设计的政治体制改革都很难逃脱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亦或是各占比的问题。党和国家精英,要么受西之民主熏陶,对西方民主态势青睐有加,当然在顶层设计时就更多的考虑的是西之民主元素加入的一种类西方民主形式;要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智慧,坚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走本土文化的创新样式,所以顶层设计的出发点更多是以务实的渐进式的民众需求予以推进。走类西方民主形式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路,容易引起党和国家整体的不安全感,因为民众的民主素质无法跟进和中国文化与西之文化存在的异同之处,而且当今世界的西之民主也暴露出一些不适之处。走以务实的渐进式的民众需求为导向的政治体制改革形式有不能有力满足民众对社会进步的心里跟进的需要。所以顶层设计也陷入了两难。 对于理论支撑,由于有马列主义的框框在那里,虽然中国共产党一直倡导并认真践行走一条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统一的道路,不断创新发展马列主义,后来也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但是至今以来马列主义更多是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共识,民众更多的是通过认可中国共产党来认同马列主义,所以这种间接认同模式也就少了民众的直接共识。顶层设计不能形成内部共识,理论支撑不能形成民众的直接共识,那政治体制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民主和正义是一剂良药,把民主做实,把正义做活,在党内部形成较为广泛的认识土壤,形成一种新的力量。那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不敢说迎刃而解了,至少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种新的尝试方向。 民主与正义——文化发展的活力保障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当社会进步到一定时期,文化就是一种很重要的必需品。在这个时候,民众在需求文化质量的时候,也是在不断的创新文化和丰富文化。民主与正义就像软硬两手,通过刺激和矫正让文化发展活力四射而又不脱离正轨。民主是软性的,在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氛围下,文化发展的活力随着民众的创富激情而不断激发。从古代来看,任何一次文化大发展,都是社会环境的极大宽松,民众生活的衣食少忧。如果任由文化活力的迸发,总是会形成偏差,就需要正义的不断矫正,所以说民主与正义保障了文化发展的活力,又让其不产生偏差。 民主与正义——社会发展的安全之源 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有有一种稳态的行进模式。光有民主还不能完全保证社会发展的安全态势,毕竟民主只是一种理念与形式,还需要靠执行主体来表达。执行主体不同,民主执行方式就不同,也就会走向执行主体化。正义是其自我约束系统。民主是一种和的思想,而正义就是一种真的思想。对于同一执行主体,民主之和是一种大和,大统;对于不同执行主体,民主之和是一种妥协,一种共识。不管民主精髓体现的多么淋漓尽致,代表的都是执行主体内部或执行主体之间的利益需求,这些利益需求只是间接表达了民众利益和社会利益而已,当然就不是社会发展利益的最优化,也就谈不上让社会发展的可持续稳态了。正义的真不仅体现在执行主体之间真的表达,还展现在执行主体内真的表达。真的思想是一种自我革命,不会因利益纠葛而妥协,不会因人情世故而不语。所以民主与正义的传承不能分开而论,必须捆绑式发展,使其成为一种参与式的思想形式。民主与正义各有内涵而又相互统一,大力倡导民主与正义思想的统和关系,形成组合效应,成为社会发展的安全之源,并不是什么梦。 民主与正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维护力量 当前我国的生态建设确实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生态破坏还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好多生态破坏后的人之无视,说的更具体点就是有些能做的不做,任其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不发展好,再好的生活也会无福消受。民主表现来自于民众环保意识的提升,正义伸张源自于民众自我价值实现的呐喊。所以对于社会中的很多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民众都是直接拿起自己手中的权利,用民主表现和正义伸张来敲定生态表现的尺度。记得党的十八报告提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主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更是提到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民主与正义是另一个层面的理念,通过思想的长久影响力,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持久推进,不断统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维护力量。 民主与正义——党的建设的长久动力 党内是民主与集中。集中是干事之需,民主是力量之合。党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民主与集中的执行艺术。这种执行艺术,可以是民主与集中的生态表现化,也可以是民主与集中的一方偏差化。党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党的建设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需要满足民众物质与精神提升的双重要求。民主在党内发展经过一些波折,也是走向了现在的正轨。而正义更多体现的是社会的正义,很少将正义提到党的建设的高度,确是某种程度的遗憾。通过正义思想的渗透,将党的心气理顺,将纳垢之处清理干净,确是保证党的肌体健康的一种维度。一个政党的发展,同传一种声音是力量,也需要不同声音的自我否定,从而不断向前进步。要想党永远走下来,正义的自我否定是需要积极培育的。 民主与正义——军事国防的人心长城 正义之于社会,体现的是一种人性的光环,而正义之于军队,之于军人体现的是一种心灵追求和责任担当。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加之对国土主权与海外利益的保护,我国的国防开支数额较为庞大,各种新式武器层出不穷,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可这些是外在的安全保障,而民众内心认可是否与外在的军事实力形成正相关,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没有军事国防的民主,民众就无从知晓军事国防的战略战术,也就缺乏一种主人翁的心态保障。没有军事国防的正义,民众就不知道自己纳税人的钱究竟投的值不值,也就容易产生一种心理失衡。所以军事国防是国家发展的表在保障,只有把民主与正义的内涵渗透进军事国防建设中,符合民众发展的心理需求样式,表在下的军事国防就多了一层人心长城。 民主与正义——外交灵活的重要基础 外交灵活的重要基础就是民众与国家层面的同步。面对各种外交问题,民众积极参与进来,民众积极影响外交,那外交的压力就会化作民众的压力,这样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如果面对外交层面的问题处理,国之自主,民众之不解,外交压力就会集中在国家层面上,岂不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外交困惑,更谈不上外交的灵活性基础。 民主与正义,就是民众参与的国家性保障,把民众的需求作为外交走向的参考依据,以民众合力的需求导向为导向,外交表现就可显得更为从容。 民主与正义——个人发展的现实要求 每个人生活于社会,都是在不断的社会影响下影响社会。没有社会的民主氛围,个人创造活力就得不到展现,个人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为此我们需要积极呵护民主。同时如果不断有人打着民主的幌子,干只顾一己之私的坏事,脏事,那这个时候就需要有正义之士的自觉站出,据理力争,将破坏民主的无耻之辈揪出拯救,维护社会的正义,让民主继续光耀每个人,而不是成为少数群体的专属品。所以民主与正义成为了一个人发展的现实要求。 依据唯物辩证法,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绝对好的东西。不管任何一种提法,不在于其本身的价值,而在于民众对其的定位和心理认同。与其一直在西方模式的框架下徘徊或是继续摸着石头过河,探探深水区,还不如折出精力谈论第三方路线,这就是民主与正义结合的思想扩展,实践评判由民众来打分,不失为一种新的走法。 ![]()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5/4/14 11:11:06
该作品已收录守望文学网2015年3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
敬请关注: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68&id=13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