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需要整体性释压土壤
![]() 国民需要整体性释压土壤,这既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的努力。中国发展至今,全体国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作了很大的牺牲。在当前社会,全体国民正满怀豪情地创造体现自身价值的那份财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创富也就更具挑战性。挑战性的增长高于民众创富激情和心理认同标准就会产生心理压力。随着盛世和平的波浪不起,徒增的压力就会慢慢积累。 一种压力爆发的越早,它所散发的破坏能量就越少。如果一种社会环境不利于压力的释放,屯集的压力就会越积越多,压力终有爆发的一天,当它爆发时产生的破坏力将是不可预料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潜藏的社会矛盾也开始不断呈现,所以我们时不时能够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社会音符上演。可以说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管理工作不足方面的一种表现,既然发生了,既然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就要学会做到另一种层面的未雨绸缪。 国民需要整体性释压土壤,并不是纵容压力的无序爆发,也并不是一味地将压力表现的具有攻击化。一种整体性释压土壤,应是有一个良性发展与双方互动且有制度保证的生态化运作模式。 国民整体性释压土壤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众多的现实条件以及国家和国民的共同努力。 一是国家与民众的共识。国家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关注的侧重点有所差异。在当前时期,国家战略投资方向和国家顶层设计蓝本是否认真考虑到了目前我国社会环境和民众实际,是否把国民整体性释压土壤形成机制纳入议事日程,都体现了国家的一种时期认同。任何具有前瞻性的时代需求既要全体国民的素质跟进,也需要抵抗时代迫切需求的现实压力。只有国与民共同形成了意识交点,才能更好创造国民整体性释压土壤的生态化形成机制。 二是具有强烈民众心理认同的国家宏观政策保证和积极有效的微观措施引导。在新的历史时期,一种政策好坏的评判标准不在政策本身,而在于民众普遍对此的心理认同情况。国家宏观政策的预评价机制应是在深入群众,把群众的迫切考虑作为一种政策的主线基调基础上予以作出的成熟之举。只有这样的政策才更具耐受力和民本化,才更具安全保证的长效性和稳定性。通过有效的微观措施的积极引导为民众整体释压方向和度的把握提供参考,也是为了确保民众整体性释压一直朝着可控方向发展。 三是积极探寻内耗和外销性释压模式。内耗模式是依靠国内的各种民主进程方式和中国自身特色的民众整体性释压惯例,及时抓住社会发生的利于民众整体释压的一定时间段的环境氛围、社会思潮和特殊事件,将民众的压力在国内消耗。外销性释压模式是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个性表达和世界责任体现,通过外部事件的民众表达和国家的实时跟进的有力配合来形成民众整体释压环境和土壤。最好探寻两种模式的双管齐下,为国民整体性释压土壤的形成寻找蓝本。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强我们对国民整体性释压迫切性的深刻认识,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并努力探索国民整体性释压土壤的生态化创建工程,确保国民身心状态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步调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