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鼓浪屿,是社区还是景区?

鼓浪屿,是社区还是景区?
  作者:行之书 发表:2013/10/31 14:18:35 等级:4 状态: 阅读:1943
  编辑按:在国内,一切都蕴藏着商业的气息,大力发展的旅游业,在某些地方已经威胁当地人的生存,对眼前利益的追求,势必会毁掉长远的幸福。可悲可叹。
  
  鼓浪屿是全国一个神奇的所在:一方面她是社区,这里有居民居住,隶属思明区政府的派出机构鼓浪屿街道办管辖;另一方面她又是景区,这里每天有几万、十几万的游客上岛,隶属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管辖。
  既然是社区,就要求有生活的功能配套——医院、学校、便利店等,需要住得清净、干净。而作为景区,又渴望浓厚的商业氛围,川流不息的客流量,源源不断的收入。于是,鼓浪屿在社区与景区间进行博弈,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景区略胜一筹,社区的居民渐渐远离这座伴随几代人记忆的音乐之岛。
  那么,如果社区彻底让位于景区,也便没了后话。拥有鼓浪屿人文情结的人,我们真心不忍看见鼓浪屿就此“沉沦”,就如一位朋友说的“已然没有初恋的感觉”。可这种所谓的“回到过去”,是否只是我们这些少部分人的一厢情愿呢?
  那些靠出租房子给人当家庭旅馆,一个月租金收入十几万的老鼓浪屿人会这么想吗?那些收回卖鱼丸店面的房东,把店面转租给卖奶茶、关东煮的老鼓浪屿人会这么想吗?那些依靠收取鼓浪屿商业管理费用的相关人士会这么想吗?那些背着一个单反入门机、一条波西米亚长裙拖到地板的游客会这么想吗?
  面对利益以及即成观念,鼓浪屿被绑架了。谁来给她松绑?谁有这个魄力呢?连总理都说“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然而如果鼓浪屿继续朝着这些无序的中国式旅游景区发展的话,那么最终岛上只会留下一大推的垃圾、满街的烤鱿鱼味以及大嗓门的喧哗。
  鼓浪屿,不仅是厦门的鼓浪屿、中国的鼓浪屿,也是世界的鼓浪屿,这里有世界很多国家的建筑风格,有很多美妙的钢琴音乐,有美丽的诗集。可是,偏偏被各类“伪小资”和“小清新”占据了头版,这是文化的悲哀,是前进中的社会转型的扭曲。
  或许,鼓浪屿不可避免地要作为一个景区和社区同时存在。环观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发达国家,能够将人文、生活与旅游有机协调起来的并不少见,比如巴黎、威尼斯,特别是巴黎卢浮宫附近,许多伟人的公募就建在住家隔壁,让人感受与智者做邻居的感觉。当地也会有商业,但多半是自然形成的,满足周边居民的需要。尽管这样,巴黎积淀的文化底蕴,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这里瞻仰。历经数百年,西欧国家的文化文明从未被隔断,相反借着文化的积淀,后人在前人宽阔的肩膀上做出了新的成绩。
  鼓浪屿,应该也是可以这样的。然而,在商业面前,文化本来就很脆弱,晓枫书屋差点搬离或已说明一切。因此,可以给商业、文化、艺术各自在鼓浪屿生存的土囊,彼此不受打扰,让喜欢“装逼”的人去找一家咖啡店喝一天的咖啡,让喜欢安静的人,住上一个月的家庭旅馆,让有文化情结的人重温鼓浪屿、聆听肖邦,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继续生活,不受打扰、便利安全。
  这或者是一个理想状态,却是让社区与景区共存的探索之道。

  2013年10月29日  白鹭洲畔
  
分享:
责任编辑:香奈儿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