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杂说天下>吸引眼球的N个民袭警的镜头

吸引眼球的N个民袭警的镜头
  作者:行之书 发表:2008/7/8 12:17:23 等级:4 状态: 阅读:2766
  编辑按:想到一句话“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但是这几列事件并不是简单的“官逼民反”。还是应该区别对待,做更深的思考。
  先有瓮安“6•28”事件,再有上海袭警案,后来又在网上看到有十几个不法青年公然闯进派出所殴打举报人员,还有便是海口八旬老人横卧马路抗议派出所占地,而今天早上一开QQ又看到某地出现了摊贩不满城管“执法”,刺伤三名城管的报道。顿时间这些关于警民矛盾的报道充斥着我的双眼和双耳。
  事实上,关于警民矛盾的失调报道很早就有过,只是彼此都没达到白热化,或者说当时的各种媒体“藏着掖着”。直到杨佳在上海刺死、刺伤多名警察,才将这一警民矛盾推到了极点。这个案例,我们通过媒体知道是个极端。可接下来发生的一些案例呢?我们总不能一味地给它们扣上“极端”的帽子吧!
  警民矛盾历来以久,追根究底可以发现干群矛盾也是在激化的。干群矛盾或者政府与民众的矛盾,通常会通过警察来协调。作为“和事老”的警察,处于名义上的“衣食父母”和实际上的“衣食父母”之间是很难抉择的,在避重就轻的原则下,他们选择了背弃百姓的利益。而百姓他们没有功夫去分析到底谁才是损害他们利益的“幕后黑手”,所以警察就成了他们的直接攻击对象。
  在监督警民矛盾或者说干群矛盾时,我们的媒体还是尽职尽责的,但苦于形势所逼,媒体的威力没有得到彻底地释放,所作的报道影响力甚微。所以他们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并且借助这个时机把他们之前所做的努力全部体现出来。幸运的是,他们终于等到了,上海袭警案的暂时性举国轰动给他们在这方面的报道架起了一个新的台阶,他们将沿着这个台阶把这些矛盾“原滋原味”地奉献给受众,而这也是他们的职能所在。
  我们这个社会,确实是这样的:凡事都要有个极端,才肯把问题暴露出来。一旦凑合着过去,便宁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倘若都能遵循这样的一个处事理念也就罢了,只是我们都不敢正视这些冲突,长期以往,小矛盾积累成大矛盾,大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就犹如岩浆碰发一样,顷刻间淹没了所有的良田。
  面对这样的一种现状,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社会终究还是人的社会,运行的良莠跟人体的健康与否同理。出问题了,就要找出问题的病症并加以医治。
  纵观这些矛盾的激化首先是由一个缺少沟通的环节引起。缺少沟通表现在干部高高在上(最近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强这一环),从自己的角度去作为,行长官意志。接着是各方面监督不力。原本指望警察管理老百姓的事情,结果是只管不理,监督上又缺失有利的支持,媒体也因为种种限制不能很好的行使自己的职责。最后是发现问题没有及时处理,这说明了我们依靠机制运行的社会模式还未健全,机制来管理社会的路还有很长要走。
  因此,为了避免上海袭警案、瓮安“6•28”等类似事件的发生,政府部门应该开始反思,百姓是想“安居乐业”的,他们不会动不动就制造一些麻烦,千万别再“逼良为娼”了。其外,应该开始精简机构,不让人浮于事,而是让法律,让机制来管理整个社会。最后要加强监督,让真正有监督职能的单位或个人真正地行使他们的权利。
  当然这些举措说起来很是容易,要在行动上动真格,还真需要一个有魄力的政府或者领导。很高兴地是,我们好像看到了一点端倪,一点黎明前的曙光。
  
分享:
责任编辑:向日葵的光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向日葵的光 发布于 2008/7/8 12:38:47  
最近怎么觉得此类事情特别多?是真的越来越多?还是因为资讯越来越快,媒体越来越透明才显得越来越多?不管什么原因,有一点是肯定的,新闻工作者的监督力量不可小觑!
评论人ELIVE 发布于 2008/7/9 17:25:51  
。。。。无奈,罢了,希望能有所改变。
评论人光光 发布于 2008/7/8 14:19:14  
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善良的!
评论人风飘何处 发布于 2008/7/9 23:23:58  
这个社会,就是这般让人酸楚。 越是繁华的城市,越常出现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