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评论频道>文学评论>笼罩着《白鹿原》的三种气息

笼罩着《白鹿原》的三种气息
  作者:金石为开 发表:2008/7/23 17:27:12 等级:4 状态: 阅读:2336
  编辑按:从封面到书的最后一页,伴随着作者的思考,我们把《白鹿原》温习了一遍。
  
  那天,一进办公室就见同事的桌上撂着一本厚厚的旧书,封面上须发皆白的佝偻老人正抱拐深思,饱经风霜的褐色脸膛上沟壑纵横,眼神专注执着,凝视着远方。整个背景是深邃广袤的苍穹,变幻莫测、风起云涌。“白鹿原”三个白色的大字嵌在湖蓝的底子上,分外耀眼。封面已破烂不整,显然已经历了多人长久的摩挲。
  
  “白鹿原”三个字太熟悉了,从多年前开始,偶而扫视一眼街头巷尾的书摊,总能看到它赫然凸现于堆叠繁众的书丛中。在当今写手遍地,新书层出不穷的时代,出书热一浪高过一浪,新书的更替令人目不暇接。而这本书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依然有那么多人在深情地眷恋、抚摩着,于是,一种好奇,痛快一读的强烈欲望油然而生。
  
  我迫不及待翻开书页,一股神秘沉闷的气息,裹挟着浓郁的血腥味扑面而至。故事开头,主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六条年轻鲜活的生命,没能为白家传宗接代,反而都在婚后一年左右匆匆死去。而白秉德老汉躺在炕上,麻花一样扭曲着,像狗似的嗷嗷嗷呜呜呜地呻唤着死去,更增添了神秘和恐怖,不祥的氛围笼罩着白家,也紧紧揪住了读者的心,压抑、恐惧、神秘,人的命运那么脆弱,不堪一击,白嘉轩年轻的人生之路,就这么惨淡?无奈?
  
  人们“尤其在战乱灾荒瘟疫和饥饿带来不堪忍受的痛苦里,渴盼白鹿能神奇地再次出现,”白嘉轩就是这样,在无可奈何的困境中寻求解脱厄运的办法,神灵把那只神奇的“白鹿”的吉兆显示给了他。那是“一只雪白的神鹿,柔若无骨,欢欢蹦蹦,舞之蹈之,从南山飘逸而出,在开阔的原野上恣意嬉戏。所过之处,万木繁荣,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疫麻廓清,毒虫减绝,万家乐康,那是怎样美妙的人间盛世!”于是,他揣度着神灵的暗示,巧取了鹿子霖家的风水宝地。果真,白嘉轩的命运从此发生了转机,好运接踵而至:娶妻生子、发罂粟财,家业逐渐兴旺起来。
  
  神秘的白鹿气息还体现在朱先生身上,临终前“老人的头发全部变白,像一顶雪帽顶在头上;眉目上豁朗透亮,两只眼睛澄如秋水平静碧澈;瘦削的脸颊上,通直的鼻梁更加突兀高耸;鼻翼和嘴角两边的弧形皱折从长到短依次递减,恰如以口为中心往两边荡开的水纹;两只耳轮也变得透亮,可以看见纤细的血管;整个面部的肤色显现出白皙透亮的奇异色泽,像是一条排泄净尽秽物正要上蔟吐丝网茧的老蚕。”毋庸质疑,这位德高望重的文人学者是白鹿原人的精神、文明的体现者,倡导者,也是作者倾心塑造的伦理道德的形象代表。朱先生开设书院、铲除罂粟、赈灾济民、劝退兵总督、修撰县志……其一行一动、大事小情无不为民众着想,他的一生就如那只圣洁的白鹿,给人们带来的是和平、仁爱。他的离世也是那么神奇,“朱白氏正打算让儿媳把孩子抱进屋子坐到火炕上去,忽然看见前院里腾起一只白鹿,掠上房檐飘过屋脊便在原坡上消失了。”土匪黑娃的那一阕挽词:“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是对朱先生一生最贴切的评价。先生虽然走了,但以他耿直、倔强、坦诚的人格,仍在劝告后人“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是啊,神秘的东西往往刺激人们去追逐、探究,而那只洁白的神鹿带给人们的永远是希望。
  
  令人恐惧、作呕的血腥气弥散在书中的很多章节。流血事件俯拾即是:白腿乌鸦兵逼粮的射鸡表演,令人不寒而栗,那“爆豆似的密集的枪声、乌黑的冒着蓝烟的枪管口儿,槐树下腾起的红色的血雨肉雹、那漫空五彩缤纷的鸡毛、没有死下的鸡嘎嘎嘎垂死的哀鸣,从鸡的硬喙上滴流下来、曲曲拐拐在地上漫流、汇集组合成几十条蚯蚓似的血流、槐树下血红的土地”,这一切都使被逼交粮的村民们的“鼻腔里总能闻见热血的腥气”。而西安城被围期间,令人骇人听闻的血腥气混合着尸体的腐臭气,弥漫在空中,让人恶心恐惧。“战死病死饿死的市民和伤兵不计其数,尸体运不出城门洞子,横一排竖一排在城墙根下叠摞起来。起初用生石灰掩盖尸首垛子,后来尸首垛子越来越多,石灰用尽就用黄土覆盖,城市里弥漫着越来越浓的恶臭。”
  
  而在黑娃掀起的白鹿原上旷世未闻的“风搅雪”农协运动中,铡刀“咔哧”一声响压下去,冒起的是恶霸、地痞肮脏的血光,村民无不对他们的恶劣行径咬牙切齿;四•一二政变后,农协会员贺老大被吊在杆顶,然后活活墩死,“鲜红的血浆流过下巴灌进脖颈,胸前的白色布衫以及捆扎在胸脯上的细麻绳都染红了,血流通过黑色的裤子显不出色彩,像是通过了一段暗道之后在赤裸的脚腕上复现了,从脚趾上滴下来的血浆再干透起尘的地皮上聚成一滩血窝。”令人惨不忍堵。白兴儿的手惨遭割刑,血浆染红了团丁刀刃和刀把,鲜血滴落到地上,“白兴儿已经喊哑了嗓子,只见他频频张嘴却听不到一丝声音”。农民手中的政权来之不易,是由无数先人的热血浸红的。白鹿原经历了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的血雨醒风的洗礼,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这片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
分享:
责任编辑:行之书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琉璃姬 发布于 2008/7/25 3:20:21  
受益了
评论人默默 发布于 2008/7/25 7:34:25  
读这本书是十年前的事情了.这篇文章很勾起了我和我的久远的记忆.
评论人作者 发布于 2008/7/25 11:22:44  
跟随作者的笔尖,使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仿佛此刻就在身边萦绕......问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