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的读者
|
难以释怀的茱萸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们乘坐的旅游车刚进河南境,就上来一位精干、热情的导游姑娘,把我们带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这首怀乡诗也勾起我的好奇,于是迫不及待地问导游:“茱萸长什么样?开什么花?”她抿嘴一笑说,开白花,我们次行不仅要见到茱萸,还能在“竹林七贤”隐居的故里,领略到王维隐居云台山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作所描绘的山水风光;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处;张子房操练兵马的山峰……她一口清脆、流畅的普通话,让我们如饮甘泉,对旅游目的地——焦作市修武县北的云台山也充满了甜美的期待。 果然,云台山名副其实。我们下午到达时天阴欲雨,了望云台山只见云雾缭绕处,重重叠叠的群峰裹着浓厚、神秘的面纱,若有似无,如同一幅淡墨的江南山水画。等我们坐上景区内的游览车,逐渐走进她,畅游在她的怀抱,她那一座座奇险的山峰、一叠叠怪异的岩层扑面而来。相传百家岩就是关于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刘伶、向秀、阮咸、山涛和王戎七位文人的遗迹,他们因不满统治阶级严酷的统治,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前后长达20余年隐居、同游于云台山的百家岩竹林之中。至今云台山还有刘伶醒酒台、嵇康淬剑池等历史遗迹,令后来人追古思今,遥想他们的魏晋风度。 山无水不“灵”,水无山不“秀”。河南因连续三个月没下雨了,我们没能领略到全国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天瀑,上吻蓝天,下踏石坪,宛若银河飞落,犹如擎天玉柱,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恢宏气势。但潭瀑峡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飞瀑、走泉、彩潭和山石景观之灵秀,令人陶醉。沿沟底缓行,只见一条清溪自上而下,曲曲弯弯,汩汩欢唱,这就是小龙溪。溪水清澈见底,小鱼穿梭游弋。一路行来龙溪淙淙,银瀑悠悠,彩潭静幽。最难忘渡仙潭、不老泉的水,剔透如玉,绿如翡翠,据说饮之可以成仙,长生不老。呵,我不奢望成仙,但能在这灵山秀水中畅游,心怀舒旷就心满意足了。那意绵绵的情人瀑,两瀑相吸相融流入一个潭里,如情人在耳鬓丝磨,窃窃私语。高十余米的丫字瀑,银光闪闪,注入丫瀑潭后,呈现一汪宁静的湛蓝。水帘洞前挂一帘珠莹晶亮的幽梦,似乎向游人羞于启齿内心的柔情。如果洗砚池提示人们勤奋耕耘的话,那么唐王试剑石展示的是李世民的旷古雄风,给人力量的震撼。我们观赏过以山为卷,以水为墨,自然天成的龙风壁,攀上石崖,踏着光滑的石阶返回,立刻置身于沟边的密林中,前方是一望无际的浓绿。细看四周灌木的叶子,颇似家乡西山的荆棵。记忆中家乡的荆棵生长缓慢,总也长不高大,枝干最粗的刚过拇指,这里的却有我的手腕粗。面对漫山遍野的丛林,哪里会见到茱萸?导游不在身边,我的疑问又被眼前美妙的景致驱散了。 要说云台山最美的地方就算红石峡了。这是一条全长2000米,垂直地下80余米的红岩峡谷。此处的红岩绝壁,是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14亿年前震旦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地质遗迹,使其成为“缩小了的山水世界,扩大了的艺术盆景”。站在峡谷顶远望,她被翠绿的灌木林覆盖,隐约看出一条蜿蜒的缝隙似苍龙一般伸向远方。天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沿着陡峭、湿滑的狭窄石阶,来到谷底,立刻被她独特的气质所震惊:不论是脚下深浅不一、狭长曲折的幽潭;还是山势巍峨、惊险刺激的深涧,此刻享受着细雨的抚摩,温润如玉,遍体呈现宁静的孔雀蓝。而跃出水面的红色相吻石,宛如一对情人相拥甜吻。古朴悠悠,洒脱飘逸的逍遥石,半身浸于水中正酣然入梦。峡谷两侧的飞岩陡崖,高耸绝壁,在绵长细雨的滋润下,都透出明丽鲜艳的朱红色。还有一线天、钟乳石、试心石、融险情奇趣于一体。穿梭于狭长的红岩隧道,稍不留神就会有岩层爽快地吻上你的额头。如果说幽潭、深涧向游客展现的是红石峡的静谧阴柔之美,那么九龙瀑、黄龙瀑、天女散花瀑则飞雪碎玉,声震峡谷,挥洒的是满怀的阳刚豪情。 恋恋不舍地走出红石峡,北面就是子房湖了。据说因汉代张良曾站在沟谷西侧的山峰上,日夜操练兵马,帮助刘邦成就大业后又隐退到此而得名。沿湖堤漫步,向北望去,见两岸青山对峙,夹着一带绿水。这墨绿的水,静若巨镜,与苍翠的山,相互依偎,展示出一幅壮阔坦荡之美。而李白的《望天门山》虽然也是两山夹江对峙,却洋溢着一种浩荡、奔腾、咆哮的壮阔奇险的激情。这坦荡的子房湖、“张良点将台”和“张良品萧处”应该是一代军事谋略家“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的胸襟写照吧。真是“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茱萸喽,10块钱一斤”湖边摊贩的吆喝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茱萸?我们三三两两跑着围上去购买。眼前这一袋袋干瘪、暗紫色、比葡萄干略大、有些酸甜的就是茱萸?得到小贩们的确定,我们一阵抢购,我很痛快地掏出50元递给小贩:“来5斤”。嘿嘿!回家后一边让孩子们吃着茱萸,一边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该是多么应景啊。我这么美滋滋地想着,转身< ![]()
评论人金石为开 发布于 2008/8/6 22:44:41
呵,几天没来,有朋友关注很高兴。谢谢各位的指点!我对于茱萸有强烈的好奇心,很想亲眼目睹它的真实面目。但云台山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人流连忘返,一时让我忘记了茱萸,没能向导游及时请教。关于《广陵散》,我想查查资料再回答编辑吧,不好意思。阁下若能不吝赐教,将感激不尽。
评论人金石为开 发布于 2008/8/7 19:22:48
今天流传的《广陵散》是经过后人整理加工的吧,根据如下:
1“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正因为嵇康临刑索弹《广陵散》,才使这首古典琴曲名声大振,一定程度上,《广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来的。但所谓“于今绝矣”则非指曲子本身而言,它主要反映了嵇康临刑时的愤激之语。事实上,琴曲《广陵散》经《神奇秘谱》保存,一直流传到今天。
2、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曲同名。
3、《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评论人作者 发布于 2008/8/3 16:14:31
通过作者的笔迹,我更深的了解了茱萸的用意和它的作用,作为思念的代表,我们却很难理解它在诗中的涵义,不过用它来表达一种思念之情似乎更让人动情!
问好·作者!
评论人禾苗茁壮 发布于 2008/8/4 22:10:22
学习,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