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究竟是谁出了问题

究竟是谁出了问题
  作者:梦亦非 发表:2008/9/24 9:34:07 等级:5 状态: 阅读:2224
  编辑按:精辟!
  
  “随着‘现代’诗的出现,如果有某种东西要传达的话,诗歌要传达什么,这一问题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无可否认,其中有一些现代诗歌过于艰涩——对于囿于传统阅读习惯的读者们来说,尽管有些读者就是大学里的文学教授(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恰恰是由于这样的一个事实)——其中有非常多的现代诗注定显得隐晦。由于这个原因,隐晦难懂的现代诗人常常被认为是非传统的,而且一般来说是不负责任的。”
  
  英美“新批评”的主将之一克林斯·布鲁克斯在他的重要著作《精致的瓮:诗歌结构研究》一书中如是写道。抱怨“读不懂”现代诗的人,不仅西方有,中国更多,不仅过去的年代里有,现在更多,问题出在哪里?
  
  这个问题本质上非常拙劣,就像布鲁克斯接下来说:“现代诗能够传达其他诗歌可以传达的任何东西,事实是,这个问题提得很拙劣。”在我看来,读诗的人越来越少,抱怨“读不懂”的人越来越多,问题在于读者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要读懂现代诗需要专业训练,知道它们的技艺、结构规律、审美转变等等,才能进入诗歌的世界。再差劲的听众都知道想要听懂古典音乐,必须经过反复的聆听训练,懂得音乐语言知识,知道音乐背景等等,才能进入古典音乐世界,这是一个常识。只用七个数字组成的乐谱都要经过训练才能读得懂,凭什么要读懂极尽语言精华的诗歌,就不须训练了呢?所以读不懂现代诗的人,问题并不出在诗歌本身,而是读者本人缺少必要的阅读训练。
  
  但当前中国诗歌的写作与阅读训练等于零,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都不曾训练学生写诗与读诗,如果我们想要进入诗歌的世界,唯一的办法是自己寻找合适的入门读物。在我看来,《精致的瓮:诗歌结构研究》一书就是一本极好的入门读物。在此书中,布鲁克斯选择了从玄学派到现代派的一些代表性诗作,包括邓恩的《成圣》、格雷的《墓畔哀歌》、华兹华斯的《不朽颂》、济慈的《希腊古瓮颂》、叶芝的《在学童中间》等十首诗,以专章的形式用很长的篇幅来剖析了诗中常见的悖论、反讽、含混、意象等导致普通读者“读不懂”的结构元素。当然,这本书的原意并不是诗歌扫盲或普及,而是一本“新批评”的经典理论之作,他得出的结论是分析一首诗应该以“结构”为本体,而不是“内容”或“题材”为本体,这也是“新批评”区别于传统批评的地方。读者在面对一首诗时,第一反应是追问“内容是什么”、“什么题材”?事实上他们应该抓住诗的结构,找出结构所在,别的疑惑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新批评”为何如此在意“结构”呢?就因为这是一个建立在“结构主义”基础上的文学批评流派,这个流派诞生于20年代的英国,形成了30年代的美国,在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批评界极具影响力,这个流派的原则是以文学文本为本体、探究作品的内在构成、建立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区别,代表人物都是大师级:瑞恰兹、燕卜荪、退特、布鲁克斯、沃伦、韦勒克、维姆萨特等。而《精致的瓮:诗歌结构研究》就是这个流派的一本重要著作,是将新批评的原则运用到批评实践上的体现。后来者认为“新批评”只注重单一的作品的研究,缺乏作品与历史的联系与现实关系,甚至缺少对作品价值的评判,但是,对中国而言,许多评论家都没能过“新批评”的“文本细读”这一关键大关。而普通者读想要读懂现代诗歌,按“新批评”提供的方式去进入诗歌,却倒也是一条捷径。
  
  
  
  
分享:
责任编辑:漂泊自由的阿杰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倩理 发布于 2008/9/24 12:58:04  
有见解,欣赏!
评论人飞飞儿 发布于 2008/9/24 16:30:03  
呵呵,我就没有经过这种训练,看不懂诗的症结才找到,看来我也需要好好看看那本入门读物,也训练一下,感谢!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