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从沙图什到盗猎
![]() 对于中国人来说,“动物保护”这个词几乎与“大熊猫”、“藏羚羊”同义。这个一向倡导“天人合一”的古老国家已经不存在对生命的敬畏、对动物的平等,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饥渴让这个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官方到民间不断猎杀着稀少的野生动物资源。迟至到1988年,中国方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而让民众知道“野生动物保护”要迟到十年以后,而这个法律文本对普通大众来说至今仍然很陌生,很少有人具有相关的法律知识,也极少有人具备“动物保护”的意识。 野生动物保护被民众知晓,逐渐普及的大众媒体,尤其是电视与报纸起到了主要作用,从这些媒体中,普通中国人可以知道大熊猫保护的进展。中国官方把保护与人工养殖、研究大熊猫作为一项长期工程,以致于在西方人的意识中,中国人与熊猫联系在一起,“熊猫脸”指代的即是中国人。大熊猫成为中国政府对外的一张动物名片。换言之,大熊猫是作为一种“政治动物”而被官方所重视、支持与宣传,凸在“动物保护”这枚硬币的正面上。 而这枚硬币的另一面,则是“民间动物”藏羚羊,他凹现在这枚硬币的反面。如果说大猫熊是阳光的温暖的官方的,那么藏羚羊则是阴暗的血腥的残酷的民间的。他们即使没有构成反义词,也从正面与负面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物保持”的形象。中国民众接触藏羚羊,更从是从电视与网络上的血腥画面,那些画面中总是堆放着惨死的藏羚羊,它们被剥去了毛皮。也有两一部叫着《可可西里》的电影讲述了这种野生动物,他的导演是年轻的陆川。另有一部纪录片叫着《我和藏羚羊——冰河在这里流过》,导演是刘宇军。很遗憾的是这两部影片为是否前者抄袭后者卷进了官司之中。我们知道,在中国每一部有影响的电影都会卷入丑闻与官司,但这两部以保护藏羚为题材的电影“互相残杀”,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之事。 关于藏羚羊的一切,我们必须从沙图什开始叙述。 一 Shahtoosh一词来自波斯语,Shah意为皇帝,toosh则是羊绒,所以Shahtoosh意为“羊绒之王”。在目前国际服装市场上指用藏羚羊绒毛织成的披肩。一根沙图什毛丝的直径是9-12微米,甚至可以细微到6微米,而一般山羊绒是14-17微米,极细的纤维决定了它轻软和保暖的特性。传说,用沙图什包起一个鸽子蛋,就可以孵出小鸽子,另一种说法是这个蛋会被捂熟;而另一个传说则是:将折叠起来的沙图什放在冰面上,肉眼可以看见冰在缓缓地融化,这些传说强调了它的保暖性能。一张1.5米见方的沙图什么可以轻易地穿过一个戒指,所以沙图什又有“戒指披肩”之称。如此轻灵而保暖的披肩,自然成为南亚、中东及欧洲名媛贵妇们的珍宝。 一条女士沙图什披肩长2米,宽1米,重100克,但这只是成品的重量,为了织成这样一条披肩要消耗300-400克生绒。男士的披肩尺寸更大,有3米长,1.5米宽,重250克,需要的生绒800—1000克之间。沙图什最常见的颜色是米色、灰色、咖啡色,白色最为罕见和珍贵,多为男士使用。 在中国唐朝时,著名的和尚玄奘在他中亚和印度的游记中,就提到过克什米尔出产一种极柔软的披肩,有可能即是沙图什,当然也不排除是开司米的可能性,开司米就出自该地区,这种面料的发音源自“克什米尔”。但许多个世纪以来,印度北部省份的母亲们有一种习俗,就是从女儿出生时起就开始为她存钱,以便在出嫁时买一条沙图什作为最珍贵的嫁妆。17世纪60年代,首先到达克什米尔的西方人弗兰克斯·白尼尔(FrancoisBernier)第一次把沙图什介绍到欧洲。18世纪70年代羊毛披肩成为欧洲妇人的时髦服饰,越轻软越珍贵,所以沙图什成为其中的极品,并且是显赫身份的象征。拿破伦曾送给他女人约瑟芬一条沙图什,约瑟芬对沙图什一见钟情,马上订购了40条。当然,在约瑟芬的“榜样”之下,这种顶级的披肩更为流行与高贵。 沙图什的销售终端在尼泊尔、巴基斯坦、阿联酋、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非、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和中国香港,其中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香港的需求量最大。有钱或有身份的女人们在身出席晚间的高档场合时,会搭上一条沙图什,有的女人拥有不同颜色的好几条沙图什,甚至有些人高达30-40条!香港市中心的豪华厨窗里曾挂着沙图什公开出售,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五星级饭店里有人会追着你问要不要沙图什,在欧洲有些人热衷于召开交易沙图什的私人晚会;互联网上,有几个印度公司也在叫卖。 按照尺寸、颜色、织法的差别,一条沙图什在印度的售价是28000-185000印度卢比,约合800-5280美元,而在欧美市场上它的售价更是高达1—3万美元,有时也会出现高达5万欧元。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消费能力。 沙图什所需的羊绒,据古老的传言与中亚一些销售者所言,由藏羚羊在换毛季节时在树干上或石头上摩擦而留下,农民们需要到石缝间与树丛间一点点地搜寻。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种牧歌式的情景只能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的故事,< ![]()
评论人向日葵的光 发布于 2008/9/24 23:56:55
很强,很详尽!在这样一篇文章后面,需要多少的资料收集?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是一种态度!
评论人风啸马寒 发布于 2008/9/30 9:41:13
很专业,很敬业!问好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