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杂说天下>重读《资本论》

重读《资本论》
  作者:行之书 发表:2008/10/21 20:04:39 等级:5 状态: 阅读:2198
  编辑按:身边已经有好些人受到此次经融危机的影响了,本人也深受其害啊。
  
  当市场平稳运行,或者超乎人们想象运行的时候,人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给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而当市场出现波动,经济濒临危机,人们就会重新拾起马克思的《资本论》,重新读一读这位预言家在一百年前发出的信号。
  
  马克思的《资本论》提到: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周期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美国经济的上一个周期从1929年经济危机开始,1929年到1933年处于经济萧条时期,1933年到1945年处于复苏阶段,罗斯福新政之后,美国经济出现稳步发展的迹象,1945年到1973年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即欧美发展的黄金时期,1973年经济危机爆发,1990年到2001年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2001年9月11日,美国经济从金融业开始逐渐走向低迷,2003年房产泡沫愈来愈明显。2008年“两房”被美国政府接管后,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目前美国的金融危机是处在马克思在《资本论》提出的危机阶段,《资本论》关于危机是这样论述的:危机——又称恐慌,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基本阶段。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相对的生产过剩。其突出表现是:商品滞销、市场萎缩,信用关系破坏,股票价格猛跌;企业大批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劳动群众困苦不堪,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入一片混乱状态。其中,生产下降和失业激增是危机阶段的主要标志。资产阶级学者把危机称为“经济衰退”,在于抹煞经济危机的实质,掩盖资本主义固有矛盾造成相对生产过剩的不可避免性。危机既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新周期的起点。危机的作用就在于以猛烈的破坏形式强制社会再生产比例达到暂时的平衡,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得以继续进行。当危机持续一段时间以后,生产下降达到“谷底”,商品生产同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矛盾缓和下来,危机阶段便转入萧条阶段。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其实质仍然是相对的生产过剩,但这回不是消费品或者生活用品的生产过剩,而是房子的“生产过剩”。房子的生产与消费与金融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人过分的相信自己的消费能力,连开发商也这么认为,于是开放商不断地向银行或者银行的衍生物投资公司贷款集资兴建各种别墅或公寓。如果房地产跟其他行业一样按正常的市场规律来运行的话,现在发生的一切将被推迟,关键是我们异想天开的认为房子真的只是按供需关系来迎合市场要求,孰料房子有两种定价模式,一种是按供需关系来定价,另一种是按投资来定价。投资定价是房价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难怪先前有人说:你想一夜暴富,你就去搞房地产。可现在他们不得不说,你想一夜之间从天堂走向地狱,你就去搞房地产吧!
  
  危机的其他表现,如商品滞销、市场萎缩、信用关系破坏,股票价格猛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也表现得异常明显。而企业大批倒闭,这一点有所变化,取而代之的是美国大企业的倒闭。这主要归于上个世纪美国的垄断经济盛行,小企业都被整合或者在垄断背景下已经倒闭。失业人数剧增,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其主要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劳动群众困苦不堪,这点是任何危机都必然产生的。
  
  美国危机,的确让《资本论》中提到的一些很抽象的内容变得那么的感性和真实,让我们不知不觉地有了一种危机意识。因此,是该好好研读下这本经典著作,是该摆正下应对危机的心态,是该冷静地思索我们国家的发展模式的时候了,尤其是那该死的房地产。
  
分享:
责任编辑:向日葵的光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漂泊自由的阿杰 发布于 2008/10/22 7:51:48  
金融危机已由美国华尔街波及实体经济层面,对失业问题的影响将陆续浮现。国际劳工组织(ILO)总干事20日发出警告称,到2009年年底,全球金融危机有可能使世界失业人口猛增2000万。当前急需采取迅速而相互协调的政府行动,以便避免严重而持久的全球社会危机。
评论人漂泊自由的阿杰 发布于 2008/10/22 7:54:09  
经济增长快,说是泡沫,就千方百计打压,现在增长慢了又救市,那都能控制经济增长了,还要经济规律干什么.....唉!
作者回复:市场与计划要相结合,市场良性运行的时候,计划应该松手;市场出现恶性迹象时,计划要进行干预。市场与计划应该是不离不弃的,只是在什么时候该亮那种牌而已。
评论人向日葵的光 发布于 2008/11/1 10:40:32  
昨天刚跟几个做猎头的朋友聊天,好多公司的职位做了一半都停掉了,手上的职位少得可怜。工作难做啊。很多公司也放出了裁员消息,经济寒冬啊!
评论人kkzhikk 发布于 2008/10/22 19:33:28  
面对经济危机,是有必要重读《资本论》.欣赏作者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