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这样穷
![]() 为何社会主义国家都是贫穷的?为何现在的中国政府又是世界是最富有的政府? 哈耶克的老师,奥地利学派的重要人物米塞斯说:“社会主义观念一度既崇高又简单……实际上我们可以说,它是人类精神最具雄心的产物……它如此壮丽,如此大胆,理所当然激起了最伟大的憧憬。如果我们想把世界从野蛮中拯救出来,我们就必须驳倒社会主义,我们不能心不在焉地对它置之不理。”为何这“人类精神最具雄心的产物”会带来的是野蛮?哈耶克在它的《致命的自负》一书中,在导论《社会主义是个错误吗》一文中,以米塞斯的这段话为题记。 在哈耶克的最后一本著作《致命的自负》中,他竭力阐明一个基本事实:扩展秩序(市场游戏规则)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进化”而来的,它背离了人类的本能,与习惯、风俗、道德等有关系。人类“利他”的本能不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只会带来小团体的自闭。正是在这种对本能的“背叛”上,文明与经济才获得了发展。整个经济的交换系统日渐完善,带来不同的分工,以“价格”与“利润”的方式调节了供求与社会分工。这是一个复杂到没有任何人单独的智力能全部理解的系统,主要力量是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但是,自从笛卡儿的理性开始起历史作用之后,“建构性理性主义”开始诉求用理性来设计市场,试图规划出一种尽善尽美的经济制度。这种源于不相信市场可以自发地调整的观点,非要强加以人力的行为,给经济带来的则是扼杀。因为经济是处于本能与理性之间,它不是本能所能控制的,也不是理性所能设计的。哈耶克是一个“经济不可知论”者,认为让那个神秘莫测的领域自己发展就好,千万不能进行理性设计。 理性设计的后果是什么?就是“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在著名的《通往奴役之路》中,哈耶克论述了为何对经济的计划会将社会引向“通往奴役之路”,而此书算是他加强“理论基座”的补论。那么“致命的自负”指的是什么呢?他指责的是社会主义者们试图以理性的方式对经济作出规划,这种规划会扼制了市场的生命力。但社会主义者们不明白或者说不相信这一点,这就是他们“致命的自负”。 被理性设计过的经济体制,后果就是步入计划经济时代,计划经济必然会引向极权主义。极权主义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反创造性。 先说经济上的反创造性。从抽象而言,一个被计划经济的国家中,单个人的要求不再具有合理性,要以上级的指定作为是否合理的参照,这自然会否定了个人的创造力,因为没有明显的利润与利益可图,个人自然会放弃他的创造性,整个社会也不再是一个有创造性的社会。从具体而言,当年纳粹德国将那么多犹太人逮捕与关押起来,并不试图使用它们去创造任何财富,“令人难以置信的恐怖和他们在经济上的无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纳粹将这种无用在战争期间推到反功利的极点,尽管缺少建筑材料和圆木,他们仍然建造了巨大的、成本昂贵的死亡工厂,将几百万人运来运去。”汉娜·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中如是写道。纳粹并不指望从犹太人这里获得劳动力与兵力,当它的前线吃紧时,宁可组织“希特勒青年师”,将八到十七岁的青年都组织起来上前线,让犹太人与战俘闲着。而苏联的“古拉格群岛”,前后数千万的被关押者从事的是极端无用的劳动,对苏联的经济没有任何一点帮助。在中国,“割资本主义尾巴”、反对“投机倒把”,将所有商业创造全部扼杀。所以极权主义有着自毁性的反利益、反利润、反商业性。 在文化方面的反创造。按阿伦特所提供的说法,希特勒上台之前,虽然并未废除旧的宪法,但一直弃之而不用。斯大林曾于1936年发布了全新的、精心构思的宪法,让国际与国内都欢呼这一事件,但是,它变成了大清洗的序曲,从那时起,这部宪法虽然未遭遇废止,但与希特勒一样,再也没有被使用过。而参加制定宪法的人,后来都作为叛国者被处决了。在中国,宪法制定之后,到目前为止,它基本是没有发挥任何一点作用。这种对国家基本宪法的漠视甚至反对,与极权主义本质是一种运动有关系。这种反创造性还表现在文艺的“主旋律”上,凡是有主旋律的国家都是极权国家,它的文艺在全球也是最没有创造性的,最落后的。比如中国! 这种非创造性的出现,重要起源过程,就与经济上的计划有关,与摒击市场经济而倡导计划经济有关。全面控制与计划经济目的是好的,为了让所有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但是,目的的正确不能证明手段的合理,在目的达到之前,手段就产生了屠杀与役奴,所以,虽然社会主义“理所当然激起了最伟大的憧憬”,我们也必然要否定它。当米塞斯说这些话的时候,他还没有看见社会主义实现之后的惨象,而我们则是经历了社会主义整个阶段。目前的中国,正处于极权崩溃而步入帝国主义时代的路上。它的海外投资、建立经济殖民地,正是帝国主义的鲜明特点。而它的富足则不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结果,而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本质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结果。如果我们富了一些,那也得感谢市场经济,而 ![]()
评论人向日葵的光 发布于 2008/12/17 22:25:00
有一句话看不大懂“人类‘利他’的本能不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只会带来小团体的自闭。”我的理解是“利己”是本能,但如果按你的理解,人类的本能是“利他”,那么其结果怎么会是“小团体的自闭”呢?
评论人夜半歌声 发布于 2008/12/20 13:18:53
这种反创造性还表现在文艺的“主旋律”上,凡是有主旋律的国家都是极权国家,它的文艺在全球也是最没有创造性的,最落后的。比如中国!
有了网络,才有机会发一下牢骚。
评论人向日葵的光 发布于 2008/12/17 22:29:37
另外,个人认为文章在谈论纯理论的东西时有比较坚固的基底,但是联系到实际问题时,却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定点,谈论一件连续发展的事情,较为片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