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行
![]()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中蕴含的便是知与行的关系。所谓知者,了解大千世界之无奇不有;行者,走遍千山万水之无边无际。人生得以知与行,此生足矣! 古人也好,今人也罢!人生须臾,但求短暂一生,追逐无限未知。 古人出行用的是辄或辕,交通十分不便利。通讯也是很不便捷,一封到京城的信需快马加鞭一个月甚至更多。国内尚且交通、信息不畅通,要到外国,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与如今的从地球到火星的时间“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既便如此,古人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从未终止过。 相比于古人,今人的生活条件简直可以用“神奇”两个字来形容。从三亚到哈尔滨不过几小时的事情,早上从台北出发到北京,忙活了一天,晚上还可以赶回来吃个晚饭。可以说出行已变得跟走出自个家门到邻居家串门那么简单。再则,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大事。知与行从来就没有像今天这么丰富过。 在今人看来,未知领域、未知角落正在逐渐地失去神秘,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天下大事小事,而且可以做到很客观地了解事件的原委。那么问题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既然一条细细的的电线就可以把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经历才能认识的未知世界,要掷地几万甚至几十万的money才能认识的异国风情、异地乡土气息,都充分的认识一遍,那干嘛不一整天呆在电脑前,尽情地冲浪呢? 古人通过行来践行知,来探索未知道的知,那是因为他们条件有限,而今人不一样,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经验,借鉴今天别人的经验,对未知领域有个毫不掩饰的认识。那么这真的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脱离“行”吗?尽管现在的“行”看起来是那么的便捷。 记得有位朋友说过“熟悉的地方没风景”,我很赞同他的这句话。的确,在同一个地方待久了,人都会有一种厌倦感,都有一种试图逃脱的紧迫感。所以,人天南地北地行走,这样的一种释放心灵的渴望,是互联网的虚幻所不能给予的。 因此,今天的行,更多地是一种缓解压力,修身养性的行,对于未知的探索,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 “外面世界很精彩,外面世界也很无奈”羡慕着行走在外的朋友,心早已随他远去,而身却被生活的知所束缚。什么时候今人也能如古人一样,不止把行当成愉悦心身的途径,也将之当成开拓未知、认识自我、认识宇宙、认识万物的参禅之路? “我随风而来,而后随风而去”倘若到了这样的境界,万事万物知与行也就豁然了,盖不会去叹息“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 知则人生,行则人生! ![]()
评论人风飘何处 发布于 2009/2/18 23:14:32
行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