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习以为常”后遗症
![]() 习惯了有水有电的生活,有一天突然停水停电了,感觉像是世界末日;习惯了有网络的生活,有一天网络怎么也连不上,感觉生活没了乐趣;习惯了在月底有工资发,有一天是月底,工资没发,感觉人生暗淡了许多……凡事成了人们习惯性的生活必须,一旦发生了改变,人们便会有一种恐惧感。 也许有人会疑问:改变着的生活不是挺好的吗?确实,但前提你必须保证生活的根本,保证某种外界的东西后来成为你的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安全的、不变的,只有这样,你所认为的改变才是有意义的,否则改变就意味着危机,意味着未知。 而这种动辄生活之根本的改变,其实是会加剧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尤其是处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事实上,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人们已经害怕去改变,即便是脱离了生活之根本的改变,他们更多地是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保持现状,保持习以为常的生活。因此大多数人蹑手蹑脚的生活着,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就会诚惶诚恐。 人们原本是习惯于“习以为常”的生活,金融危机只是加剧了人们的这种本性。也就是说,人们是害怕习惯性的事情或物件的突然改变,金融危机,则使这种害怕的程度加深。当这种害怕到一定程度时,再遇上一些导致“习以为常”的生活发生改变的事件,有的人会自暴自弃,有的人会选择极端。 其实,人们渴望一层不变的生活并无可厚非,是人们的一种自然状态,也是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只是人们在习惯性生活的同时,放松了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改变、出现的危机的警惕,完全是丢盔卸甲,这样的战斗状态,一旦发生战争,第一个中弹的就是自己了。 因此,我们要老生常谈地讲“居安思危”,不仅是习惯安逸的生活,还是习惯颠沛流离的生活,都要做好应对改变的准备。此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是要反复强调,一个人要注意修炼内心,倘若达到这样的境界,各种各样的变化都能立马化解于心中,而后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接下来的生活。最后,“凡事做好最坏的打算,换个角度认识变化”。“不就停水停电一天嘛!最糟糕的话就停水一个礼拜嘛!办法总比问题多嘛!不就网络出现了问题嘛!最糟的是这一个星期都上不了网!刚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出去走走,过几天没有网络的生活!不就工资没及时发嘛!最糟的话,可能会下一个月底发嘛!这个月先信用卡透支嘛!” 说来实属简单,但改变习惯性的认识,习惯性的生活不是一朝一夕,需要人们不断强化“随时可能出现的news”的意识,不管这news是好的,还是坏的。 ![]()
评论人漂泊自由的阿杰 发布于 2009/3/16 20:55:22
人都是有惰性的,但还是要有危机意识.当习惯成了习惯,我们就会面临太多不习惯!
![]()
评论人倩理 发布于 2009/3/16 22:59:42
坏习惯中脱身,好习惯需坚持。问好!
![]()
评论人风飘何处 发布于 2009/3/20 8:20:28
当习惯成为一种自然时,那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
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要按照一种自然的状态去行走,没有矫揉造作。
评论人行之书 发布于 2009/3/16 21:11:39
做好随时从习惯中脱身而逃的准备。
|